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旅游文化漫画中伙伴角色设计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旅游文化漫画中伙伴角色设计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方旅游文化漫画中伙伴角色设计分析

摘要:“伙伴”是地方旅游文化画中重要的角色设置,作为读者的导游及同行伴侣,在作品中以具体行为活动推动情节的展开,发挥文化宣传和推广的作用。角色设计中,形象塑造及包装定位是作品成败的关键,能否创作出具有文化代表性,兼备良好大众传播效果的“伙伴”,直接决定了漫画主题宣传的力度与口碑效果。

关键词:伙伴角色;漫画创作;旅游文化

当下国内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以地方特色文化为题材、漫画为载体进行作品创作和宣传,成为文化推广中,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宣传民俗风情、历史古迹及特色景观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伙伴”角色的设定是此类漫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其言行活动贯穿整个故事,通过散点式推介或连续式叙述,带领读者观山川古迹、品特色美食、读历史故事……领略地方文化的各个细节。应该说,“伙伴”是带领和推动读者完成文化旅程的灵魂角色,漫画中的知识性及趣味性往往通过他们得以呈现,因此,其设计的优劣便成为整部作品的关键点。就形象及作用定位来讲,这类角色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促进了时间、地域等层面上不同文化元素的自然融合,而大众化、生活化的亲切面孔也有效提升了读者对漫画的认知度和接纳度。

一、“伙伴”角色原形的追溯

漫画旅途中的“伙伴”要得到受众的追随与推崇,首要因素是形象上的亲和力与高识别性,这种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大众对角色原形的理解与联想,以此形成共鸣与兴趣,随之进入漫画深度阅读。“伙伴”角色无论是从神话传说中走出,还是由现实人物中转化合成而来,其原型经改造升级,保持本质特性的基础上,复合了别样的文化元素,在漫画语境中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1.民间艺术形象的穿越

由民间艺术形象转化而来的“伙伴”角色,多出自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作为穿越漫画情节的常客,他们具有优秀的群众基础,其中蕴含的民俗背景往往与地方文化密切关联,因此,在故事推进与文化融合中具有先天优势。如漫画《波罗鸡的传说》,讲述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南海神庙的起源故事,主角之一的波罗鸡正是该作品的“伙伴”角色。事实上,南海神庙从隋代开皇十四年初建到现今,历经千余年,流传下来的故事版本不下十余种,波罗鸡只是其中较流行的一个,与海上通商的历史事实并无实质联系,作为南海神庙的吉祥物,漫画作者让其穿越至起源故事中,与其他角色互动,从而架起读者与千年情景的时空桥梁。在这段海上丝路文化的介绍中,波罗鸡既是故事讲解员,又是故事参与者,灵活的进出设置方便将各个故事版本的精华之处组织起来,使散碎素材合成一体,让文化知识的推介呈现立体多样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故事呈现的生动性与可读性。

2.邻家学童的知识游

地方旅游文化漫画中,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等众多知识内容,这些繁杂多样的素材需要有引导性的角色和线索作为纽带将其有条理地串连起来,设置学童以游学或探奇的方式展开文化之旅正是常用的处理手法。小“伙伴”背着书包,边走边看,边看边探讨,有的懵懂无知,有的机灵好学,游览问答间轻松地道出文化景观与背后故事的来龙去脉,卖萌处不忘解释风土人情。学童角色,没有神话形象的高大上、也没有明星出场的光环,但邻家化的亲和力能营造出轻松零压力的阅读气氛,让知识获得过程变得有趣、生动。如漫画《大中华寻宝》系列中,就有小女孩果果、小男孩卡卡的角色,他们爱旅游、爱冒险,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拜访名家、寻遍美食的过程中,知识的提问和解答由他们来完成,促使读者迅速进入相应的情景,所以这类的角色在作品中也是很受欢迎的。

3.名人明星的客串代言

名人明星代言在地方旅游推广中也是效果突出的,无论是演艺大咖、著名学者,还是体育精英,又或是某些文体活动与作品的虚拟角色,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极高的社会认知度让他们在代言活动占据优势。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介绍上海旅游文化的漫画中就有大量以海宝为主角的作品出现,同样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出版的漫画中,福娃当导游“伙伴”的也占据多数,这类的吉祥物本身就是卡通形式,进入漫画的造型大可以直接应用,方便又灵活。相比之下,源于真实人物的漫画形象改造则需要更多创作投入,在保持名人外貌识别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艺术夸张,使其携带动漫基因以进入相应形式的作品。艺术改造中对名人明星形象与相应文化特色的适应性问题是创作中至为重要的一环,促进形象的相互协调与提升,是对公众人物代言文化产品的要求,也是加强文化推广效能的有力保障。

二、文化对接下的角色重塑

在特定条件下,我们会选取一些带典型地域性、民俗性或历史性的形象作为代表介绍地方特色,比如用熊猫代言四川、五羊代言广州、渔女代言珠海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型,而他们充当旅游漫画中的“伙伴”也的确实至名归。但是,作者在选取典型的时候,有时不可避免会遇到地域及时代背景的局限,就像我们很难要求南方人明了北方方言,同样也很难让当代人用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某些传统的意义。担当文化代表的“伙伴”能否胜任大众推广的任务,首先得先让读者对其身份来历有一定的认知,形成共识才能推进下一阶段的引领与推介工作,因此,成功创作第一步就是角色的包装,如何通过巧妙转化,合理重组素材,在充分了解受众理解与接纳程度的基础上,以通俗的方式设计出符合大众心理需求的作品,的确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和探讨。

1.古为今用的转化

优秀文化是需要传承和发展的,但时间长度会给我们带来理解上的距离,古人、古物、古文给我们神秘感的同时,也增加了认识成本,一些以传统神话角色为“伙伴”的设计,其包装应该从适应当代语境的角度去考虑与设定,使之符合大众传播的需求,如介绍西安碑林的漫画《西西游碑林》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故事中的主角名叫“西西”,原形是古代神话龙生九子之一的“赑屃”,传说中它头似龙、身如龟,性好负重,常居于碑石下,碑林的众多著名下可见其身影,因此以它作漫画故事中的“伙伴”确实很有代表性。然而“赑屃”二字源自古代,其生僻程度远超出当代人的识记能力,为了解读和传播方便,作者在漫画前言介绍时特地加注了它的另一别称——“龙龟”,而角色名字定为“西西”,“西”与“屃”同音,具有暗合性。“赑屃”的这种命名设计,巧妙突出了龙与龟相结合的形象特征,来历出处得以阐明,同时也避免了古文字难以认读的弊端,读其名而知其外貌,让读者更好地识别和记忆,成功完成了从神话原形到漫画角色转变的任务,让“伙伴”与时代接轨,与人气、地气接轨,顺利带领读者进入漫画世界,领略文化魅力。

2.地域差异的拉近

在选择地方代表性角色作为旅游漫画“伙伴”的时候,读者因地域背景问题会造成对角色认同程度的差异,即使在国内不同区域,由于幅员广阔,东西南北从人文地理到语言习俗都差异甚大,地方名人或典故到异地就未必人人熟知,因此,我们对角色原形选择及身份设定的的时候尤其需要多方因素的综合考虑,使之对不同地区读者保持一定的吸引力。如介绍广州的系列漫画《童说岭南》,其“伙伴”角色的原形是本地著名粤语说书人“彭彭”,翻开漫画,外地读者即使没听过他的作品,但由说书人身份引导的文化之旅还是很容易接受的。作者将说书的语言叙述方式经转化带进漫画,轻重缓急、借题发挥或着意埋伏等手法融入了文字和画面,侃广州大街小巷的形色风情、道一盅一件的风味趣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这座文化名城的许多古街老巷、岭南美味或历史名人。漫画中的说书人将舞台搬进纸面,利用行业身份上的优势进行再创作,是在原有展示平台之外进行的推广扩充,这种辐射效应大大提高了宣传的力度和信任度,对外地读者无疑是拉近地域文化差异的有效方法。

三、结语

作为宣传和推广地方旅游文化的载体,主题漫画作品的创作从内容素材上来说是丰富多彩、取之不竭的,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旅游资源,从历史源起、发展层次及类型特色方面来讲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漫画需要从个性及特色表现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功确实并非易事。“伙伴”角色作为故事主角,承担主题推送的重要职责,不同的文化缔造不同的“伙伴”,设计核心围绕具体地域特色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吸引读者,从而展示文化名片、推广核心价值。角色的设计,从原形选择到具体的转化重塑,存在一定的基本规律和模式,但并不代表涵盖了所有原则和方法,创造优秀作品,其路径必需回到文化中寻找,在常规中找寻个性,从经典中唤起共鸣,正是漫画人应有的思维方式,也是旅游文化包装推广中应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日]美术出版社著,刘力译.《漫画人物角色设定的技巧》.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孙全治,林占生.《旅游文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3][日]松冈博治著,张旻旻译.《漫画创作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李小敏 单位:广州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