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际旅游业竞争态势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际旅游业竞争态势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际旅游业竞争态势浅析

摘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陕甘宁蒙晋5省(自治区)交界处,不仅具有独特的地理景观,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积极发展国际旅游业,拓展新亚欧陆桥经济带的其他国家市场,可以使榆林市结合自身特色拉动经济增长,实现资源型城市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利用SWOT分析法,梳理了榆林市发展国际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榆林市;国际旅游;SWOT分析

1研究背景

榆林市素以资源型城市闻名,丰富的能源资源使其工业迅速发展,但是随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国内产能过剩等问题不断突出,榆林市亟须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实施,榆林市对外能源合作已取得了诸多成果,结合自身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发展以国际旅游为主的服务贸易,或许能成为拉动榆林市经济增长的另一引擎。2014年榆林市人民政府发布《榆林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突出陕北特色地域文化,全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重点景区,打通与周边城市的互通渠道,以提升榆林市的旅游服务质量。同时,要建立国内和国际旅游合作机制,推动旅游企业、旅游景点参与国际旅游竞争。许多学者就榆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对策展开了讨论。赵希宁(2020)[1]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榆林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规模轻质量、开发模式同质化严重等方面。郭力宇等(2019)[2]指出,发展陕北旅游业需要打造精品旅游资源,通过构建以龙洲丹霞地貌为载体的陕北旅游表达专区,可以提升陕北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郭月楠和吕建永(2019)[3]运用SWOT分析法对榆林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榆林文化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路径。目前已有文献中关于榆林市国际旅游业竞争力分析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因此本研究利用SWOT分析方法,以同受“一带一路”倡议辐射的陕西省境内其他地级市作为对标城市,梳理了榆林市在发展国际旅游业中的主要优势与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合理建议。表1列出了陕西省11个地级市2019年景区数量、经济规模、行业规模、对外开放程度、互联网普及率等基本情况。由表1可知,2019年榆林市人均GDP、公路里程排名陕西省第一,然而对外贸易依存度全省最低,国家5A级景区数量为0,服务业利润总额与星级饭店数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互联网普及率排名第三。基于此,对榆林市发展国际旅游业的竞争态势进行进一步分析。

2优势(S)

2.1旅游资源多样化

榆林市位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漠绿洲景观与黄河峡谷景观并存,地表沟壑纵横起伏,大漠生态与边塞风情独特,森林、灌丛和草原等多种植被交织覆盖,可以说,榆林市是中国西北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榆林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潜在的能源旅游资源,榆林市全市有古文化遗址1612个、古建筑313处、古墓葬281处、古石刻255处[4]。作为我国历代边防重地,古城堡群景观世界罕见,其中大夏统万城距今已有1600年,是匈奴在世界上唯一的国都遗存。榆林市作为陕北革命策源地,有红色旅游资源遗迹50余处,革命遗址、旧址400多处。西部大开发以来,神府煤海工业园、定靖油气产能园和西气东输工程等相继落户榆林。此外,榆林市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为开发独具特色的能源工业旅游、能源科技会议旅游等奠定了基础。

2.2经济发展水平高

2020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榆林市经济总量位居西部城市第六,人均GDP已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5]。与世界其他能源工业区的发展方式类似,榆林市受益于矿产资源禀赋,迅速进入了工业化进程并使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榆林市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闲置的产能可以通过生产文旅周边产品得到利用。通过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可实现国际旅游产业规模化经营。同时,伴随着工业化而开展的服务化进程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为榆林市发展国际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3交通便利

截至2019年,榆林市公路里程已达29488km,全市形成“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络[6]。2017年底,榆林榆阳机场就开通了榆林—西安—甲米、榆林—西安—布拉格国际通程航线,2020年9月30日起,榆林榆阳机场新建T2航站楼正式投运,预计每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500万人(次)。陆地运输网络的完善,有利于整合分散分布的景区。国际航线的开通,有助于榆林市克服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旅游互动,提高接待海外游客的能力。作为陕西省第二大航空枢纽,榆阳机场将为榆林市的对外开放活动和国际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便利。

3劣势(W)

3.1对外开放程度低

榆林市201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仅有0.22%,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资拉动作用很小。外商投资项目数有4个,低于陕西省平均25个项目数的水平,表明工业企业等对外经济交流活动过少。高等院校两所,低于陕西省平均8所的水平,说明高素质人才不足。虽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榆林市对外农业、物流以及能源合作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是由于国际交往基础薄弱,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还不够深入紧密,国际化、专业化人才严重不足,限制了从业人员素质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3.2配套设施不完善

2020年前三季度,榆林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75.22亿元[7]。面向能源化工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如化工物流行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面向大众中高端消费的服务业,尤其是国际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滞后阶段。榆林市境内星级酒店数量不足,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景点缺少专业的双语讲解人员,景区标识牌大多没有实现双语或多国语言翻译。此外,榆林全市境内没有明确的规模化旅游线路,大部分景点只适合半日游或一日游,导致游览纵深不够,无法很好地满足境外旅客的需求。

3.3旅游景区知名度不高

虽然榆林市有多样化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能源旅游资源,但是缺少知名度极高的代表性景区。榆林市有中国西北典型的沙漠、草原、丹霞地貌等景观,但是提起中国西北自然风光,更多游客还是会想起甘肃鸣沙山、月牙泉、张掖丹霞地貌等知名景点。榆林市各个景点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蕴藏很多历史史实和民间传说故事,但是却鲜为人知。作为陕北红军策源地、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在榆林市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然而临近的延安市已经依靠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将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打造成陕西省第十个国家级5A景区,榆林市竞争力不强。榆林市作为中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许多废弃矿井、采空区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工业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使能源旅游资源价值无法体现。

4机遇(O)

4.1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带来的发展机遇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指出,要不断提高文化和旅游行业对经济、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应通过加强入境旅游宣传推广,优化国际化服务政策等方式,提升榆林市入境旅游环境,将榆林市打造成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域旅游中心城市[8]。榆林市政府提出,要加快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引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壮大本土考古队伍,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9]。未来榆林市仍将高位推进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启动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推动煤化工产业链加速向终端化、高端化、集群化迈进[10]。一方面,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大国际旅游营销宣传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等方式,能够为国际旅游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随着能源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新能源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能够提升榆林市能源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充分利用榆林国际煤博会等大型展会,组织能源旅游活动。

4.2“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带来的市场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榆林市作为西部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将不断推进能源化工物流基地、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建设。“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人口众多,为榆林市国际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市场。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施煤炭外运、电力输送和产品外销等经济活动,为进行国际旅游营销活动提供了文化背景与宣传渠道。榆林市应利用好自身交通运输网络的优势,通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办文化节、开办国际交流会议、开发国际旅游线路等方式,增强国际间人员流动,为国际旅游业发展创造需求。

4.3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创新机遇

数字技术发展为传统服务业产业链创新与旅游服务产品创新带来机遇。首先,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促进了传统旅游业的数字化改革,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可以通过整合各个生产与服务部门信息,提高景区中景点、交通与食宿之间的连通性,促进产业链的完善;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线上宣传,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打造明星产品以吸引大量游客,从而发挥规模效应,壮大旅游行业的实体经济。其次,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应用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与形式,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交互式体验,有利于提高景区吸引力;大数据分析技术,便于企业了解游客需求,收集与整合服务资源,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推动旅游服务创新发展。榆林市应充分利用经济优势,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加快5G等基础设施建设,率先打造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业,发挥数字技术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创新作用,以提高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5威胁(T)

5.1历史文物遗迹破坏严重

榆林市境内各时代长城总长度约1500km,共有2919处,单体建筑1734座,关堡128座,相关遗存多处[11]。然而,近年来除镇北台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稍有知名度外,其他地方遗迹正在遭受破坏。工业企业为生产建厂拆除城墙的新闻屡见不鲜,甚至有一些城墙早已被生活垃圾覆盖而面目全非。虽然政府曾出台多项保护规划文件,但实质性进展却十分迟缓。明长城被破坏是当地漠视文物保护的缩影,榆林市内许多具有独特历史价值的历史遗迹,具有不可复制性,有些一旦破坏将失去原本的价值,有些则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修复。因此,榆林市必须转变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理念,认清破坏文物带来的长期损失,加大历史文物遗迹保护力度。

5.2来自周边省市的竞争

榆林市缺乏独具特色的知名景点,旅游景区定位与周边城市大量重叠,旅游产品的可替代性很强,导致缺乏国际竞争力。长期注重经济发展忽视旅游业,使榆林市错失了打响旅游品牌的战略机遇期。从产业结构来看,周边的西安市和延安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早,已经趋于成熟。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安市作为“一带一路”丝绸经济带中线上的节点城市,与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等中亚和欧洲国家的联系会更加紧密。

6发展建议

6.1整体布局,加强合作

榆林市发展国际旅游业,要从国际层面和区域层面进行整体布局,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窗口期,站在国际视野的制高点,通过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在对外农业、工业能源交流过程中融合国际营销活动,加强与中亚乃至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提高知名度。利用成熟的工业制造体系,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利用经济物质基础,提高国际化专业文博人才待遇,开发设计国际旅游线路,扩大国际旅游市场。为克服地理位置局限性,榆林市应积极寻求区域间合作,与陕甘宁蒙晋地区的其他城市,如延安、太原、银川等城市合作开发区域间旅游线路,对于与其他城市景区重叠度高、可替代性强的旅游产品,可以通过加大优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满足国际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高用户黏性。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旅游线路,不仅可以丰富国际旅客游览路线的纵深,提高陕甘宁蒙晋地区区域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可以为榆林市承接热门城市的游客资源提供机会。

6.2明确定位,突出特色

榆林市在发展国际旅游业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旅游目的地定位,培育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景点。榆林市的许多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榆林小曲、陕北民歌、信天游等都独具文化特色,应得到整理和宣传,使市民重视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对于现有的旅游资源,政府要带头加强保护和修缮。其次要在原有资源基础上寻求突破点,榆林市可以利用打造“一带一路”能源化工物流基地、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多组织国际能源会议,通过能源科技交流的方式开发能源旅游。作为依靠能源禀赋发展的中国西部第六大城市,榆林市可以借鉴迪拜和德国鲁尔区的转型经验,对国际旅游产业进行高端定位,通过建立高端度假酒店,如七星级沙漠景观酒店、黄河景观酒店等开发国际化购物中心和休闲娱乐一体化度假区方式,打造中亚特色的国际旅游度假中心。

6.3发展智慧旅游

榆林市在发展国际旅游业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智慧旅游业的建设。首先要加快5G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打造智慧旅游业奠定基础。其次要鼓励企业加快景区线上预约平台的建设,线上平台应完善对景区内景点介绍与地图线路的绘制,使游客更方便地了解景区[12],线上购票功能可以满足消费者便捷式购物需求,通过推送折扣与宣传信息,刺激景区门票消费。政府可与企业合作打造数字化博物馆、推出云旅游等服务,满足消费者线上和线下的交互体验。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加大在线宣传力度,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人才储备,提高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与管理能力,提高精准服务与营销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不断推动国际旅游业创新发展[13]。

6.4用开放的理念加快对外开放进程

对外开放程度过低是榆林市开发国际旅游业的一大障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仅要注重农业、工业产品对外输出,以及外资、国际化人才的引进,更要树立开放的服务理念。提高旅游业的开放水平,首先要确保景区标识牌、旅游纪念品和讲解服务实现双语化,还要多在景区设立供老人和孩子休闲娱乐的空间,提供外国游客咨询和轮椅出租等服务[14-15]。同时,要打造一批国际化的住宿、餐饮企业,在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树立先进的服务意识,景区服务人员要保持耐心、热情的态度,优化游客的参观体验,收集游客参观后的反馈信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16-18]。虽然目前榆林市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但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榆林市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只要从国际视野进行布局,培育出自己的特色景点,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榆林市就能抓住机遇,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马欣 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