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融合下体育全媒体人才培养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体育全媒体人才培养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媒介融合下体育全媒体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报道呈现多媒体整合传播新模式,这就要求高校要打造体育媒体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的传媒业态。体育全媒体人才需要具备跨媒体技能、跨学科知识、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培养目标的制订、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改革、实践环节的设计以及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全媒体;人才培养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深化改革,媒体生态环境也正在发生新的革命,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传媒发展的主流。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全面展开媒体融合战略部署[1]。这一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201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学习,发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讲话,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2]。在中国传媒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以及根本性革新的同时,制约传媒事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凸现出来,即人才的短缺。一直以来,中国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走的是精细化路线,专业方向区分明显,课程设置条块分割,这就使得学生在专业技能掌握上方向性明显,技能性单一。而这已经不适合当前媒介发展新趋势。传统的报纸与电视行业正在吸纳新媒体的营养融合发展,而新媒体也在借鉴传统媒体的内容制作手法,走向内容的精细化。随着媒介产业的发展,人力成本的控制,“背囊型记者”开始成为媒体所需。这就要求当前的媒体人应该拥有包括采访、摄影、摄像、编辑、写作以及新媒体技术等多种新闻专业技能。因此对全媒体人才的培养,成为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新方向。这就决定了在体育新闻人才培养方面,也要将各个专业方向的知识讲授与技能培养打通,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法革新、课程内容修订以及实习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媒介融合时代的传媒生态环境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把人类从工业时代带入信息时代,引发20世纪最伟大的一次革命,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也重构了世界经济格局与社会格局。从2010年开始,国家全面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不断重构着媒体的传播模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趋势愈加明显,业务范围相互渗透,传播形式与传播内容相互交融。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数字经济、网络社会和新型数字文化日益颠覆式创新的时代,尤其具有紧迫性[3]。在体育传媒领域,媒介融合的态势引发了一个个牵动体育产业的大事件。2015年1月,腾讯网以5亿美元购买了NBA5年的数字媒体版权。高昂的赛事版权背后,是体育新媒体产业的勃兴,也显示出新媒体对体育市场的激发与带动价值。5G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移动网络传输与连接能力方面的技术飞跃会直接带来赛事信息传播速度与容量的大幅提升,并带来体育赛事传播手段的革新[4]。对于新媒体给世界带来的改变,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正经历着一个未知和探索的过程,体育新媒体同样如此。但与此同时,体育新媒体以其特殊的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自身的领域限制,并深刻影响着整个体育产业的布局和进程,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

三、体育全媒体人才需要具备的技能与素质

媒介融合时代对应的是“全媒体”人才的需求。体育“全媒体”人才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在体育传播领域,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当前媒介融合的时代对体育“全媒体”人才的需求有如下特征。

(一)跨媒跨媒体技能

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的技术平台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新闻传播技术手段日新月异。新媒体的传播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身。即便是传统媒体也在进行媒介融合的尝试。比如国内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已经开发了报纸、杂志、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电子屏等多类别的几十个终端载体。这些不同类型的载体包含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传播方式。中国网络电视台也是媒介融合的典型案例。中国网络电视台是一个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务平台,汇集了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移动传媒等各种媒体终端(汽车、火车、民航、地铁、楼宇、广场大屏幕等),充分发挥了电视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双平台优势。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制作已经很少见单纯的文字报道、视频报道,而是各类媒体的相互融合借鉴。比如视频制作需要互联网的互动效果、分享功能,文字报道则通常配合图片摄影及视频制作,以及线上的新媒体制作。在这种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产生了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背囊记者”(backpackjou⁃nalist,又称“全能记者”),即精通各类媒体,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能够跨越各类媒体平台,擅长采访、编辑、摄影、新媒体数字技术,并能够承担不同媒体交给的工作任务的全能型媒体人。

(二)跨学科知识

新媒体的性质已经不再是一个传播工具,而是一种营销手段、资源整合手段,受众的概念也转变为用户的概念。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体育媒体人不仅应该具有新闻专业和体育领域的知识和素养,而且要具备营销、管理、计算机数字技术等多种学科背景,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解决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传播管理、受众解析、大数据分析、媒介定位、效果评价、媒介经营、电子商务、产品营销等多重问题。另外,体育全媒体人才需要“跨文化”素养,媒介融合时代正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大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媒介的融合更加速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跨越文化环境、打破群体界限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跨文化传播成为媒介融合时代的重要传播方式。这就要求体育新闻专业学生不但要基于本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还要注意把握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不仅要寻找受众的共性,还要尊重受众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一个多元共生的基础上,谋求传播效果的最优化[5]。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对体育知识背景的掌握、体育技能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够让学生在将来的体育报道中更加专业,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三)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媒介融合不仅仅是多种媒体类型的融合,更带来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它不再是过去的一个独立“媒体”的概念,而是一个“平台”的概念,平台的最大优势就是开放性、互动性、包容性,能够容纳所有与之相关并能产生价值的事物,在平台上激发出新的关联,创造出新的价值,并通过交互性实现双向传播。因此,媒介融合时代,独立的个体很难完成一项媒体工作,需要与不同行业的人沟通合作。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产物不再是一个简单独立的节目或文稿,而是一个产品。对于产品,需要制作者了解它的用户喜好,了解产品传输的下线以及售卖的效果如何。因此媒介融合时代的全媒体体育新闻人才需要把自己当作团队的一员,以团队价值作为最大价值,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同时将视野放开,能够将自身行业与其他行业连接起来,找到其中共同点与合作点,实现合作与共赢。

四、体育全媒体人才的培养模式

体育全媒体人才培养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包括培养目标的制订、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改革、实践环节的设计以及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在首都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最新一次的培养方案修订中,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和体育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专业素养,熟悉我国新闻、宣传的政策法规,了解传媒与体育行业的发展变化,具备较强的多媒体报道能力,能够在新闻、出版、宣传领域从事策划采编、媒介经营管理及文化传播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传播专门人才。其中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具备较强的多媒体报道能力”,这是顺应媒介融合时代人才培养的一次重要调整,这样的培养目标将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环节。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与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作用,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最重要的保障。体育新闻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新闻专业课程建设的原则与规律。体育新闻课程建设就是要在这些原则之下建构起体育新闻专业课程的动态体系。媒介融合时代,全媒体人才应该具备哪些基本专业技能,如何掌握这些专业技能,都有赖于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在一个多种媒体门类课程框架之下建构起来的,因此体育新闻学培养方案应包含多媒体门类、多种专业技能之下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首都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理论、体育新闻学、体育赛事报道、新闻采访、新闻编辑、影视摄像、影视编辑、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媒体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平面媒体、电视媒体、新媒体等几种媒体门类的课程,较为全面。而专业选修课分为影视编导、新媒体报道、播音主持、体育人文、运动技能,包含了几种媒介类型中较为核心的专业技能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打破以往新闻学专业常见的方向分割——平面媒体方向、广播电视媒体方向、新媒体方向,打通不同媒体形式的课程,对每个媒介门类都要有所了解,对平面媒体、影视媒体、新媒体的相关技能都要有所掌握,并对体育人文、运动技能两种基本的素养也要有一定的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才能满足全媒体人才培养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在不同媒体的学习中将技能融会贯通。

(三)课程内容改革

所有课程设置的改革,最终都会落实到课程内容的教学中。因此,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中,课程内容的改革尤为重要。在新闻专业的教学中,要以实践为先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小组课堂讨论、视频演示、实践作品演练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中。例如在广播电视新闻学课程中,可以尝试打破电视媒体这样一个传统媒体的界限,让学生认识到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和传播中要面对的问题,并将电视节目的概念扩展至媒体视频这样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应用视频制作这样的专业技能,通过电视节目多媒体传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电视节目制作不能仅仅考虑电视媒体的传播,更要考虑电视、互联网多媒体的传播,因而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必然会遵循多媒体传播的需要。在不同节目类型的讲授中,也会结合电视栏目与相应的同类型的互联网栏目进行对比讲解,将两种媒体的特点进行融会贯通,找到各自优势与不足,融合各方优点,形成更加理性的认知。全媒体人才培养应把媒体技能放在较为突出的地位上,因此在新版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增加了多门实践性课程,包括新媒体营销传播、影视短片创作、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冬季奥运项目报道等课程。具有全媒体思维的记者,不仅要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工具进行采编,更要懂得不同传播介质的传播效果,在面对一个具体的新闻题材时可以迅速地进行判断和选择,规划出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报道的方案,并且迅速把握报道的定位[6]。媒体行业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发展变动非常剧烈,每一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新媒介的实践,都会给媒体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因此新闻专业的教学应该时刻紧跟媒体发展趋势,时刻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新的媒体发展需要。

(四)将课堂延伸至媒介前沿

正是因为传媒行业发展迅猛,校内一般的理论讲授已经不能满足全媒体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将业界最新动态引入学校。因此,首都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推行“无界课堂”,突破课堂的界限,将传媒行业的记者、编辑、媒体策划人等请进课堂,为学生进行授课、举办讲座。连年举办“体育传媒新视野”论坛,邀请名记者、名编辑走进校园,与学生、教师进行专业交流,让学生了解业界前沿,并明确自己今后学习、努力和发展的方向、道路。在新闻专业教学中,应该继续扩大这种类型教学的覆盖面和课时量。可以实行“双师课堂”,进行学界与业界的联姻,媒介精英与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的讲授,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打破媒体与学校的界限,使其更加充分地互动融合。

(五)新闻专业教师走进媒体

全媒体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让业界精英走进课堂,也要让专业教师走进媒体,通过不断地参与媒体实践,更新知识储备,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这样的活动为校内外资源的共享、引进校外业界资源、吸纳业界最新动态、提高教师的媒体专业技能起到了良好作用。另外,新闻专业教师还可以利用专业知识积极为社会服务。例如首都体育学院新闻教研室、实验中心承担了学校体育热点面对面节目的录制任务,从前期策划、撰写脚本到现场拍摄、后期编辑,新闻教研室教师和实验中心的工作人员全部参与其中,顺利完成多期节目的制作,节目被CCTV5+频道收录。

(六)丰富学生的媒体实践

知识的学习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尤其是新闻专业,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因此课堂外的实践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首都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成立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组织学生和教师积极开展各项培训,包括蓝鸽语音室的教学软件平台介绍及现场解答、营销管理沙盘软件、平面编辑排版软件、苹果教学应用与资源整合、苹果视频后期制作软件培训等,满足体育摄影、电视节目制作、电视摄像与编辑、播音与主持、电视纪录片理论与实践、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另外,实训中心还开展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训工作,如成立了全部由学生参加的模拟传媒公司——首体微云传媒有限公司,录制多期节目。多位教师在课堂上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基于实验室建设,学院组织院级赛事多项,包括管理专业技能大赛、微视频大赛、报刊编辑排版设计大赛。通过各项比赛,学生的实践实训积极性及专业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增加了沟通交流的机会,更加明确了今后学习的方向。

(七)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改革

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重要环节,决定着人才培养出口的质量问题,也应该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需要,进行相应改革。首都体育学院新闻专业2014年进行了毕业论文改革,增加了毕业设计环节,学生可以选择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增加了学生考核的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每一年新闻专业都有多名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形式包括报纸设计、杂志设计、纪录片拍摄、电子杂志制作、网页制作、图片摄影等,集合了平面媒体、电视媒体、新媒体的多种形式。论文指导教师根据学院规定的要求对几名学生进行论文指导。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媒介融合时代,体育传媒行业急需全媒体人才。全媒体人才应该具备跨媒体技能、跨学科知识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这应该成为今后体育新闻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2.目前国内外新闻专业培养都开始注重“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多媒体实践技能的传授。不同媒介类型课程进行模块分割的形式已经不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该打破这种模块分割,将不同媒体类型课程打通,让学生掌握多种媒体技能。3.体育新闻全媒体人才培养应该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改革作为基础和根本,按照媒介融合时代的媒体要求,进行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的改革,让学生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4.媒介融合时代,技术创新决定着媒介发展的未来。因此,体育新闻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媒体技能的学习以及实践技能的提高,并将“全媒体”的理念渗透进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二)建议

1.媒介融合时代的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该符合媒介发展的要求,把具备多媒体使用技能作为重要内容。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打通不同媒体类型的壁垒,交叉融合,让学生掌握多种类型媒体的技能学习,同时学习体育、文化、经营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的课程,并学会将其融会贯通,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全媒体人才需要过硬的技术基础,因此应该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增加实践课程的门类,并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更新,让学生拥有多种专业技能,以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人才需求。3.在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将校内校外资源进行整合,引进传媒前沿的编辑、记者给学生讲座或授课,将传媒行业最新的实践成果和发展趋势渗透进课堂,并使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打造“无界课堂”。4.在互联网“开放”的思维之下,除了让传媒资源走进校园,还要让学生和教师“走出去”,让学生参与媒体工作,在电视台、互联网等不同媒体的实习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也要让教师参与媒体工作,强化与媒介行业的联系,提升业务水平。体育新闻全媒体人才培养契合了媒介融合时代的人才需求,应该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全媒体人才的理念应该贯穿于从培养目标制订、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改革到实践能力培养、毕业论文改革等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互联网需要开放的思维,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同样需要开放的思想,将校内人才培养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将体育领域、传媒领域、高校领域三方面打通,实现资源共享,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新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作者:刘兰 单位:首都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