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反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具有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大学生道德约束能力、增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重要作用。它由于受思想、实践、技术、制度四个层面制约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本质界定不清、内容衔接不够、形式融合不深、效果反馈不快的问题。基于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重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转变审美观念、以实践为基础丰富审美内容、以技术为保障创造审美氛围、以效果为尺度构建长效机制,这既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特色化的内在要求,又是增强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院校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在教学质量上理应有所改善和创新。从深层原因讲,这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能够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富含美学元素,其实质是塑造和强化受教育者内在心灵美人格美、外在形象美行为美的过程,是强化真善美在社会价值构成中基础性和主体性地位的过程[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加强审美教育就是要向大学生讲清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理力量、道德力量、美的力量。真理力量来自于理论的科学性,道德力量来自于实践的科学性,美的力量来自于艺术的科学性。大学生接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就是在为自身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知识支撑。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能够强化大学生道德约束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需要自觉与自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也需要自觉与自信。自觉与自信是道德形成过程中必备的功能要素。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对自身所学习的理论自信,大学生带着自信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感受知识蕴含的真理、道德、美的力量,这为大学生道德约束能力的提升提供道德支撑。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真、善、美,崇高的价值理想,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角度来讲,它是按照真、善、美的内在规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取知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4]。也就是说,大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是在为真善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供制度支撑。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的困境
反思就是从现有的、既定的思维出发,对原有概念结构进行否定和批判,把它们纳入更广更深的逻辑层次中加以考察,形成新的概念结构[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实效性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整体性分析。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的困境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的本质界定不清。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另外一种事物的根本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由于其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之中,部分学生认为美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这就是美的本质所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道:“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6]可以看出,美的本质就是劳动。这里的劳动是社会劳动,它具有社会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和艺术均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上层建筑,因此,美和艺术具有阶级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很少向大学生阐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部分大学生把美和艺术看作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其实不然,劳动创造了美,美是需要艺术体现的。准确说,凡是美的事物,被人们通过一定的形式反映出来就是艺术,艺术的科学就形成了美学。所谓美学,是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三者某种形式的综合[7]。事物是美还是丑,它的根本依据就是它是否具有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它是否以事实为依据、是否以规律为对象、是否以实践为标准的。当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告诉大学生这种事物就是美的,而对事物为何美却不加以深究。大学生接受的知识多为结果式知识,对知识的内在逻辑缺少深层把握,对美的本质界定不清。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的内容衔接不够。内容衔接不够既有横向也有纵向,从横向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从纵向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应适当适时借鉴其它国家的审美知识,这其中要坚持批判性吸收的原则不动摇。然而,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审美教育的内容衔接不够是比较明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侧重于某一方面的教学,缺乏整体性教学,表现为教学的内容与大学生的需求相差较远。大学生基本上是“96后”,他们善于创新,具有较强的求知欲。高中阶段的分科对于部分理科生而言,他们进入大学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还不是十分清楚。网络改变了大学生主要的交往交流方式,部分大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娱乐新闻上,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贯彻程度降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相对稳定,教育者若不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学懂弄通理论,内容的衔接性不够现象会愈发严重。再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逐渐丰富,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的形式融合不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但形式融合不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审美教育需要艺术。艺术是指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活动[8]。就艺术的形式来看,包括造型艺术(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及摄影)、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曲艺)、综合艺术(电影、电视、戏剧、戏曲)和语言艺术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它无法代替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但部分高校以学生安全为由,限制甚至制止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大学生接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运用,对于鉴赏美的方法更是从心理上产生怀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部分高校提出,通过对学生成绩的比对,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作出分析。根据成绩分析学生的心理有优势,但它不能代替教师与学生直接用语言交流的作用。将间接与直接的方法结合起来,根据条件变化运用才能对学生有益。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逐渐凸显,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的反馈不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的效果反馈需要经历一个较大的历史阶段,但并不代表对于它的发展状况的反映也需要一个较大的历史阶段。与此相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具有实践性,在短时间可以看到一定的效果。比如,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评价,可以看到对于虚心接受的学生其进度相对较快;反之,则进步相对较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审美教学收效甚微。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愈发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尤其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影响程度,网络环境的影响尤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9]19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的环境与家庭、学校、社会息息相关。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的重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受思想、实践、技术、制度四个层面消极因素的影响,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不强这是不争的事实。基于此,要从思想、实践、技术、制度四个层面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活动的重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首先,以问题为导向,转变思想观念。马克思曾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首先要解决的矛盾就是主客体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相对应,是对一定的客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9]7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活动的展开首先需要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转变思想观念。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教师要注重教研结合。第二,教师要注重显隐结合。教师除了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互动教学之外,还要通过课堂之下与学生谈心交流。第三,教师要注重物质与精神结合。第四,教师要注重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审美教育活动既要活泼生动又要收到实效,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难发现,以上四个方面的措施是针对当前审美教育活动当中的问题提出的有效措施。其次,以活动为基础,丰富实践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的活动基础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要注重家庭教育的熏陶。具体来讲,要抓好家教、家风、家训的教育活动。第二,要注重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范围相对较广,它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第三,要注重社会教育的宣传。对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进行监督,对假恶丑的现象要以反面教材作为教育的素材。第四,要注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以我国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基础,加深大学生对国家集体的认同。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彼此之间共同发力为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保驾护航。再次,以技术为保障,注重宣传效度。所谓技术,是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的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要形成的新事物,就是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审美要求,审美要求绝不能以西方人的审美标准来衡量。我国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西方国家确立的价值观有一个核心背景就是它们以宗教为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审美教育要真正落实,除了确立价值原则之外,还需要软技术和硬技术两个方面确保。其一,软技术,就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其二,硬技术,就是要占领主阵地、找准主心骨、强化领导力。当下,部分西方国家“西化”“分化”中国的企图从未降低和减弱。因此,以技术为保障,注重宣传力度是解决国内外部分人或组织因不知中国国情而以网络为渠道、以利益为依附进行文化渗透的问题。最后,要以效果为尺度,构建长效机制。机制,是指事物的结构和活动原理[1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要建立长效机制,就是要在较长时间段内构建其审美教育的体系。新时代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学科体系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应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下,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重要的理论来源;就学术体系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在学科体系之下相应地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建立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美学研究特点的学术体系;就话语体系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美学的话语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语言为主,增强实效性,尤其要格外注重大学生的情感。构建三种体系注重情感机制的动能其实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创新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2]陈章.“三个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探析[J].教育评论,2014(12):113-115.
[3]李巧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取向与实证研究:基于人文精神视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
[4]黄伟光.真善美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规律[J].学术论坛,2011(8):44-48.
[5]王成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改革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57.
[6]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
[7]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9.
[8]胡献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相互渗透的探索与实践[J].梧州学院学报,2014(2):101-104.
[9]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作者:王茂州 冯军成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