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市民审美对漆器图案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市民审美对漆器图案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市民审美对漆器图案的影响

摘要:清中期是扬州漆器的发展高峰,其时,扬州漆器形成了极具地域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扬州城市居民的主体,盐商对清中期扬州漆器的审美形态、艺术表现和图案构成形式等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审美环境中,扬州漆器逐渐形成了崇工尚巧、错彩镂金的艺术趣味。在图案表现方面,市民审美对扬州漆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图案主题的选择、图案构成形式的嬗变与图案装饰风格的转变三个方面。

关键词:扬州漆器;市民审美;清中期;盐商

作为全世界最早制作和使用漆器的国家,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漆器是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的漆碗。漆碗为木胎,整体髹饰朱漆,木胎厚,工艺较原始。随后,经过先秦时期的酝酿,至秦汉,我国漆艺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峰,并成为贵族喜爱的日用工艺。唐宋时期,漆艺得到进一步发展,装饰技法逐渐完善,形成了贴箔、螺钿等工艺,大大增强了漆艺的表现力。至明清,漆艺发展已完全成熟,表现技法更为多元,形成了以螺钿、贴箔、金缮、犀皮、云雕、剔红、百宝嵌等为主的十几种工艺形式,从而将传统漆艺的发展推向高峰。在此过程中,扬州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早在唐宋时期,扬州漆器就已名满天下。清中期,受漕运经济和盐业贸易的影响,扬州漆器成为盐商夸耀资本、炫耀财富的重要工具,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日趋完善,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前代鲜有的大型漆器,无论工艺形式还是图案类型,均表现出独特的特点。这种整体风格的变化明显受到其时扬州社会审美环境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关注点,详细探讨了清中期扬州市民审美对漆器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清中期扬州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古称维扬、广陵、江都。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建城可追朔至春秋时期江浙百越民族在此建立的邗国。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自战国起就开始修造的运河,使扬州地区形成了发达的漕运贸易。从明清开始,江苏盐场便成为全国主要的盐业生产基地,商品盐于沿海地区晒制完成后,先于扬州集中,后经运河、长江,通过水路运往全国各地。为管理盐业贸易,明朝廷在扬州设置专门官员,清代延续了这种制度,顺治二年,清廷在扬州设立两淮巡盐检察院署和两淮都转盐运使司,专司食盐运销、征课、钱粮支兑以及查办各类缉私案件等,扬州亦逐渐成为中国盐业贸易的中心。作为生活必需品,民众对食盐的需求量极大,因此,盐业贸易利润很高。至清代,官方改变了食盐管理和销售制度,开始开放食盐销售权,任何地区的商人只要缴纳一定金额的费用,就能获得食盐销售权。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商人云集扬州,“四方豪商大贾,鳞集糜至,侨寄户居者,不下数十万”。①这些商人在扬州通过盐业贸易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后又将大量财富用于扬州的城市建设,终于让扬州在清中期进入全盛,成为东南第一都会。由于盐业贸易与扬州经济关系密切,因此,清中期扬州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出强烈的盐商色彩。盐商通过盐业贸易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并形成了较高的物质生活需求。于是,扬州也逐渐形成了发达的商品贸易与服务业。据扬州地方志记载,清中期扬州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消费型城市,城内居民的日常所需都能够通过商品交易获得。②除一般的吃穿用度外,甚至连洗澡用的热在扬州城内都有门市专门销售。扬州不但具有健全的商业门类,而且商业活动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并逐渐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管理体系。其时,除有商人自发组成的商业行会负责日常商业管理外,政府也会积极介入商业管理中,以强制力对商业活动进行有效管控。此外,发达的消费型经济也催生了激烈的商业竞争行为,各大商号之间的竞争与盐商对奢侈品的需求共同促进了商家和手工业者对商品质量的追求。由此可见,清中期的扬州已成为一个以商品为核心的消费型城市。发达的城市经济对周边农村产生了强大的吸引效应,于是,周边人口不断向扬州聚拢,使扬州城人口迅速激增。据相关文献统计,清中期扬州人口达50余万,居世界第六位。大量的外来人口扩充了扬州的市民数量,也使扬州在人口结构上发生变化,形成了以盐商为核心的数量庞大的市民阶层。具体来看,新涌入的人口迅速被发达的城市商业活动所消化,一部分成为城市小商业经营者、手工艺人等,变成市场经济中的一环,另一部分则成为盐商的家仆、佣人,变成盐商的人口附庸。

二、清中期扬州漆器的工艺与图案特征

清中期是扬州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也是扬州漆器的发展高峰。其时,扬州漆器名工荟萃,人才济济,如卢映之、王国琛、卢葵生等,他们对扬州漆器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由于盐商的财力投入,清代扬州漆器的制作往往不计成本,工艺日趋复杂,材料愈发华贵,审美也更加繁复。在此背景下,扬州逐渐取代北京、苏州、成都等地,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漆器产区,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扬派漆器。具体来看,清中期扬州漆器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工艺形态上,清中期扬州漆器在继承明代工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髹漆工艺全面繁荣。扬州传统的螺钿镶嵌、百宝镶嵌、剔红等髹漆工艺盛名不衰,波罗漆、八宝灰、刻漆、填漆、戗金、描金、描银、描漆、剔彩、剔黑、嵌银丝、嵌珐琅、仿紫砂漆、绿沉漆、金髹、绿纹漆等工艺,较明代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面貌。③特别是清中期扬州漆工卢映之、王国琛等人大胆创新,将雕漆工艺与百宝嵌工艺相结合,开创了“雕漆百宝嵌”这一扬州特有的髹漆工艺,极大地拓宽了扬州漆器的表现形式,成为扬州最具代表性的漆器工艺。除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髹漆工艺外,清中期的扬州漆器还表现出崇奇尚巧的特点。作为一种实用工艺,漆器制作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天然生漆防水耐腐的特性延长木质器具的使用寿命。但是,清中期扬州漆器的制作目的却远超于此,逐渐成为一种彰显身份的奢侈品。因此,漆工在髹漆过程中往往不计工时,精心研磨,在制作技巧上更是精益求精,喜欢在一件器物上运用多种表现技巧,务必使器物外观繁复华丽,令人目不暇接。其次,在漆器品种上,清中期扬州漆器突破传统漆器以日用品和文玩用品为主的局限,通过结合髹漆工艺与家具工艺,设计出了陈设感更强的大型漆器家具。清代中期,由于深厚的文化积累和发达的社会经济,苏扬两地成为江南手工业中心,漆器工艺的发展不分伯仲。但是,对比两地漆器不难发现,较苏州而言,扬州漆器更擅长制作大型家具,如南京博物院藏海梅边玻璃面嵌玉独扇人物大地屏、洛阳博物馆藏紫檀边嵌清玉竹石挂屏、故宫博物院藏雕漆嵌玉大屏风等。这些漆器体量巨大,具有更充分的表现空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扬州漆器的表现力,丰富了漆器的整体艺术效果。最后,在艺术趣味上,不同于其他漆器种类,扬州漆器表现出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漆器因其产地文化氛围与使用人群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趣味。例如,江浙一带富家嫁女要大量使用漆器作嫁妆,因多为朱漆所作,故被称为“十里红妆”。这些漆器的图案构成充满浓厚的民俗意味,具有大量凤穿牡丹、百年好合等民间美术图案。相比之下,同为江浙地区的苏州所产文房漆器则大都素面无花,专注表现黑漆的沉静、素雅之美。总之,清中期扬州漆器将民用漆器与文房漆器的艺术趣味完美融合,最终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由此可见,作为扬州漆器的发展高峰,清中期扬州漆器无论是制作技术、器物类型,还是艺术趣味,都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漆器的艺术特征,这种特点与清中期扬州的社会经济状况密不可分。

三、市民审美对清中期扬州漆器图案的影响

作为清中期扬州市民阶层的核心,盐商的审美诉求自然在漆器图案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扬州漆器不是简单的日用器皿,而是一种价格昂贵的奢侈品,购买者大都是财力雄厚的豪商富贾。因此,在漆器的制作过程中,漆工只有严格按照盐商的审美趣味来制作,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清代中期,尽管盐商在经济贸易中取得成功,获得了巨额财富,但他们的社会地位依然不高,这导致盐商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趣味。一方面,他们向往融入以文人为主体的上层社会,故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造诣,附庸风雅;另一方面,他们又热衷于展示自己惊人的财富积累,追求富贵豪华,表现出强烈的市民审美趣味。正是在盐商亦俗亦雅、时俗时雅审美趣味的作用下,扬州漆器最终形成了既俗又雅、喻雅于俗的独特艺术面貌。具体来看,清中期扬州漆器图案的市民审美趣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雅俗共赏的图案主题

在图案主题方面,清中期扬州漆器一改文人漆器素面无花的艺术面貌,努力从民间美术中吸收养分,将民间吉祥图案引入漆器制作,形成了民俗意味强烈的图案主题。例如,洛阳博物馆藏清宫旧藏紫檀边青玉竹石挂屏,图案以百宝嵌工艺将黑白玉石拼接成两只喜鹊,一上一下,回首相望,与青白色的竹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喜鹊因与喜沾边,是民间喜爱的题材内容,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民间美术意蕴。而在另一件洛阳博物馆藏清宫旧物青白玉兰花插屏中,在正面素雅的黑色漆地上嵌有青叶白花,旁边伴青草松石,淡雅的画面构成民间常见的图案“必得其寿”。背屏中,蓝色漆地上用玉料镶嵌出梅花与两只鹌鹑。鹌鹑与梅花都是民间惯用的图案元素,象征平安与幸福。由此可见,在图案主题的选择上,清中期扬州漆器明显受到民间美术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市民审美特征。除了在表现题材上直接取材民间美术,清中期扬州漆器还对高雅深奥的文人图案进行消解与重构,通过以俗化雅,达到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如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海梅边玻璃面嵌玉独扇人物大地屏,巨幅漆屏上部分运用百宝嵌工艺,以白玉、玛瑙等镶嵌出“松下问童子”图,充满文人审美情趣,下窗则镶嵌博古,红漆地满戗金锦纹,戗金工艺的运用使漆屏表现出强烈的色彩冲击力,错彩镂金,富丽堂皇,富含浓郁的民间美学意味。这件作品通过民间图像稀释文人图像,从而实现了对文人图像审美趣味的消解与重构。

(二)饱满热闹的图案构成

除大量运用饱含民俗意蕴的图像题材外,清中期扬州漆器还在图案构成中表现出强烈的市民审美特质。古代中国,由于以精英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普通民众无法欣赏以深奥哲理为核心的文人艺术。例如,文人艺术构图中的虚空,在普通民众看来,就成了寡淡。因此,在视觉审美上,普通民众更易于接受视觉刺激强烈的图案类型。这种审美趣味直接影响扬州漆器的制作,使其开始调整漆器胎地,呈现出更加饱满、热烈的构成形式。例如,清中期扬州漆器最具代表性的工艺雕漆嵌玉就是利用工艺手段改变图地形式,丰富漆器图案的构成元素。所谓雕漆嵌玉,即将雕漆与百宝嵌两种工艺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髹饰技巧。明清时期,扬州出现了较为发达的玉雕工艺,漆工将其借用到漆器髹饰中,最终形成了百宝嵌工艺。具体来看,漆工将珠玉、宝石磨成不同形状,然后将其嵌于漆器表面。这种工艺突破了漆器以平面为主的图案构成,大大增强了漆器图案的表现效果。雕漆则更为悠久,即先在器物胎体上用漆厚涂,然后刻画漆面,形成图案。其实,这两种装饰手法都是为了突破漆器图案平面化的局限,使其形成类似浮雕的半立体图案形式。清中期,受市民审美影响,扬州漆器将这两种髹漆工艺合二为一,形成了更加饱满的图案构成形式。一般来说,在使用雕漆嵌玉工艺制作的漆器中,主体图案大多使用嵌玉完成,图案背后则是使用雕漆工艺处理过的地。这种处理方法明显比素漆为地的形式更加繁复,从而也形成了更加饱满的图案构成形式。

(三)错彩镂金的图案装饰

以市民审美为核心的审美形态,其特质就表现在追求华丽贵气的视觉效果上。受盐商审美趣味的影响,清中期扬州漆器以贵为美的风格特点更为明显。如前所述,扬州盐商虽通过盐业贸易获得了巨额财富,但却并未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为改变这种状态,他们一方面通过结交权贵,努力融入上流社会,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通过提高日常生活水平,彰显物质财富,从而抬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在当时被盐商审美趣味主导的许多艺术形式中,都表现出这种以贵为美的风格特点。例如,在另一种清中期扬州漆器的特有工艺———八宝灰中,这种错彩镂金的装饰效果就十分突出。所谓八宝灰,源于古琴制作工艺,即以彩屑混合角灰,之后以漆调和,进行髹漆。清中期,能够入漆的彩屑很多,包括骨、珊瑚、绿松石、孔雀石、螺钿、金铜等。这些彩屑色彩艳丽,光泽度佳,将其运用到漆器制作中,漆器表面愈发华彩艳丽,从而改变了漆器原本的色彩单一,表现出错彩镂金的审美效果。

结语

作为扬州的代表性艺术符号,扬州漆器表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清中期,随着盐商财富的积累,他们开始利用财富对扬州社会的方方面面展开影响。因此,清中期的扬州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以盐商为代表的市民审美趣味。不同于以文人为主导的审美语义,市民审美具有浓郁的市井特色。直接、热闹、丰满、华丽是市民审美中最有特色的符号表征。④在这种审美形态的浸染下,扬州漆器在图案主题上表现出浓郁的民俗韵味,并从民俗艺术中大量吸取养料,丰富自身的图案表现。同时还对高雅的文人图案进行平衡与消解,通过在图案中融入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丰富画面的视觉冲突,强化图案的市井气息。在图案的构成形式上,扬州漆器也受到市民审美的影响,表现出满、全、贵的典型特点。为了让图案具有饱满的构成形式,扬州漆器还通过技法创新改变原来的图地关系。在图案的装饰上,扬州漆器表现出错彩镂金之美,这种审美形态更加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作者:刘晓宏 张慧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