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剪纸在幼儿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容摘要】满族剪纸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指出,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可通过开展具有独特魅力的剪纸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艺术潜能,激发幼儿创作兴趣,以实现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艺术教育宗旨,同时弘扬和传承我国剪纸艺术技艺。
【关键词】满族剪纸文化传承幼儿艺术教育
(一)传承满族剪纸手工技艺
中国剪纸曾被郭沫若咏赞为“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满族剪纸为劳动人民智慧的代表作之一。在儿童早期艺术萌芽阶段应激发幼儿对传统技艺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学习传统的优秀手工艺技能,又能体会剪纸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从而更有效地传承满族剪纸文化。满族剪纸文化与生俱来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宝贵的文化积淀,为幼儿更加深入的学习与传承提供多元化的背景。一方面,满族剪纸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或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特殊的审美观念被满族剪纸所传达,和谐、自然、对称、平衡、统一等表现形式在幼儿民族审美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将剪纸文化注入幼儿的认知行为中。
(二)加深理解剪纸文化内涵
在悠久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满族人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满族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满族杰出的文化代表是具有民族性的民间工艺美术。在出现纸张以前,勤劳的满族人就开始利用桦树皮、金属薄片、鱼皮、兽皮、麻布及绢帛等制作镂空剪刻图形纹样,由于特定的生存环境与文化背景使满族剪纸样式丰富多彩、内容主题更具有鲜明代表性。满族人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是源于母系社会的一种巫教。满族剪纸的内容较多反映出祖先崇拜等方面,如《祭祖》《挂签》《清明祭》等,这成为反映满族习俗、透视满族剪纸的珍品。此外,满族剪纸的最大特征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其古朴、粗犷、浑厚、洗练的作品,至今还保留着较多满族的古老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满族剪纸是一种承载着黑龙江流域灿烂而厚重的文化艺术,其鲜明的艺术风格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三)提升幼儿艺术审美情趣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使得体魄和心灵尽可能得到美的熏陶。”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审美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幼儿对美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拥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具有审视美的能力[2]。在幼儿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剪纸艺术体现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对称美、线条美等,透过这些相关元素使幼儿感受艺术美的魅力,并以此产生对于美的热情向往。剪纸艺术凸显视觉性,经由眼睛传递到幼儿的视觉神经和审美感官。幼儿多次与剪纸艺术相接触,能够完善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让幼儿在剪纸艺术中感知美、欣赏美、体验美,进而获得美的愉悦,加深对美的理解,从而使幼儿以积极、向上、健康的思想去感知精神层面的美。对幼儿实施“美”的教育,能够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四)培养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剪纸的过程中,幼儿想要剪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必须保持注意力集中并灵活使用剪刀,小心谨慎地剪下物体形象。这一过程中不仅能使幼儿的小肌肉群得到充分地锻炼,同时还可刺激血液循环、倍增幼儿的身心愉悦感与幸福感。在幼儿时期,人脑的发育得到极速扩展,此时的艺术创作活动对幼儿大脑发育起到助推作用。艺术教育的功能是整体的,它虽主要作用于右脑却又不止右脑,同时又促进左脑语言功能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艺术教育不仅能加快大脑发育的完善,使幼儿热爱艺术、体验创作的快乐与自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又能促进幼儿身心自由和谐地发展,以便丰富幼儿情感,健全幼儿人格。
二、满族剪纸在幼儿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实施途径
(一)开展符合幼儿审美情趣的剪纸艺术活动
艺术活动是幼儿园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开展的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技法和趣味性,既能体现民族传统特色,又能引导幼儿欣赏剪纸作品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让幼儿感受剪纸艺术的美,并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3]。在开展剪纸艺术活动时,一方面教师可为幼儿提供水果、动物类等简单生活题材,让幼儿挑选自己喜爱的图像进行尝试操作;也可为幼儿提供传统的吉祥寓意题材,例如鱼、喜鹊等,挑选熟知的图像进行尝试操作。另一方面,教师可组织幼儿参加本地的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到民族手工艺展、民俗博物馆、纪念馆等参观学习,以便于幼儿近距离地接触剪纸艺术,看一看、摸一摸并用心灵感受艺术的美。每个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天赋,让孩子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二)营造充满剪纸艺术氛围的教学互动环境
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造就了人。环境作为人类最初成长的特殊阶段,是幼儿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幼儿进行全部活动的前提条件。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显的幼儿活动环境与剪纸艺术的有机融合为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起到烘托渲染作用。幼儿园活动室的墙面、室内外的门窗都可利用剪纸进行装饰,展示最具有特色、代表性的民族艺术作品。例如,小班活动室的墙面上可贴卡通动物等简单图像;中班的门窗上可贴京剧脸谱等经典图像;大班的门窗上可贴中国花鸟等吉祥寓意图像。另外,在活动室区角里投放丰富多样的剪纸材料,幼儿可自由操作。在充满剪纸艺术氛围的环境中,一幅幅具有民族特色的剪纸作品供幼儿欣赏、阅览、临摹,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充分地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满族剪纸的艺术美。
(三)融合现实生活与剪纸艺术,创新教育模式
生活造就艺术,艺术丰富生活。生活与艺术的紧密联系给予幼儿极大的艺术体验与感知,使幼儿对周围生活环境和艺术作品产生敏锐的感受力、欣赏力与强烈的表现力。通过幼儿感受现实生活一切美好的事物,逐渐培养幼儿形成高水平的艺术认知能力与审美感性经验[4]。教师作为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的核心力量,应采用多元化的、开放式的、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应打破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思维的不利因素,针对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积极发掘萌芽式的探索精神,并利用创新教育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幼儿欣赏剪纸艺术作品,同时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感知创造能力与审美精神境界。因此,现实生活与剪纸艺术的有机融合帮助幼儿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以提高幼儿欣赏、感知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搭建多元化教育平台加大剪纸艺术实践
当前,想要积极落实剪纸艺术实践,最有效途径之一是搭建多元化教育平台。幼儿园要重视剪纸艺术实践,从育儿的角度出发,在园长、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多种活动方式,让幼儿以童趣的方式学习剪纸,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以及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1.动手剪出多趣味游戏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合作剪纸游戏比赛。例如,小班和大班为一组,高年龄幼儿帮助低年龄幼儿进行操作,共同完成一幅剪纸作品,选出最好的合作伙伴给予奖励。还可以通过接龙的方式,比如剪一只小兔子,第一位小朋友画出轮廓,第二位小朋友剪出外形,第三位小朋友剪出眼睛等,以此类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同时还可以考验幼儿之间合作的精神,更好地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2.“微”风吹进剪纸活动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幼儿园可尝试用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剪纸活动的限制,把剪纸过程与虚拟现实结合起来,以达到剪纸艺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引入教育信息技术后,图像及声音信息更能引起幼儿兴趣和新奇感。微课的运用赋予剪纸新的生命活力,教师将微课视频上传幼儿园网络平台,幼儿可清晰直观地观看剪纸过程,突破剪纸活动重点和难点。通过借助微视频,更能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体验自己动手操作的快乐[5]。
3.组织亲子间共剪互动
亲子互动是父母和子女间的相互交往活动,具有血缘性、亲情性、长期性等特点。在幼儿园开展的亲子互动活动,应多体现亲子互动式学习,由父母与孩子合作共同完成,进而促进和谐美满家庭的亲子关系。因此,教师利用节假日或父母空闲时间在幼儿园中开展丰富的亲子间剪纸互动,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游戏”任务,同样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必要手段。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中的满族剪纸在幼儿艺术教育实践中能够发挥幼儿独特的个性,丰富幼儿审美的情趣,开阔幼儿审美的视野,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幼儿更加喜爱满族剪纸技艺,以此来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李明伟.幼儿美术欣赏“对话教学”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5]刘健,李艾.满族剪纸文化的教育传承与保护研究[J].设计,2015(7).
作者: 韩思杪 毕圣男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