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美术教育融合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培育学生的人格,洗涤学生的心灵,是美术教育的根本宗旨。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才能保持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处理周围的事物。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的相关概念,以及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相关性,分析我国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传统文化和多元文化策略对当前我国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指出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美术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术教育多元化文化策略融合发展
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相关概念
传统文化是由人类文明不断演化与聚集而来的,它能够将民族特质和风貌以真实的状态体现出来,从整体上反映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的一系列思想文化与观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美术教育通常又被称为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它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各种美的形式为依托,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道德情操,尽可能地提升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将审美教育融入文化,能够使美术教育成为一种文化的教育,对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美术可作为一种满足人类较高层次需求的有效手段,能够实现人们对理想的追求。美术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社会的发展及其文明程度,反映当前教育工作的水平。就美术教育与人、社会而言,三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彼此构建的密切关系。通过有效结合现代美术教育思想与民族意识,借鉴国内外不同美术教育形式的优点,可以有效发挥美术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意义。美术教育可作为一种基本手段帮助人们构建和完善人格。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培养道德情操,陶冶心灵。只有拥有了优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学生才能采取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并处理周围的事物,以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并信任人的原则为指导处理人际关系,在愉快的氛围下同他人展开交流与沟通;此外,还可以采用正确的审美标准约束自身的言谈举止。拥有良好的审美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事物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二、传统文化传承与美术教育的相关性
一方面,美术教育要立足于时代的文化语境,美术教育的内容需要通过传统文化得以丰富;另一方面,艺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通过美术教育,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艺术传达情感与思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行为。艺术教育随着艺术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乃至人类发展历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艺术文化的发展、传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逐渐形成,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规范自身的思想、行为。作为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文化吸收了诸多民族精华,受到教育的影响与推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更新。美术教育工作不能无视对文化的传承。文化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与养分,赋予其民族内涵。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先让他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为前提有选择性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保证在不断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形成完整而又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否则,学生极有可能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失去判断标准。要想获得高质量的健康生活,人们就需要创造物质基础,用艺术滋养心灵,以此实现对生存价值的不断升华。美术教育能够将人们的美好情感激发出来,引导人们热爱生活。民族文化要想具有生命力,必须是可持续增长的,这要求教育者肩负起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重任,提高自身的自觉性、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在学术引导、舆论宣传以及教育实践的支持下不断推进。因此,教育成为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方式。
三、我国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是美术欣赏与技巧训练的一种素质教育。从目前社会的发展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融入、适应现代都市生活,都市生活和市场环境下的“眼球经济”,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以此对那些新鲜的视觉图像作出必要的文化辨识和判断。而人们获得知识和视觉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美术教育,这也是当代美术教育必须创新发展的社会原因。但是,我国当前美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在美术教育推行实施过程中遭遇的压力和阻碍,以致美术教学呈现边缘化的倾向。同时在一些中学校园里,部分学生把美术课当做专业课学习,美术学习占用的时间过长;一些学生忽视美术课程。部分学生进行美术专业学习是迫于升学的压力,并不是自身真正地喜欢美术。而一些爱好美术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其美术兴趣的培养不够重视,这导致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被一些人认为是一种技术教育,进而使美术被认为是一种技术,部分传授者和学习者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技艺上,而忽略了美术的文化内涵,这与美育的理念背道而驰。另外,当前美术教育的专业探讨、理论发展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主要是因为一些地区教师的能力有所欠缺;一些关于美术教育的先进观点和理念是存在的,但真正产生实效的教学或教育实践经验,尤其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课堂美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
四、传统文化对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古传承和发展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彰显我国文化独特魅力和塑造文化自信的关键,将其融入美术教学,能够传承和延伸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基础美术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营造人文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尤其在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以往的美术教学存在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性差等不足,亟待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以融合不同美术文化内容,拓展美术教学的发展空间。传统文化源于生活,能够在不断发展中呈现多样性、深刻的文化意蕴,为美术教学提供极具亲和力、趣味性的文化内容,可有效提升美术教学的层次和水平。因此,将传统文化引入美术教学是实现教学改革、促进美术教学方法转变、丰富美术教学层次的必然需求,能够提升学生的美学文化基础和鉴赏能力。
五、多元化文化策略对美术扩展教育的促进作用
从本质上看,美术归属文化的一类,是多元文化的展示载体,因此,美术拓展教育需要融合文化背景才能彰显艺术魅力。当前,美术教育强调兼容并蓄,多元文化策略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其站在顶层设计的视角,注重多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应用,与美术教学之间存在目标的一致性。保护和传承多元化文化是美术教学创新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美术教育兼容不同文化内涵,是传承多元文化的路径,两者之间共融发展、相互促进。运用多元文化策略,将传统文化融入基础美术教学,除了可以更好地传承文化,教师在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合理利用本土资源,营造人文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当前,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多元文化的认知性,使其尊重并传承多元文化的内涵,是未来美术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美术拓展教育强调推行多元文化策略的首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民族的艺术文化特质和内涵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了解,秉承兼容并蓄的学习理念和思想,开阔美术文化认知的视野,并将其应用至美术学习之中,提升自己美术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应用能力。随着美术教育范围的不断拓展,各国之间的教育并不是完全隔绝的,文化内容之间存在共通和互补性,融合不同国家多元文化的特点和应用优势,共同推进美术拓展教育的发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散美术思维,消除文化偏见和狭隘的认知理念,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多元文化学习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深化认知本国美术文化的优势,以塑造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文化学习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构成,不仅可以强化人们对美术研究、内涵的理解,而且对于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播、交互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推进美术教育互鉴共融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的文化风俗和对比分析,可深入把握各国文化的短板、优势。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所说,我们必须消除文化偏见和排斥的心理,努力构建多元文化的共存观,以一种交互、共享的方式推进多元文化的互动交流,以深化彼此认知,共同推进人类文化的共融发展。美术教育具有多元化的功效,在推进我国与世界的交融和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元文化在不同国家的传播交互,美术教育的互鉴交流,使美术教育者和学习者对于各国美术文化有了更全面、理性的认知,从而可以增进彼此的认知、消除偏见,开阔教育的视野、开拓思维,以求同存异的理念营造美术文化共融发展的氛围,更好地推进美术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且,多元文化是动态发展的,其在传承和创新中将获得新的内涵,美术教育应该紧跟文化思想的脚步,不断创新,在综合分析各类艺术文化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深化教育改革,将美术教育的层次和教学模式推向更高的水平。
结语
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基础支撑,其在丰富教育内容、促进教育理念更新和改变教学手段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美术教育只有兼容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独特的文化魅力,更好地展现艺术教育的价值,突显独特的教育发展观,实现美术教育效果的显著提升。美术教育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而且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学生具有审美的能力和意识,能够借鉴国外优秀的美术思想,不断丰富自身的审美内涵。传统文化汇集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髓,以其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教师可从中汲取文化养分、营造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构建强大的文化自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美术艺术鉴赏和创新的能力,真正将艺术文化内化于心,促使美术教育提档升级,实现教育教学的本质目的。
参考文献:
[1]龚宇.“传统文化回归”与现代基础美术教育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王慎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发挥艺术美育功能.西北美术,2019(1).
[3]张濛濛,殷晓峰.当代美术教育价值理性的缺失与建构研究.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作者:焦妍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