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高校实现心理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民办高校的规模不断壮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值得关注。当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不再是重视卷面成绩,而是帮助学生掌握调适心理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心理品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也正处于由外延深化至内涵的改革阶段,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深入剖析其现状,开拓新思路和有效途径,对于加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多数民办高校建校、发展历史短,办学机制尚未成熟,资金有限等问题,决定了招生和专业课教学才是其办学的重中之重。多数民办高校不会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仍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
(一)教学意识落后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开发自身的心理潜能,优化其个性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发展健全,然而多数民办高校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学生在校期间不出大事,活着就好,这不仅加大发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机率,还让很多处于心理问题潜伏期的学生错过了最佳教育时间,得不到应有的、及时的帮助和辅导。
(二)教学投入不达标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需的工作经费和条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安徽省2009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生均每学年1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经费计算,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民办高校办学经费多数来源于学费收入,国家资助、社会资助少,多数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学经费投入都未达到标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简陋,软硬件落后等问题普遍存在,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工作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三)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
根据《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皖卫疾控【2018】2号)文件规定,每所高等院校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然而按照这个比例开设面向全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教授课程的专职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多数民办高校选择兼职教师加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队伍,辅导员自然就成为其课程教学的重要力量。可是授课老师所储备的知识水平是保障课堂教学水平的根本,然而并非所有的辅导员都拥有心理学的专业背景或者是接受过相关的课程培训及实践训练,专业教学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必要的求知需求。
(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很多学生由于高考失败考入民办高校,因此自卑情绪较为严重,访谈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和高中朋友联系,总觉得会被别人看不起,都希望通过考研、考证或者获奖等其他方式来改变自身的尴尬处境。由于这样的心理,多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选择在专业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他们认为专业课成绩才能够决定其后续人生的发展,对于类似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公共基础课程都只抱着敷衍应对的态度来完成学习任务。
(五)混合学习机制待完善
所谓混合学习是指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混合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多数民办高校完全舍弃了传统课堂教学,只保留了线上学习一种方式。学校开课前并未进行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未真实了解过学生的需求、偏好、学习状态等特征,因此民办高校的线上学习不能满足共享教育资源、自主学习、个性学习评价等要求,只是提供了一个刷课平台。为获取学分,大多数学生利用各种旁门左道迅速刷完课程,其心理健康知识的真实获取量仍是零。这种所谓的混合学习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倡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从学生自身实际需求出发,贯彻助人自助的理念,鼓励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概念,灵活运用各种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授,要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将心理调节技巧运用到现实中,指导行为、改善困境。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改善现状,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课程定位
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学专业课程是有很大区别的,多数民办高校教学体系里,它只是一门公共课基础必修课,因此对于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要求不是特别高,不需要学生去研究过于深奥的心理学专业概念和专业理论,重点是掌握一些和日常生活、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它更多的是一门应用性强的行为指导的课程。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化繁为简,很多心理学概念是很难理解的,教师要能结合实际,注重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领悟知识、掌握技能,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要会用、能用。
(二)提升重视程度,完善教学机制
国家及省级教育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存环境,可是民办高校很难达标,导致课程教学效果差。因此民办高校首先应逐年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专项账户,专款专用。按标准建设心理咨询室,改善心理咨询环境;更新教学软、硬件设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建立合理的考核及激励机制,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有很多是由辅导员兼任的,因此民办高校应该考虑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情况纳入到辅导员考核体系,并适当提高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中的考核比例。改变教学评价形式,要以生为本,做到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改善大班教学的教学条件,提升教学效果。
(三)拓展培训渠道,提升专业水平
第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不断提升专、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才能适应新常态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工作。学校应多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深入本校优秀教师的课堂,鼓励教师利用互联网多学习、多参考其他高校的优秀课程,丰富自身教学经验。另外学校应提供多元化的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充实基础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储备,与时俱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趋势。第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项关于人的工作,教师自身的态度、行为、情感表达方式等都会成为一本活生生的教材,成为学生最好的学习范本,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师需要具备健康平和的心态,自信阳光、乐观开朗、拥有正确的三观,真切的用自身去教育感染学生。
(四)创新教学形式、做实新型教学
“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是日趋成熟,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课程不一样,不仅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程来完善自己,教师也可以通过教授课程来发现问题,特别是一些潜在的还未发生的心理问题,提前做好工作,让每一个问题学生都不被忽略。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不应完全舍弃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是单纯网络授课替代不了的。访谈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喜欢心理学课是因为有意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打破传统的讲与听的关系,实现师生合作、共同学习的关系,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校应鼓励教师拓展教学形式,如室外素质拓展训练、体验式教学、游戏教学、行为训练等,让学生可以在开放、包容的教学环境中充分释放其心理,进行学习感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贯彻“助人自助”的教学理念。
三、小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提升,需要创新思路、打破自我。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要求,民办高校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就更多了,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需要全校师生的努力,只有突破瓶颈,才能有效地发挥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作用。
作者:陶婉 单位:安徽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