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析书法课美育功效的表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析书法课美育功效的表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析书法课美育功效的表现

本文作者:陈册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自然的意趣意识

“形式即我的个性”(马克思语),书法的“个性”是艺术的和自由的。书法的象形性,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艺术的想象力赋予书法很多合理的比喻。如把“横”、“竖”两画分别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还有人比喻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是一种很美的眼光和美的关怀。在古人许多优秀的行、草墨迹作品中,一行行上承下接的书写,大小、长扁、正奇、笔画粗细、曲直变化中的相互照应意识;行与行之间的顾盼、借让意识,十分生动。书写中的艺术意识,是特殊的意趣意识。连接意识,使字与字间,行与行间产生了丰富的美感效应,这不仅使单个字整体化、鲜活化,而且使一行一篇气韵生动,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书法艺术追求气韵的生动表达。《老子》用“冲气”说明万物的变化,孔子用“血气”说明人的修养,《庄子》称“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之则生,散之则死。”《荀子》称“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传统哲学视“气”为生命运动的表现。书写中的气势连贯,称为“行气”,并视为书法艺术中不可少的重要的审美内涵。

简练的用笔意识

用笔方法,即书写点画的方法。以点画结成的文字,作为一种直观形象,其视觉(审美)效果,是通过“写”这一特征来完成的。书法艺术力求创造审美需求的效果,产生了许多方法。比如用笔讲正锋、藏锋、提按、疾涩、横鳞竖勒、紧收战……目的是在寻求笔力的效果、点画的形式的形质感。如“锥画沙”、“印印泥”、“悬针”、“垂露”,如“千里阵云”、“万岁枯藤”、“百钩弩发”……总之,都是坚实有力和有态有势的形质表现。目的是赋予点画以生命力的美的形象。笔法,既表现具有共性的、体现一般规律的东西,也表现人各自的情兴趣好所能摄取的东西。书法的点画形质,唤起的是充满生命力的美感和意味。赞美笔法所成的点线的生命的活力,是笔法意识的核心。用笔的力的显示和力的运动,其美的意义是深刻的。为何产生这种笔法意识呢?何以认为书中之“力”?我们知道,物理学上所称的力,是指物质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一种效应。凡引起物体获得加速度、产生位移的就是力。其实这个“力”的意义与书法艺术所讲的力,似乎并不相干。人们可以称其书法“笔力千钧”、“力屈万夫”。话尽管这么说,但它讲的仅仅是力的视觉效应,而不是物理学上的力。书法用笔,以有这种视觉效应为美、视觉感受为美。我们应当这样理解,人们对书法点画所感受到的力的效应,恰恰正是以自然物理力的感觉经验为基础的。比如,婴儿并不能从笔法运用效果产生“力屈万夫”的感受,因为他未曾从现实获得过这种力的感受。知事以后的儿童就不同了,自然间有许多显示力的运动效果的形质,积存于感受,便使其对书法点画挥运产生和引发的力的联想。马克思主义美学观认为,“美”的意义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除了从自然界各种物体的运动获得力的感受外,也从自身在谋取生存发展中所显示的力量获取这种感受。正是人的这种本质力量,才人类得以生存发展。因此,人们赞美这种力量,并以力的表现为美。笔力,成为书法表现的人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艺术上的赞美。这样的笔力意识、笔法意识,说到底,就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意识。一笔落纸,看似简单的挥写,却含着丰富的表达。如书家的观念、修养,书理艺术规律等,还有书家秉赋、情性、气格……。所有这些,都会从这挥写的点画、体势中自然流露出来。笔在时间中挥运,其挥运之态也在时间中消失。虽然在已成的书迹上看不到书者怎样挥运。但用笔的意识,从空间效果则可以“想见”在时间中进行的挥运。这种“笔势”于书法的实用并没有意义,但审美上,却是具有艺术生命感的表达。没有这样的意识,书迹不能表现笔的挥运和“势”,点画也不能显示宇宙间存在的运动感和力量感。缺少生命感,就难以给人以美感。所以,笔的挥运、点画的力感、运动感和气势,都是书法运笔的艺术的重要品质。一个书写者‘只要他不违背文字结构,可以用笔随其意兴创造各种各样的点画。但是,如果点画没有显示出运笔的力度和气势,即使如何的新奇样式,也没有审美意义和价值。我们曾说,楷体虽然平正,可每一点画都是“力的样式”,它符合人们从万殊运动形式中获取的力的运动样式的感受,唤起人们对力的运动联想和赞同。这种样式是以一定的技法工夫一挥而就的,而不是描绘而成。所以,填挥不是书法,填描是做娇作。书法要求一气挥运,却不容得涂抹。这就是书法技法意识中的审美含义所在。

变化的结体意识

书法的结体意识,是书写中美的形式追求。先民在谋求生存发展的实践中,以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条件面对自然,获取了平衡对称、多样统一意识和生命形态意识。结字意识是这种自然意识的反映。文字以一定的形势约定俗成以后,在人们认识中形成了一种定势。例如,汉语中的语汇“平安”一词,“安全”是以“平正稳定”为前提的。平正、对称、平衡,能使人有安全感。这种意识为自己的生存发展进行各种器物的创造,人们也以这种意识进行文字创造。起初人们的创造意识是非自觉的。这种形式规律的感受产生在实践中,又逐渐变为规律的运用意识。“整齐律”、“平衡对称律”、“多样统一律”等原则,在书写形式里体现出来。并逐渐成为有生命意趣的美的形象。可以这样讲,正是基于这样的本能的生命欲求,书法艺术从客观的生命形象的观照中获取着生命意识,表现生命意识。这正是艺术美所揭示的核心。同时,书法艺术自身的发展,还要受到文化背景的制约。比如,中庸、平正的结构意识,就是儒家中和思想的渗透。人们把字的平正与道德行为的平和与中正联系起来,将平和中正的字态,看作是人的品德行为的外观表现。辩证法普遍原则告诉我们,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并同存在于一个整体中。书法形式一直实现着这个最终目的。笔下形象的创造,由单个字发展为一行行的整体;有了这一行行的布局,便有了行与行间的照应,最终才形成了整体的美感效应。总而言之,以汉字为载体的反映对象的书法艺术,是具有生命品质的,是人的思想和情致的展示。唐代孙过庭说的“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韩愈的“可喜可愕,一寓于书”,都把揭示人们的情感世界视为了第一要义。这一坚忍不拔的美的追求,贯穿着历史,影响、吻合于现代精神。伴随历史的发展,书法里的一部分字体的实用性已经消失。但作为艺术,依然不会失去意义与价值。原因在于:不仅字体的多样性,为书法艺术多样化提供了可能,而且不同的字体,也各有其不同的审美特征。书法艺术能够极大程度地表现人的技艺才能,抒发人的情志。正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了电影、电视一样,但木偶戏、动画片,各种戏曲,依然存在。原始的甲骨文、钟鼎文,今天仍有人学习和书写,也仍然是书法艺术的素材。书法反映了人类艺术敏感发展的某种要求,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内涵之一。书法有形无形的与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一位画家曾说过,判断一个人的潜力,只需要看他画几根线条。此话似有些无偏颇,但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书法构成元素的重视程度。书法艺术对于增强人的感受力,驾驭线条运动与抽象空间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书法课教学中,我们应当偏重对艺术形式的审美考察,探究艺术的意义,我们强化艺术审美的教学,推动艺术实践活动,有深远的意义。只有这样,书法艺术的美育功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大学书法课的美育意义才能实现。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