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散文教学中实施美感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1语言节奏之美
散文语言的节奏美感,主要通过句子的长短体现于纸上。长句读起来给人以悠长的感觉,建立一种平和舒缓的阅读感受。短句读起来给人以紧促的感觉,创造一种短暂、紧张的阅读感受。试以文中某一段落为例。如:“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水中的那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在这一段落中,以每一个逗号为分界线,读者可以明显地看见句子节奏的变化。文中第一句结构如下,4字———12字———6字———7字。第二句结构如下,10字———7字———4字———11字———2字———4字———7字。字数带来句子长短的变化,并引起散文节奏感的跳动。通过对课文语言结构的技术性分析,学生不难发现散文语言的流动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散文的语言美。例如,运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为背景,展现自然界古桥、树林、山泉、瀑布、云雀、落花等自然景观。在此“模拟”的场景下,教师让学生分段朗读,充分体会流动在散文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学生体会散文写作中的节奏感变动。首先,教师让学生观赏课前制作完毕的画面,在课堂中营造一种特殊的“真实感”;其次,教师再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节奏、情感、内在的韵律、韵味。”
1.2散文写作基本原则:刻画细致的景物形象
一篇精美的散文如果缺乏具体的艺术形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对文章的欣赏便无从谈起。读者细读文本,透过文字沉浸在作者创造的艺术世界中,是课文审美阅读的开始,也是美感教育的起点。在文本中,美感的发现和欣赏离不开一字一句的细读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内涵,以此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以文本《山中访友》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摘取文章的几个段落,带领学生参与到阅读欣赏活动中。如:“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教师在课堂上应向学生讲授一些写作技巧,并具体分析修辞技法在文中如何运用。在文中,作者将拟人和比喻两种写作手法巧妙地融于一体,展示出高超的写作技法。教师具体分析课文的形式美学的过程,兼有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功效。作者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将老桥人格化、形象化描写,流露出对该景象的独特情感。文中的句子还使用比喻的写作技法,把老桥比作一位老人,突出时间的沧桑感和悠远感。教师在讲授的同时,事前应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插图,帮助学生更恰到好处地想象文中描写。课文中对景物的细致、形象描写的句子不胜枚举。又如:“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了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深入体验作者在文中的所思所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想象自己正置身于深邃的森林里,依靠在一棵苍天古树旁边。随着时间的流逝,脑海中的自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学生发挥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仿佛看见自己脚下长出树根,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了树枝等等。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授课文的同时,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还原作者的写作心理状态。这种教学方式,既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育启蒙,又让学生增加自主学习、感知揣摩文章的能力。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的能力。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还需追求的教学效果是:通过课文讲授,引导学生走向对世间万物的品味和欣赏。
1.3移情作为创作思路
移情说来源西方美学大师克罗齐的美学理论,经当代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介绍传入国内。解释“移情说”的最佳文学范例,莫过于杜甫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本身不会流泪,而鸟自然也不会发出惊心的鸣叫。因山河破碎,满目荒凉之景而备感悲哀的是作者。作者从他的观察点出发,看到的不过是花仿佛在流泪,鸟发出哀伤鸣叫的凄凉场景。然而,花和鸟在诗句中,因沾染了作者的主观情致而具有超越它自身的审美意味。以文章部分段落为例,如:“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在文中,作者把山泉、溪流、瀑布当成自己的朋友。显而易见,作者将自身的感情投入笔下的景物上,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之情。移情是美学的产物之一。在中学课堂上,移情可以被看作一种创作思路传授给学生,开阔学生写作的思路,让他们在日后的散文写作中,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介绍移情说,还可以通过更多散文作品为例,促进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比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朱自清《春》)。在文中,动词“让”、“闹”字,体现作者情感的投射和转移。教师把移情说引入学生的视野,不仅让学生收获更多的语文学科知识,提高审美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认识移情说,为美学的学习打下根基。教师给学生讲解移情说,无疑是语文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的较好方式。教师运用情感语言,创设情感氛围,唤醒学生的情感想象,调动情感体验能力去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意境,运用文学欣赏中的“移情现象”和“反移情现象”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达到情境交融,物我交融的情感体验状态。
2后记
在散文教学中,笔者逐渐领悟到散文教学与美感教育的必然联系。散文教学为美感教育打下基础,是实现美感教育的良好途径。另一方面,美感教育促进散文教学工作的推进,为散文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教师给学生讲解中外优秀散文作品,不仅是语文学科自身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条通道。通过美感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大有裨益。总而言之,语文学科中的散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和发现美的能力。
作者:陈妲 单位:陵水县军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