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艺术美感教育的诠释解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艺术美感教育的诠释解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艺术美感教育的诠释解析

摘要:各国在艺术美感教育的推动上,无不强调美感教育的积极价值,以改造人民的美感素养,提升社会的整体美适性和文化活力作为教育主轴。文章从美感教育的概念分析、美感教育的国际现状、美感教育的问题分析,并提出美育内涵的诠释意义。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感教育;美育教学

1美感教育的概念溯源

根据aesthetic原本含义,aestheticeducation的核心内涵即为,教导人们如何去感受经验,进而发展成提供人们美感经验及美感能力的「美感教育」培育为主要内容。将美育定位为美感教育之后,可以将美感教育(AestheticEducation)概念的进行3个方向的界定:美术教育、艺术教育和实践性美感教育。美术教育有着广义和狭义区分,狭义的美术教育泛指各级学校中与美术课程相关的系列教学活动,如素描、色彩、雕塑等;广义的美术教育则包括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教育则是指美感历程中的心性与成长功能,内容包括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及综合视觉与听觉的艺术活动(舞蹈、戏剧、综艺、广播电视、电影)等。实践性美感教育则是指将美感实践于人文素养生活之中的价值取向。由此可归纳出,所谓「美感教育」,就是使受教者获得美感经验(AestheticExperience),并能感受美的一种教育活动。即美感教育是使受教者能完成「对美的欣赏力」、「对美的感受力」,然后自己产生「对美的创造力」。

2美感教育的国际现状及问题分析

各国的艺术教育虽因国情与体制,在制度的制定上有所差异,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均有所规范,体现在生活环境、美术或博物馆及展览厅等社会资源,除辅助学校的正规学习之外,同时扮演着艺术与美感教育的重要场域。例如,日本的学校课程强调「综合化(打破学年界限及结合各学科)」与「地方化(导入地方各种资源及重视地方传统)」两大方针。在此方针下,艺术课程学习的内容,重视与其他学习领域的综合学习,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中心,构成学校教育的内容。同时,在学校教学中强调鉴赏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参与及主动学习,以及重视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与赏析,反映了美感教育真正切实到了美感生活的范畴。然而目前国内的美术教育流于教授艺术史概论与美术技巧的层次,着重在提升学生个人的艺术涵养与美术能力,却缺乏引导学生体会、掌握美感的要素。美感教育是精炼个体的美感认知,注重强化感性与理性整合的教育,需要从生活中做起。美感教育无论通过艺术或其他学科的实践所习得的美感经验,还是美感经验之形式与内涵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强化美感认知与实践应用的能力及其相关的习惯。特别是在科技整合、文创产业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通过各类及各阶段美感教育的扎根,培养各行各业具有品鉴能力的人才,营造具有美感的社会人文环境。大专院校的美感教育实施重点应在于促进美感文化与品位,美善人事物的赏析、建构与分享。

3美感教育的重要性

美感兼具「个人性」与「普遍性」的特质。美,呈现在个人身上,也体现在族群、社会等集体社群上。在个体层次上,虽然美感是本能,但在成长过程中,若没有美感环境的引导支持,就如「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对美的感受能力也会随之降低。台湾实践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林盛丰认为,当美感教育实施到一定程度,社会才会衍生出要求质量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产业转型需要这种美感态度与鉴别力,美感教育攸关产业竞争力。因此美感教育不应只是教室里教授色彩、比例、构图的认知,而应从生活中做起。不论个人正在使用创作艺术作品进行自我的表达,还是在看到或经历的美有所感受时,他们都将被我们理解为正通过对美的接触,帮助了解他(她)所处的世界。因此,在进行美感教育时,教师除了针对学生对美本身的兴趣做积极的引导学习之外,也可以通过提供知识性内容满足学生其他有关对美的认识、伦理或社会兴趣、历史与批评实践的兴趣,例如提供阅读相关的理论、历史以及书报评论等。教师可以依照教学情况进行选取不同的感性认识策略,以应对学生不同的兴趣,从而避免混淆或忽略美感教育最重要的内涵部分,这是培养人对事物美感知觉及引发生命感动的部分。美育此时的教育目标从希望培育一群艺术家转至希望培育一群欣赏者。通过认识性的去理解作品,使得学生除了感受美的生命性之外,从而认知到美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木金,美感教育的理念与诠释之研究.「全人教育与美感教育诠释与对话研讨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民88.04(36-51).

[2]台湾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长程计划,第一期五年计划(民103年至107年).

[3]蘇雅慧.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美育———美感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相对.美育思维[J].台北:台湾艺术教育馆2008.09:59-68.

[4]梁福镇.审美教育学———审美教育起源、演变与内涵的探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2001.

作者:严文洁 单位: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