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雕塑融合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重点分布的地区之一,当地以蒙古族人居多,少数民族文化经数千年的磨炼早已在保留自身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使得其总是历经朝代更迭变迁,也能保持经久不衰、独树一帜。雕塑是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立体的艺术形式更通俗直观地表达作者所传递的情感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随着文化包容性的不断扩展和人们审美情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雕塑研究。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雕塑的融合方法进行探究,以此来推动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雕塑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现代雕塑;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融合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甚至愿意从事于发扬、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事业中。雕塑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其中,不仅增加了雕塑本身具有的文化魅力,增强了表现效果,更实现了雕塑文化作品内涵的升华。除此之外,雕塑作为载体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扩大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宁夏、山西、陕西相邻,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幅员辽阔,受到多种文化的熏陶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随着民族文化人文关怀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民族文化融入进现代雕塑建筑中,将其多元化开发应用,塑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一、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狭长形,全区基本属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全区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跨黄河、嫩江、西辽河、额尔古纳河四大水系。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蒙古文化不仅是单一民族稳定传承的文化形式,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体系。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草原游牧民族,其民族文化不仅继承了祖先东胡、鲜卑、室韦的文化传统,还融合了契丹族、突厥等其他民族的草原文化,甚至吸收了古代中原的农耕文明。狩猎、边境贸易推动了民族融合大趋势,草原人民勇敢坚毅、不惧不畏、热情纯朴的性格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推动了民族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
二、传统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的表现形态
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主要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形式表达。物质形态主要表现在建筑风格、历史文化景观、自然文化景观、自然资源、民族服饰、歌舞戏剧等方面。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人文情怀,都会为雕塑创作提供灵感来源。蒙古纹样、蒙古包、苏力德、草原动物、历史文化典故等都可以成为雕塑小品中所体现的民族元素。通过民族元素与雕塑相融合的方式体现城市的精神文化形象,发扬历史文化精神,让民族文化得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美地保留与创新,在此同时雕塑也被赋予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三、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雕塑设计的融合
城市现代雕塑是地域文化与地域精神的载体,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又是城市雕塑设计灵感的来源之一,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蕴含了民族文化的雕塑作品具有永久性的历史价值和保留价值,是为后世提供文化线索的有力载体。
(一)以城雕“河套人”为例研究文化与现代雕塑融合方法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城区的一角,“河套人”城市雕塑威严屹立。城市雕塑蕴含着内蒙古民族独具特色的景观,取材精到,在大胆的抽象艺术中蕴含着内蒙古人民的炽热情感。富有特色的雕塑手法展示出河套地区特有的魅力,给人以惊艳之感。城市建设本是人类努力的结果,是人性充分发挥的提现。优秀出彩的城市雕塑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更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是城市文化的凝聚体现。总体来看,“河套人”城市雕塑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主要有:(1)通过半抽象的艺术手法传承民族文化。“河套人”雕塑群运用了大量蒙古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提炼出内蒙古人民的文化情感和城市精神,是对民族气节和民族情怀的彰显,也是对历史文化的记录和保留。(2)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最大优势。“河套人”城市雕塑做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雕塑以坚固的材料和稳固的结构构成了雕塑美感。与普通雕塑相比,“河套人”城市雕塑被赋予更深层次的内涵,也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城市雕塑所承担的功能之一就是记录城市历史,点亮文化内涵。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不能仅凭个人喜好为之,还要考虑到艺术的社会功能。巴彦淖尔市是河套平原的中心城市之一,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就在河套地区屯田养马,作为抵御匈奴的基地。几千年来,河套平原地区形成了十分突出的特色民族文化,阴山、黄河、草原、移民是最鲜明的特点。设计者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大破大立的文化表达,将特征性元素融入雕塑建筑中,体现出河套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以河套古人类头部形象为基础,加以简化、抽象等艺术改造,整体效果气势磅礴。人物头顶上夸张的犄角和铁环造型显示了古代游牧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精气神,采用浅浮雕装饰手法对民族服饰和传统纹样进行修饰,按照男女老幼的特点采取现代工艺材料予以点缀,使蒙古人民的形象更加鲜明。在“河套人”雕塑创作中,将城市文化与公共艺术空间相协调,在现有基础上对空间资源、自然资源加以改造利用,用建筑美弥补城市发展空白,使现代雕塑既能完美地融入城市建造中,又能成为城市的新特色、新面孔、新名片。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现代雕塑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各个派别的作品层出不穷,但是能称得上经典的佳作少之又少,而在这些具有鲜明意义的作品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受苏联思想影响的作品占了大多数。在那个时期雕塑作品具有很强的写实主义特征,虽然已经赶不上现在时代的步伐,但却和城市历史文化交相呼应,与城市环境共同发展,直到现在依旧风采依旧,给人特殊的美感。然而,现在许多的现代雕塑作品,数量与质量比较严重失衡,虽有创作者的创新思维的独特艺术手法的运用,但是蕴含的文化价值有限,经不起推敲,欠缺铭记价值和文化价值。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大潮席卷而来,很多人惊叹于西方艺术的进步程度,大量艺术家忙于模仿西方雕塑作品。雕塑本身不仅需要融入作者的艺术情操更需要有厚重的文化内涵,雕塑作品的特有的表达语言、材料的适应性、文化张力、尺度的分寸感才是一件艺术作品真正吸引人的地方。由此可见,我国并不是缺少现代雕塑作品,而是缺少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体现鲜明民族特点的纪念形式,将民族气节、民族精神、民族文化通过更现代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是每个艺术创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以可汗山景观带雕塑群为研究探寻蒙古文化元素与现代雕塑之关联
在霍林郭勒市区,两尊高大威风的帝王塑像巍然屹立于高山之上,不管你从哪个方向进入市区,它都是你不可错过的风景。这两尊雄伟的雕像塑造的人物便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他们矗立在可汗山上成为标志性建筑。被称为“内蒙古帝王之山”的可汗山风景秀丽,景观带更是独具一格,成为霍林郭勒市敖包相会草原旅游区的核心旅游项目。该景观带建立于2010年,占地广阔,最高雕塑可达到50米,在我国已有的雕塑群中雕塑高度最高、占地面积最大,因此,更加闻名于世。可汗山景观带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山门广场”“苍狼之路”“蒙元兵阵”“蒙元帝王群”。山门广场距可汗山脚约1200米,山口处由两位全高约7.5米的蒙元门神分列把守,威风凛凛守护山门。进入山门,藏蓝色的“可汗山”三个大字雕刻在米粉色昆仑玉石上,题字前方有同义的蒙文字,民族文化符号融入其中。由可汗山继续向后走,是长达百米的苍狼之路,道路两旁伫立了26根人像石柱,上面雕刻了成吉思汗25代先祖的重要人物形象,将历史以雕刻的形式浮现于今天,彰显古代帝王风范。走过苍狼之路就到了可汗山脚下,山坡上排列着由800尊全身塑像构成的“蒙元兵阵”。兵阵分“蒙古帝国”和“大元王朝”两大板块,人高均3米,间距2.5米,阵宽约150米。作为霍林郭勒市一张新的名片,可汗山景观带记录了蒙古文化的深度,表达了蒙古文化的厚度,展示了蒙古文化的宽度,开拓了蒙古文化的广度,提升了蒙古文化的高度!如今可汗山景观已经成为了一张递向全国、递向世界的名片,向人们讲述着古老而又神秘的历史。
四、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可以发现,将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雕塑相融合,不仅是对雕塑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一种升华,更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利用和发扬。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碰撞、融合、发展的过程,是取其精华的过程,是强强联合的过程,更是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的过程。这对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人民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杨博文.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雕塑相融合的教学路径探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01):248.
[2]魏杨博文,周祥.关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动态雕塑的融合探讨[J].中外交流,2020,27(14):67.
[3]曾茂泉.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和现代雕塑的融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5):35-36.
[4]张鸣.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雕塑的解构与组合[J].美术大观,2010(09):190-191.
[5]石向东.广西民族元素在城市景观雕塑艺术中的运用与探索——以广西南宁城市景观雕塑为例[J].雕塑,2015(03):56-57.
[6]黄珲.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在贵阳观山湖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6.
作者:赵子楠 包格日乐吐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