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少数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少数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少数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探究

摘要: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特殊的一部分,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么,少数民族的文化对民族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民族经济的增长是否会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同样有影响?因此,本文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从文化视角研究经济的发展,探究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之间的关系,分别分析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之间的互相影响机制,得出结论:只有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平衡发展,才能真正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崛起。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经济;民族文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受到更多的关注。民族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方向与整体步伐、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睦、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民族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力量,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协调的关系可以使它们之间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才能更好地发挥少数民族地区所贮存的经济潜力和文化潜力,才能把各种优势资源转化到经济建设上来,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效益。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有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研究成果如下:李曦辉,雷聪通过分析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现实需要、不竭动力和独特举措,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已经取得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中国经验[1]。张学敏、姚姿臣通过对我国民族教育经济的演进分析以及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分析,点明了我国民族教育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建议。周晓唯通过研究了我国的经济制度变迁,得到了促使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和动力。马先标把民族学和经济学有机结合为民族经济学下新定义。崔亚虹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所遇到的经济和文化问题以及两者之间的影响,进而提出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必然选择。郑建锋认为各民族之间加强文化互动,尊重彼此文化的差异性,搞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对地区经济的全方位发展有重要意义[2]。

(二)相关理论

1.民族与民族经济

关于民族的概念,从汉字组合上来看,民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共同体。国外资产阶级认为,民族是国家,国家即民族,也有人认为民族是精神,是命运共同体,是具有相同命运的社会人群,也有学者将政治融入民族的含义中。本文总结后给民族下定义为: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在文化、语言、习俗等方面有共同特征的一类人群的共同体。在中国,民族通常以“少数民族”的意思出现,并在多种语境下互通。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少数民族,通过查阅资料得到少数民族的概念为:在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称为少数民族,通常人口占比较少,可以是原住民族,也可以是外来民族。民族经济可以指国家层面的经济,也可以指国家内部的经济。对于国家层面而言,民族经济即世界各个民族国家的民族经济,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关系,对于国家内部层面而言,民族经济主要包括国内各支部民族经济和支部民族之间的降级关系。本文参考施正一的观点,把民族经济定义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每一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称。在我国,少数民族经济指的就是除汉族以外其他各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

2.文化与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在近代,明确给文化下定义的就是泰勒,在他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或者文明是一个复杂整体,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社会成员所能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大多数学者对他这个定义表示认同。后来的专家们也尝试对文化进行定义,但一直没有一个获得大家公认的定义。本文参考文献后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描述人类社会综合现象的工具,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民族文化指的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的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构成了各个民族独特而美丽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社会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民族生产生活历史积淀的结果,具有特定的历史个性及价值取向。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度的变迁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现状

(一)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民族经济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经济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但是目前在经济发展中仍有不利因素存在。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位于边境地区。这些地区相对于中心发展城市来说,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阻碍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不利于区域合作和经济发展。其次,很难吸引外商投资来改变当地的经济状况,仅靠当地经济的单独发展,很难走上经济发达的道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缓慢。民族地区的大部分居民都以第一产业为主,仍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很少发展工业,即便有一些农畜产品已经形成工业链,但是仍以初级产品身份上市,没有形成品牌优势,无法给本地区的经济带来很强的辐射作用。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其缓慢,发展条件严重不足。

(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一点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加突出,甚至很多少数民族文化面临趋于消失的情况。少数民族的有形文化遭到破坏。少数民族地区的古老文物,古代建筑随着时间的冲刷,破坏严重。同时,随着经济的开发,生态环境也遭受到破坏,文化和生态的双重破坏,使得当地居民既不能顺利接受“先进文化”,走向富裕,又不能回到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于是,就会出现精神生活的萎靡现象。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也在流失,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也在变弱,在国民文化中的地位较低。一般一国的主体民族都会把自己的文化当成最先进的,所以,久而久之,少数民族的文化会在与主流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被同化。其次,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节日、服装、歌舞、语言受到越来越少的传承,特别是民族的文字,年轻人都去追逐主流文化了,很少有人愿意继续传承这些传统文化。

四、少数民族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一)少数民族文化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1.少数民族文化推进经济制度的调整与升级

由于不断的发展和积累,民族文化逐渐转化为一些民族社会结构,首先形成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次在维护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受统治者的某些意识形态的影响去发展。在发展文化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调整,推动了经济制度的调整与升级。而且少数民族文化还充当了民族经济的稳定剂,民族文化一直在缓冲外来的冲击力,使得本地区经济处于稳定的状态。

2.少数民族文化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独特的文化是最具有竞争力的资源,少数民族在其他很多方面的条件不尽如人意,因此只能通过自身独特的文化来占据一部分市场空间,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且文化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去发展。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也是实现“文化力”向“经济力”的转变。比如新疆维吾尔族典型的新疆舞蹈,以及其他旅游产品很好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贵州的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了民族文化资源,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有的地区还借鉴了国外的山水实景表演,利用高科技舞台生动形象的表演民族历史和习俗,比如《丽江千古情》《九寨沟千古情》《宋城千古情》等作品是当地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同时,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优秀的民族文化,不仅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还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二)少数民族文化对经济的消极影响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引起经济发展的滞后

少数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使得民族内部团结、稳定。同时,这种内聚力也抵抗着外来信息的“侵入”,一旦有外来信息,民族地区就很表现出排斥、抵抗,他们缺少相应的创新意识,缺乏尝试的勇气,享受着“未来重复过去”的生活模式,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以及单一的生产模式不利于本民族吸收先进文化发展本地区经济,也不利于参与地区经济合作,共同发展。其次,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语言差异也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阻碍,限制了与其他地区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的进一步交流和传播,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制约性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政治以及宗教信仰也都在不断变化,但是长期的文化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一些落后的价值观,行为观,道德观仍然在影响着民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西北、西南的农村地区,一些落后的习俗,比如“女孩子十四岁就要求出嫁”,“女孩子不能读书”,“多生孩子能致富”严重阻碍了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传播。对于大胆改变陋习的创新者,得到的不是拥护与支持,而是嘲讽与诋毁,直至把新观念,新方法杀死在摇篮里。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极其迷信,理性的封建迷信有利于民族的稳定,但是有悖于常理的迷信则深深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无论出现什么不顺利的事情都通过巫术驱除,会造成生产资料与物质财富的浪费,影响着家庭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是民族文化中的显性因素,即顺应时代潮流,能在文化商品和旅游活动中,让游客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快速地娱乐消遣的优秀文化因子,这些会顺着良好的发展方向,继续传递原有的优秀文化特质,对这些文化进行资本化运作后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相反,那些属于观念层次的,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价值理念产生冲突的,落后的文化会沿着错误的路径“锁定”在某种无效的状态,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向效应。

五、少数民族经济对文化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对地区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带动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把民族文化更深层次的价值潜力发掘出来。比如:通过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兴起,既渲染民族地区的文化氛围,又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又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如今,发展就必须要打开大门,引进外部先进的技术,吸纳先进知识,无形之中加大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难度,使民族文化逐渐同化发展。其次,我国有较多不同种族的少数民族,且各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所以,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会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很强的冲击力,削弱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总之,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相互推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要正确认识这种关系,才能通过对这种关系的调节,达到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动态平衡。虽然我国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非常有特色地地道道的民族文化,但是他们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这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之间客观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协调发展,才能充分激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潜力和文化潜力,把潜在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状态的生产力,才能为少数民族缩小与其他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差距提供充足动力。

六、建议及对策

(一)积极引进高科技技术人才,完善科技人才的相关政策

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面临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通常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和区域特点,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更好地发挥各民族的特色价值,把民族的独特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一般位于偏远,较不发达区域,所以为鼓励更多的高科技人才积极加入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去,国家可以出台少数民族人才引进政策,给予人才政策性优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国家可以开设科技培训班,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毕竟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了解实际情况,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文化等优势,形成产业链促进经济的发展进步,开创民族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二)加强与民族整体的互动,积极开发文化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文化也出现了共享的局面,文化资源不再是谁家独有的了,这对民族文化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很大。同时,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加深了各民族地区的人民与外界信息的交往。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少数民族要仔细筛选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把文化资源和当地的经济开发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产业,这样才能在文化争夺的浪潮中有立身之地。其次,要拓宽融资渠道,融资困难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巨大阻碍,所以民族地区要积极招商引资,利用资本这笔巨大的财富来优化配置,增强自身积累能力。

(三)加大各民族教育力度的投资

教育与文化的传播、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对民族文化对民族经济的消极影响分析可以看到,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束缚着民族经济的增长,而改变这些观念只能靠教育的力量。通过教育可以使当地人民获得科学知识,相信科学,拒绝迷信,逐渐抛弃封建思想。同时,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当地人才,为投身家乡经济建设打好坚实基础。同时,各民族地区可以开设自己民族的特色课程,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曦辉,雷聪.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中国经验[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06):34-40.

[2]郑剑锋.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经济发展研究[J].商,2015(4):246.

作者:赵莉莉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