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融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媒介融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融合不断加深,媒介融合时代已经到来。媒介融合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构成了诸多挑战。媒介融合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分化了思政教育话语权,冲击着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通过转变思政教育理念、推动新旧媒介合理分工与优势互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更好地提高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媒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格局已经形成。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海量信息的传播方式、速度与广度均发生了变化。媒介融合作为当代社会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性特征,是传统媒介形态与网络新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多渠道信息传播模式,媒介融合通过网络实现功能互补与资源共享,形成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与彼此交融的形态。媒介融合背景下交互式传播的海量信息、多中心辐射的舆论传媒以及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都会对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1]。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正确把握媒介融合时代的规律与特点,深入研究媒介融合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与有效性,利用媒介融合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引导,确保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媒介融合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

1)媒介融合的多元文化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受到多元文化发展的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环境呈现多样性、交互性与渗透性特征[2]。在复杂的多元文化环境下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会受到不同观点的干扰与影响,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不断涌现并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不同意识形态通过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交流,加剧了彼此在网络空间的争夺。意识形态的交互性通过彼此间相互理解与交融增进了互信,但同时也增加了彼此的对立,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意识形态传播的渗透性,人们通过网络能够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使得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到社会的各领域,严重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各领域的主导地位。因此,处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正确引导其对于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判断与思考,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2)媒介融合的共享性分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与传统媒介对于内容进行简单叠加不同,媒介融合是基于媒介资源共享的系统性相融,由此而产生的各类信息内容呈现多态性特征[3]。信息传播终端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多元化,具体表现为传统媒介通过受众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进行部分内容的网络化传播,网络新兴媒体通过优势互补与强强联手进行组合式传播,最终形成了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通过融合与竞争,竞相争夺意识形态与舆论阵地的话语权,从而形成特有的媒介融合现象。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网络社交媒体为适应广大年轻人的需求,通过短图文、音频、微视频等内容,满足年轻人的视觉享受与感官体验。受众在浏览过后进行信息的转发与分享,随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二次或多次转发与分享,在此过程中个人通过自媒体或专业媒体对包括思政教育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使传播内容得以不断丰富并具有多样化的内涵特征,使得各类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拥有了扩大话语空间的可能,从而导致信息传播的价值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此可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面临着被分化的风险,各种负面不良信息通过媒介融合的各种渠道逐渐渗透到学生所能触及的网络空间的各个角落[4],对涉世不深的高职学生个人成长与价值观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牢固构建校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阵地,而且要通过构建科学的话语体系确保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3)媒介融合的交互性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大量个性化、定制化的网络交互性平台应运而生。网络新媒体平台为了增加使用者的黏性,会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信息定制服务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为了提高平台与用户的互动效应,网络媒介平台通过议程设置的方式实现话题引导、优化互动模式、扩大互动范围,一定程度上冲击与颠覆着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此外,由于网络社交媒介的异军突起,基于网络媒介的互动模式已不再是传统媒介的点对点或点对面的一元化传播模式,而是呈现去中心化、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现阶段较为流行的网络直播就是媒介融合时代网络交互模式的典型代表,这种交互模式摒弃了点对点直线路径的信息传播,取而代之的是多个呈现辐射状形态的信息传播且彼此间产生互动并相互影响。因此,信息的者不一定能够直接影响信息的接收者,而经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传播媒介综合演绎后产生的群体认知与情感上的共识会对信息接收者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导致只有从网络媒介互动上动态把握信息受众的心理与情绪变化才能有效实现话题的引导与互动。由此可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上而下的引导模式已不能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网络动态交互环境。因此,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高职院校应适合新形势,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思政教育引导模式,积极利用网络媒介交互性特点以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

2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1)转变原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适应媒介融合时展趋势。首先,要树立大数据理念,提升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媒介融合要在网络时代深入发展,需要在信息传播技术升级的基础上树立网络大数据理念。高职院校未来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媒介融合与大数据共同发展基础上的。网络时代大数据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参考、分析、应用的重要数据。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对于各类数据的分析研究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数据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调查与推理,学会通过网络媒介获取相应数据信息,掌握高职学生最新网络思想动态,把控校园网络舆情发展动向,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其次,树立精品内容理念,提升信息传播的质量。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华而不实、泛而不精等问题,教师在运用网络媒介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和开展校园网络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时,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关注,因而难以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及时塑造精英化传播主体与生产精品化传播内容。在媒介融合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认真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筛选、梳理、加工,确保传递给学生精华的信息,使他们能够及时获取有用信息知识、学以致用,实现对学生高质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再次,树立受众学生第一理念,提升信息传播互动性。媒介融合时代改变了信息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被动接受的不对等地位,也开启了全民评论的舆论新时代。高职院校通过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坚守校园网络舆论阵地,需要树立受众学生第一理念,提升网络媒介信息传播互动性,运用网络话语体系,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话语差异,结合学生不同需求,为其提供精准化、层次化、个性化的信息传播。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还应该结合传统媒介的专业、权威与新兴媒介的时尚、活泼等特点,抓住话语权,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确保校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

2)实现媒介融合中新旧媒介的优势互补,扩大思政教育影响力。媒介融合是建立在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共同存在并发展的基础上的,根据新旧媒介各自以不同形态进行信息传播的特点,使学生在信息获取的质量与数量上实现动态平衡,以提升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充分发挥传统媒介信息权威、报道客观、理性严谨的特点,实现其角色由信息提供者向问题解决者转变。利用其自身强大的公信力与影响力正确引导校园主流舆论走向。其次,充分利用新兴媒介覆盖广泛、互动灵活、易于传播的特点,增加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通过网络社交媒介了解并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问题,将信息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及时进行线上解答与线下面对面交流,通过网络媒介平台及时解决,提升媒介融合环境下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再次,实现媒介融合由外延融合向内化融合转变。媒介融合的发展使得传统主流媒介不断向新兴媒介学习与借鉴,促进新旧媒介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应避免将传统媒介作为网络舆论的传声筒,避免将新兴媒介作为传统媒介的外延补充,要实现媒介融合由外延性融合向内化性融合转变。目前高职院校基本都建立了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官方微博、智慧校园等网络媒介平台,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发挥校园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各自优势,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具体表现在:校园传统媒介院报的客观、公正、理性、严肃等传播特点可以运用到校园微信公众号的日常信息推送中,以提升校园网络媒介的公信力与说服力。同时高职院校传统媒介在版面设计、内容选择、语言风格等方面应学习网络新媒体的灵活便捷、互动性强、吸引受众的特点,增加校园传统媒介的互动性和吸引力,以提高自身的关注度。比如院报将部分精选内容上传至学院智慧校园网或微信公众号,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手机终端App形式进行网络阅读,延伸了院报的信息传播空间,促进校园传统媒介向网络媒介的延伸,也扩大了院报自身的影响力。此外,利用学生网民在网络时代碎片化的阅读习惯,通过网络连载的方式连续深入报道学院先进个人事迹与优秀学生个人成长故事,通过客观的、精细化的深入报道,使学生在思想与情感上产生共鸣,更有利于教师开展学生思想引导工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网络思政工作能力水平。高职院校应遵循网络思想政治育人规律,遵循高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遵循学校立德树人教育规律。首先,高职院校应根据学院自身实际情况整合师资队伍,构建起既具有政治理论素养又具有网络信息化水平的师资结构,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平台积极破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难、深入难、持续难”的问题[5]。其次,院党委应成立网络信息安全与监督工作小组,下属部门成立网络信息安全中心,抽调思想政治理论过硬、网络信息技术水平高超的领导与教师,负责日常的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监督与维护以及网络舆情引导与监控。再次,高职院校应统筹网络资源优势,形成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合力,组成思政教育工作团队、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团队以及优秀学生干部工作团队,定期开展网络互动交流主题活动,在网络舆情关键时期主动发声,积极弘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最后,高职院校教师应不断提高媒介融合环境下新旧媒介的应用技能,在平时的思政教育中积极探索建立图文案例、视频素材等网络资源库,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化工作水平,为当前与今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3结束语

当前高职院校将媒介融合理论运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顺应媒介融合的时展要求,坚持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融合发展,创新校园各种媒介的传播方式,转变原有陈旧落后的思政教育工作理念,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内容、新方法,推动思政工作与时俱进,从而牢牢把握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李厚锐,朱健.媒介融合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8(2):71-75.

[2]刘娜.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主流观点的认同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121-125.

[3]富旭.媒介融合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优化的路径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18(5):80-84.

[4]李丽丽.媒介融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28.

[5]袁国,徐颖.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59-60.

作者:顾永惠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