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的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

【摘要】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关系着传统媒体行业的转型质量,影响到社会大众对传统媒体的印象。然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依旧是我国各大媒体机构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结合新闻采编的要求及职业素养内容,探析媒介融合的特征及特点,提高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采编;职业素养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把握时代的脉搏,切实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积极获取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增强新闻采编及策划的质量。而要想培养并提升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则需要制定长远的、长期的培养机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采编人员的个人修养、职业素养,保障新闻报道的质量,推动传统媒体行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一、新闻采编的基本要求及职业素养内容

(一)新闻采编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岗位界定层面上,新闻采编主要指对数据信息界定、加工、采集、编辑的过程,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及核心,在结构上,主要由编辑和采访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新闻采访是特殊的研究调查,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具体要求和任务的认知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开展实施调查的信息传播活动。然而新闻调查和传统意义的研究调查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采访调查的根本目的是信息的广泛传播,是迅速了解真实的、有价值的、典型的客观事物;其次,它的活动方式通常以社会活动为主。而在编辑层面,其主要的内容及职责是把好技术关、知识关、事实关、政治关。而在要求层面,新闻采编主要有立场正确、加工良好、信息庞大、传播快速等要求。

(二)新闻采编的职业素养内容职业素养主要指社会个体在岗位工作中需要遵循的思想规范和行为规范,其中个体行为是客观表象、职业素养是内在内涵。在内容层面上,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信念,具体指积极的心态、良好的道德,正确的价值观等。而在心理层面上,职业信念又包括开放、用心、乐观、正面、奉献、忠心、敬业、爱岗等要素。而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在包括以上要素的基础上,还需要包括“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品格和精神。其次是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主要指特定岗位工作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工作者不仅需要敏锐的信息认定能力,真伪分辨能力及灵敏的嗅觉,更需要拥有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管理能力及素材组织能力等。最后是职业习惯,职业习惯主要指通过长时间的“改变”和“学习”所形成的岗位行为习惯。其中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信念可以通过培养来调整,而习惯则需要在反复的练习和工作中才能得到养成。而在客观层面,职业素养也可划分为职业技能、行为习惯、职业思想及职业道德等四个层面,其中职业思想包括职业意识和职业信念。职业道德包括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职业操守等多个层面。

二、媒介融合的特征及特点

(一)数据载体的增多根据实证研究,能够发现媒介融合最突出的特征及特点就是数据载体已经突破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的限制,发展为以新媒体、自媒体为核心的网络媒体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媒介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媒介相互联系和融合的过程中得以发展,进而改变了传统媒介的运作环境和工作模式,有效地帮助传统媒介获取更多、更有效的数据信息,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采编人员的筛选难度,扩展了采编空间,影响了采编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二)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从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信息制造和传播特征出发,用户在新媒体平台可接受并评论其它用户的数据信息,也可根据自身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转发并改编该信息,使数据信息在有限的实践内覆盖到全网,使更多的用户接触并了解该信息。而由于新媒体和自媒体信息的制造与形成过程相对“随性”,用户可及时地将身边的事物转换到虚拟空间中,形成可推送、可传播的数据信息。因此,在此基础上,网络数据信息的规模得到快速地提升,其中既包括真实信息,也包括虚假信息,既包括传统新闻媒体的信息,也包括普通用户的信息。

(三)传播机制的灵活性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数据信息得到了规模化的发展,导致信息数据以膨胀的方式影响信息传播的生态,进而催生出大数据、信息定位推荐等技术。通常来讲,用户在面对规模庞大的信息时,往往需要甄别数据信息的有效性,是否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而为提升网络数据的实效性,则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定位追踪技术,捕捉用户的“喜好”,从而使信息呈现在特定用户面前。而我国传统新闻媒体在媒介融合的支持下,也通过该方式,将新闻报道呈现在受众眼前,切实地提升了新闻素材的实效性。

三、提升媒介融合环境下采编人员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采编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媒介融合使采编人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传统的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逐渐转向为以计算机和移动社会为依托的信息采编模式。为有效地提升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推动传统媒体的健康发展,采编人员需要掌握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准确地获取信息源,提升信息的可挖掘性和可延伸性。譬如在传统的采访调查中,采编人员普遍通过新闻采编的方式,面对面地与信息源(被采访者)交流。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掌握大数据技术,利用信息整合和追踪的方式,掌握被采访者的联络方式,或者收集与被采访者密切相关的信息数据。譬如事件的发生背景、核心人物之间的关系、社会影响等。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通过制度制定,来提升采编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规避侵权等行为的出现。

(二)培养新闻采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在职业能力和技能层面,应重点培养采编人员信息获取的能力,使其在有限时间内辨别并筛选出有效的数据信息。虽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采编工作者需要对特定的数据信息进行编辑、挑选、搜集,增强数据信息实效性,保障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在数据信息背景下,庞大的信息数据,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即便通过技术手段,也很难探寻出真实的、客观的、新颖的数据信息。对此,传统媒体必须从职业信念的角度出发,培养采编人员求真务实、追求真相的精神和习惯,使采编人员在整理数据信息后,形成反复验证、求证信息真实性的观念和习惯,从而使新闻数据得到真实而客观的报道。虽然该方法难以在短时间内帮助采编人员获取真实数据,却能有效地保障新闻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构建相应的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大数据技术和信息追踪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新闻采编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并获取特定的数据信息。因此,在提升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机构可从以下角度出发:首先构建职业培训机制,集中力量培养采编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了解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状况,探寻出社会之际的工作机制。其次,注重网络传播学的渗透,使采编人员从根本上了解到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律,确定信息采编的路径。最后,构建相应的制度体系,评价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信念和职业技能,提升其开放、用心、乐观、正面、奉献、忠心、敬业、爱岗等职业素质。

结语

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关系着新闻采编的质量和后续报道的成效,影响到新闻媒体的现代化发展。在数字时代下,我国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不得不从宏观角度出发,统筹新闻采编、策划及编制流程,提升新闻报道的社会和网络影响力。而通过培养采编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技能及应用新媒体、自媒体开展采编工作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新闻采编的质量,培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硕.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提升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J].中国报业,2013(22):52-53.

[2]赵迎莉.新闻采编人员素质之我见[J].现代交际,2014(01):95.

[3]李健.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的角色转型[J].电视指南,2018(03):114.

作者:潘登 单位:固始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