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融合下的环境报道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的环境报道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媒介融合下的环境报道分析

摘要:当下,环境问题的全球性恶化趋势和影响越来越严重,受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环保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环境报道已经不仅仅是新闻报道,其承载着更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环境报道,成为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不同的传播媒介在传播时侧重的内容不同,叙事方式、宣传效果也不同,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更要探索性地思考环境报道的路径选择,以生态思维重构环境报道,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环境报道策略。

关键词:媒介融合;环境报道;环境问题

1环境报道的现状

环境报道是以新闻手段传播环境保护信息,它主要是报道当前发生的有关环境保护的事实。媒体环境报道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也有利于树立全民环保意识,进行社会动员。认识环境新闻报道的现状,把握环境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对于环境报道发挥影响力和避免负面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环境报道的现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从媒体环境报道的业务现状看,依然存在消息来源单一、报道方式陈旧、传播渠道有限、版面分量不足等问题;(2)从报道内容来看,媒体存在环境新闻报道科学性不强,可读性差的问题,对创新型的环保理念宣传不足;(3)从报道的关注点来看,环境新闻报道并没有形成一个持续的关注过程、往往重大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日等仪式性节日出现时才有大型的系列报道,平时媒体对环保的报道量不足;(4)从环境报道效果来看,各大媒体、政府部门都开设了专门的环境报道版块,但相对于时事、娱乐、财经等新闻,环境的头版头条报道比重过低,环境报道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度。近年来,环境保护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环境新闻报道搭建了新的平台,在人人皆是记者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自己关于环境保护的信息,也可以在自媒体平台自己关于环境保护的信息。人们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接受媒体的环境保护宣传,而是具备自主发声的意识。环境新闻报道的现状已经超出以往的经验适用范围,有大量的报道已不来自专业媒体,民间环保组织的声音在自媒体时代不断被放大,比起传统媒体似乎具有更大的专业性优势和吸引力。

2媒介融合对环境报道的正面影响

2.1有利于提升环境报道的时效性

随着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方式的不断融合,环境报道的时效性也在不断增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当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环境报道可以做到实时直播,特别是互联网直播更是能够起到实时将环境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布的作用。我国网民众多,仅仅依靠过去的电视以及广播等媒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环境报道的时效性要求。此时,各种网络直播的出现为环境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网络平台的存在,让广大网友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环境状况。这些平台还提供了实时评论等服务,以便网友对此进行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也会促进环境报道信息的快速传播。

2.2有利于扩大环境报道的传播范围

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环境报道传播范围也得到了显著拓宽。这种拓宽一方面是因为信息传播手段增多,其中,互联网平台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各种媒介方式的融合。现阶段,环境报道的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信息传播,通过这些媒介方式的融合,环境报道的传播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宽,受众获取环境方面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如此一来,会有更多的人去关心环境、爱护环境,从而推进环境问题的及时解决。

3自媒体对于环境报道的负面影响

对于环境报道工作而言,自媒体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和完善,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3.1影响环境报道的质量

从环境报道的本质来看,其基本作用是传播信息,因此,确保环境报道的质量无疑是重中之重。但是,随着自媒体的普及,环境报道的平台不断增多,环境报道质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关于西部泥石流问题的报道。根据实际报道,这种泥石流应该是由于当地的气候以及地理位置导致的,但是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说是因果循环,一些人还造谣说这是地震即将来临的前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群众的恐慌。从环境报道角度来看,严重干扰了新闻传播的积极作用,从本质来看,也是环境报道质量不过关的表现。究其具体原因,媒介融合对其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必须选择性地使用,广大群众也应该具备信息筛选的能力,避免被不良报道蒙蔽双眼。

3.2影响环境报道的科学性

不管媒介怎样融合,环境报道的科学严谨性始终是至关重要的。但从目前存在的情况来看,一些媒体平台,尤其是一些自媒体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报道的科学性。过去的报道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等传播方式,这些信息传播方式全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其目的就是要确保报道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但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网络传播等信息平台出现,在带来一定便利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报道的科学性,这种不科学、不严谨的环境报道在网络上会制造一定的舆论,显然违背了环境报道的初衷。对此,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难题,以便更好地发挥媒介融合的积极作用,确保环境报道更加科学、严谨。

4解决负面影响的措施

通过上述讨论与总结,笔者发现媒介融合过程中,环境报道出现一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针对具体情况从主客观两方面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1主观方面的措施

从主观方面考虑,媒介融合过程中,环境报道出现偏差原因归根结底是人的认识不足,因此必须从育人的角度采取措施。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公众学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在面临不实的环境报道时,通过自身学习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自行进行判断,避免出现一味听信的情况。其次,要提升大家对媒介融合的认识。媒介融合其实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各种媒介方式一般都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不同的环境报道阶段,采取的媒介融合方式也各不相同,每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应用时间、地点等均有所区别。因此,广大群众必须具备选择合适的媒介方式以及识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并对环境报道进行监督。

4.2客观方面的措施

从客观方面考虑,媒介自身以及融合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具体的融合阶段,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做到取长补短。具体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要确保环境报道自身信息的真实性,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环境报道的真实性至关重要。其次,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媒介融合方式。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面对的人群也会有所区别。因此,在进行报道时必须选择合适的信息传播手段,让广大群众能够获得真实有效的环境方面的报道,以便及时地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进而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将我们的环保工作做实做细,确保绿水青山长存,国家获得可持续发展。

5环境报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形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媒介手段不断融合,环境报道质量与速度均能得到有效保障,这也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所以说,媒介融合、环境报道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三者直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5.1环境报道时间碎片化

当前的媒介融合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方便快捷,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使环境报道呈现出碎片化发展趋势。手机成为人们高速、便捷地获取信息的工具,也使得人们在接收到最新信息的同时也成为该事件的传播者。例如:上海某精密螺丝制造公司非法处置酸洗污泥,被举报后迅速被关注,许多网友看到新闻进行转发之后,政府部门对其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整治。相比之前的环境报道流程,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人们都可以对事件进行简单编辑,并及时现场图片或者视频,一旦发现环境污染事件,可以在网络上相关内容,网友对此类行为进行持续长期的监督和关注,有助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5.2环境报道媒介多样化

媒介背景下的媒介形态和内容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更灵活的环境报道,大家通过不同的没接平台获取环境报道信息,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人们可以观看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媒介形式了解相关信息,图片、影像的形式相对于文字,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以及全球的环境问题。例如:四川凉山森林大火事件,新闻报道内容有对大火原因的追责和反思,有对森林大火的普及知识,有对牺牲消防员的报道,有网友坚持在牺牲的消防员微博下留言;《大凉山记忆》公益影片的上映等。一系列报道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将凉山森林大火的整个过程详细全面地呈现给观众,使人们对森林大火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也加强了对森林大火的生态科普教育。媒介融合极大扩充了人类的知识库,让人们能够更快速全面地了解相关环境问题。媒介融合下的新媒体环境丰富了环境报道的媒介形式,将环境报道信息以一种人性化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定制化的环境新闻信息出现。

5.3环境报道渠道的多样化

环境报道渠道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中,雾霾、污染、垃圾分类成为热门词汇并迅速普及开来,人们对此非常关注,很多环境污染事件的图片、视频都是当地居民在网上,形成多条热搜迅速传播开并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两会期间,网民就环境污染问题积极发言提问,为环保提案提供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生态环境建设更好地贡献力量。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环境报道方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一对多的单方面限制。人们在环境问题面前,既是传播者也是接收者,这两种身份的产生加强了大众对环境报道问题的重视和关注。相关环境问题的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产生了双向互动,接收者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和建议,直接迅速地给予者一些反馈,者随之解惑和改进,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中,通过新形式连接了不同群体的受众,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迅速产生舆论热点,在不断地转发分享中,迅速的积聚效应达到显著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在不同的场景中,接收者和者的身份可能会进行互换,接收者既可能对接收的信息消化理解后进行二次传播,又能主动进行环境报道内容创作。环境报道的传播主体不断扩大,传播渠道不断增加,传播热情逐渐高涨,能够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结语

随着媒介的不断融合,环境报道工作开展难度也在逐渐降低,但随之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在进行环境报道时,媒体人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媒介方式进行环境报道,不仅仅要考虑报道的时效性,更关键的是要考虑报道的真实性以及对群众的引导性。同时,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媒介融合的积极作用,真正让群众获取真实可靠的环境信息,同时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葛皓珺.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报道新形态——以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8):64,88.

[2]何颖.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报道创新发展[J].电视指南,2018(10):179.

[3]李思洋.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报道的特征——以《人民日报》为例[J].科技传播,2018,10(7):31-32.

[4]孟薇.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策略——以上海踩踏事件为例[J].视听,2017(10):138-139.

[5]李姝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典型人物报道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7.

[6]陈欣钢.视觉数据叙事: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奥运报道创新[J].电视研究,2016(11):24-26.

作者:林静 王雯瑶 单位: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