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媒介融合时代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人们能够使用的媒介技术和手段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相关社交网络的兴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参与到社会突发事件的讨论中来,并且能够瞬间传遍整个网络空间。在这一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政府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针对政府对于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的现状及不足,提出相关的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媒介融合;突发事件;舆情应对
一、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舆情特征
(一)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成为网络舆情爆发的平台自2009年微博诞生之后,由于其强大的社交媒体属性,每个微博用户都可以在微博平台上申请账号,并且由于其匿名性,微博用户可以任意观点和看法,在微博中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微博用户都可以任意转发和评论未经证实的消息和评论。微博的广告口号“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每一分钟都会进行更新的微博热搜功能,更是凸显了其“弱关系”的社交媒体属性,成为网络舆情爆发的重要平台。2011年,腾讯推出“强关系”社交媒体平台微信,一经推出,短时间被大众所接受,所谓“强关系”是与“弱关系”相对的,指的是用户在微信平台所的信息和观点只有微信好友才能看到,而“弱关系”的微博指的是只要用户在平台上信息,无论是否是微博好友,只要是微博用户都可能会浏览到相关的信息。使用之初的微信主要功能是人际传播的个人通信工具。随后,微信推出公众平台的功能,大量企业和个人入驻微信公众平台,开启微信公众号或订阅号吸引粉丝。据统计,微信已成为全民级移动通信工具。根据腾讯2018年一季度数据,2017年微信登录人次高达9.02亿,日均信息3亿多次,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社交平台之一。近年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入市,为人们信息和获取信息提供了更方便的平台。一般只有10秒的短视频兼具视听功能,更能够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便利性,据2019年抖音的年度报表,直至2020年1月,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超4亿人次,成为人们信息的重要平台。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由于其用户的积极参与性、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扩散性,使其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最终导致政府在网络舆情的引导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网络舆情危机常态化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显示,近几年爆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如“魏则西事件”“红黄蓝”事件等关乎社稷民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最初都是在网络上,并且快速得到网民的关注,网民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相继转发,一时间信息遍布整个网络,快速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如果政府不能及时作出相关的回应,引导网络舆论,网民的舆论热潮随时会导致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公众接触媒介的渠道和手段的多样化,网络舆论危机呈现的常态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这种舆情危机的常态化,为政府应对危机管理的程序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有效处理舆情危机,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同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将成为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政府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处置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公开滞后且透明度不足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手段和方式有限,只能从官方媒体获取相关的信息,公众无法从其他的途径获取相关事件的信息和报道。但是在媒介融合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当出现网络舆论事件时,如果主流媒体不能及时对相关事件进行报道和跟进,而是想方设法的遮掩、隐瞒等,会导致相关事件的“小道消息”甚至是谣言在网络空间中快速传播开来,混淆人们的视听,导致网络舆情达到一种不可控的状态,会大大降低主流媒体甚至是政府的公信力。如:前几年国内某城市发生大爆炸事件后,当地政府未能及时跟进对事件的报道,而是将这一事件作为一个丑闻,想法设法隐瞒关于大爆炸的相关信息,没有一个官方的信息对这一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导致公众不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只能通过一些图片或者是小道消息甚至是谣言,去猜测大爆炸带来的社会影响,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舆论危机,降低了主流媒体和当地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不良影响。
(二)缺乏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专业人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引发的公共危机,除了需要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也要依靠法律法规治理网络,同时也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网络空间中具有较强的匿名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自由度较大且情绪化明显,因此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尤其是带有负面信息的谣言会扰乱公众的认知,造成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甚至会危害社会公共秩序,因此培养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专业人才已呈现出刻不容缓的状态。只有专业的舆情危机应对人才,才能在舆情之初,敏锐地发现公众对于舆情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引导,将流言和谣言扼杀在摇篮里,并且建立长期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在每次遇到舆情危机时,能够有效启动引导机制,占据舆论的主动地位,以期创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三)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欠缺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人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如果不能有效的过滤虚假信息,将造成大量虚假信息的传播,从而引发网络舆情危机。如“红黄蓝”事件中,自在微博上爆发以来,围绕着该事件产生了大量的谣言,并且得到快速地传播,这说明谣言有着大量的群众基础,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强调的,所谓乌合之众强调的是人类的从众心理会将个人独立思考的理性慢慢消解掉,直至走向与大多数相一致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政府必须要加强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辨别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网络法律的普及,才能使网民在面对洪水般的网络信息时,能够快速地辨别出信息的真假,保持理性思考的能力。近年来,有不少新媒体从业者为了获取转发量和点赞量,获取相关的利益,不惜传播一些能够吸引用户关注的虚假消息,散布谣言,危害公众利益,损害国家形象,甚至有些媒体人利用热点信息捆绑炒作等。而我国在加强新媒体从业者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做得较少,只有不断加强引导,不断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促进新媒体行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
(一)完善新媒体的立法工作,加强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并不是用繁杂的域名及IP和网址进行访问,而是以用户的实际身份及信息来访问。推行网络实名制,可以使用户的合法权益更能够得到保证,并且在舆情危机到来时效果得到最大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应该加强舆情管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2015年2月了《互联网用户账号管理规定》,对前台名称乱的问题进一步治理,规范网络管理。对网络实名制进行立法,用法律形式来维护它的合规性,减少及规避造谣的发生。首个以国家名义推行网络实名制的是韩国,其信息部早在2003年3月就向总统提议网络实名制从政府相关部门开始试行,9月信息部要求各大相关门户网站进行有限实名,并随后颁布一些法律、法规,来确保网络实名制能够实施。国外的这种以立法形式确定网络实名制,可以使实名制能够得以真正落实,同时也要处理好实名制和个人隐私的关系。
(二)强化网络舆情处置的危机意识极强的传播力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使得新媒体成为社会舆情的集中营。其自媒体属性又使危机扩大化,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得以重视。新媒体舆情危机意识的提升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要多接触新事物,敢于学习新媒体,对应用新媒体不能产生抵触。第二,要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政府通过相关手段引进专业人才,来带动全体人员的进步。第三,在政府公关危机部门应当设立新媒体官方发言人。通过开通官方交流平台,如抖音等新媒介来拉近与民众间的距离,使得政府对舆情重视这一理念可以深入人心。
(三)积极教育,提高公众媒介素养我国目前新媒体参与人员中,青少年占据绝大多数,他们更热衷于新事物,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更加容易意气用事。新媒体的极易获取性使得这一行为得以扩大,若缺乏有效引导,会使得网络舆情走向极端。因此对于这些人,政府要加强引导培育核心价值观,使其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及官方媒体的播报加以引导及劝诫,引导社会良好风向。政府要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党建引领向上的新风貌,使得广大网友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学会自我约束及管理,且在舆论危机中能够保持理性,做好不造谣也不传谣,响应政府的舆情引导。
参考文献:
[1]卓立筑.危机管理新形势下公共危机预防与处理对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2]喻国明,李彪.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5)[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3][美]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柯丽.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应对研究[D].郑州大学,2018.
[5]胡冲.新媒体时代下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思考——以昆明“PX”事件为例[J].商,2015(03).
[6]车洪莹.大数据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15).
作者:许明月 单位:郑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