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媒介融合下如何做好新闻传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媒介融合下如何做好新闻传播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媒介融合下如何做好新闻传播

摘要:媒介的发展一方面促使受众所处的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意识、传播能力以及创造的生活方式等。同时也为信息交互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渠道不全和信息相对滞后的缺点,改变传统媒体的单路传播模式。使媒介信息传播更加多样,受众信息接受更加通畅。新媒体技术对于传统新闻业是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改变的是媒介,不变的是新闻。传统新闻业只有以新闻为基本;新技术为支撑,兼容并蓄,才能在媒介融合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媒体发展;新媒体;融媒体;变革

一、引言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播媒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新技术向传统新闻业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适应现在的媒体形式,利用媒介更好地为新闻服务。我们要遵循发展规律,从信息传播的历史中一探究竟。早在远古时代的人类,信息传递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来源于身体结构的如声音、表情、打手势等体语来传递。伴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生活生产的发展,使得传播需求的增大,人们逐步创造出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方式,如标记、图画等一些象形符号。语言的产生使传播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生活逐渐复杂,传播的活动也越加频繁与复杂,原有的传播方式有了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文字产生了,传播史上进入了文字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为文字的传播创造了发展的机会。直到20世纪初,电子传播工具的发展才使人类进入电子传播时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传播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方式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在新闻方面的突出表现是信息量的急速增长,使得由新闻机构新闻变成由公众选择新闻,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新闻传播事业从单一集中的形式更多地转向多维度的专业化和模块化方面发展,新闻信息传播者不但要成为专业学术精湛的专家,而且还要成为知识广博的“杂家”。相比于传统媒体,互联网是一个高维度的媒介。传统媒体的转型是互联网、智能化和融媒体对新闻业的重塑。重塑让新闻本身定义就在发生变化,从内容属性逐步转向了产品属性,新闻信息的单向传播也逐渐向双向、多向交流发展。从单线叙事,到多重演绎;从被动接收内容,到主动沉浸式体验。在千千万万用户为主体性的新语境下,编辑记者都意识到了随着媒介维度的变化。新闻已经从内容属性逐步转向了产品属性,新闻价值发生着游移,获取信源、核查事实的方式都在这种新语境下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作为一名新媒介语境下的传统新闻记者,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背景中生存和发展?如何做好新闻报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二、坚持内容为王的主导思想

早在1990年,维亚康姆公司总裁萨默•雷石东在决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内容提供商时,就有过如下发言:“总会有不同类型的传播渠道,但内容永远是根本。”当代的新闻媒体,所有的技术手段运用,最终也还是为了信息内容传播的准确、快捷、丰富、多彩。因此,不同的传播渠道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更非谁取代谁。我们要把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的特点,安放在新媒体中,让具有真实、权威、正能量的优质内容,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同价值追求。

三、规范使用社交信源

互联网的出现使媒体多了一条重要的渠道——社交信源。社交信源往往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新闻素材,一些热搜机制还能让媒体对热点事件一目了然。新闻记者也需要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和数据分析,与受众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从而对受众群体进行细分,找到目标受众,并向其提供符合个人喜好的、针对性的新闻。绍兴台《全媒体时空》的许多报道线索来自于网络,通常是对主流新闻网站报道的梳理与再加工。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全媒体时空》专门构建了一个以网络、手机作为载体的信息收集平台,不断拓展新的新闻线索渠道,建设新的信息收集渠道后,记者们获取新闻线索的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拓宽,选用的标准一是真实性强,二是导向没有问题。在经过认真核实,确保新闻来源的可靠性后,第一时间出击,实现新闻的深度报道。

四、做好新闻报道策划

作为新闻记者要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内容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比如有一些新闻事件或热点,很多是具有持续跟踪报道的价值,对于这类新闻要做好策划,比如报道的形式、阶段以及频次等,规划适合受众特点和需求,并发展自身的特色及个性化,以适应目前的市场竞争态势。上海广播电视台在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之后,于除夕夜即派员跟随全国首批援鄂医疗队赴汉,前后派出四批工作团队,深入武汉抗疫一线,确保了新闻报道的第一手来源,与后方的编辑一起,持续推动“7×24”小时信息流,并推出省级卫视中最大体量的防疫抗疫新闻版面、抗疫短视频全网刷屏、电视新闻与全网传播的联动、打造疫情防控的全媒体权威平台。使得第一季度,上海广播电视台成为晚间收视份额最高的省台,其中东方卫视增幅达到100%。而整个上半年,东方卫视以CSM35城全天收视增幅78.4%、黄金时段增幅119.6%,拿下省级卫视增速第一。

五、数据新闻报道是大趋势

利用政府公开的或其他渠道提供的相关数据解读社会生活,进行数据新闻报道,也是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技能,因为这种报道模式可以让公众更加直观和深层次地了解到身边的社会情况。2014年1月2日头条新闻《大数据看上海公务员招考》,这是《上海观察》与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联手,对2006年到2014年这九年间上海公务员招考职位进行了分析,从中得出的一些变化和趋势供读者参考。不到五百字的新闻,就配有5张图表,生动的传达了上海想招什么样的公务员。1月4日即2天后头条新闻《独家!2013上海薪酬报告》又是以大数据的形式呈现信息。2013年,上海什么行业加薪最丰厚?什么行业赚钱最多?新年将近,这也成为不少职场中人关心的话题。《上海观察》从中智人力资本调研与数据服务中心独家获得2013年上海各行各业薪酬报告,通过《不同行业薪酬增长图》《不同行业薪酬比较图》让受众直观的看到各行各业的收入水平,还通过了数据分析披露了企业年终奖的具体情况。根据热门文章排行榜,《大数据看上海公务员招考》《独家!2013上海薪酬报告》都是当周甚至是当月受欢迎的文章。可见《上海观察》这几条数据新闻是相当成功的。

六、搭建多维传播渠道,实现精细化运营

移动端已逐渐成为受众传播和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强化自有新闻客户端建设的同时,加强与社交平台的合作。目的就是要遵循发展规律,运用所有的当代技术手段,最终实现信息内容传播的准确、快捷、丰富、多彩,以我们的整体合力来成为赢家。近些年来,科技日报社加快推进移动端和PC端的传播渠道建设,“创新中国”“科普汇”“科技头条”等APP相继建成运行;“中国科技网”“中国科普网”“大学生科技网”等网站上线运行;《科普日报》《大学生科技报》《中国财富科技》等报纸改版创新;“全球科技动态”“科报视点”等30多个公众号相继开通,形成了“三端、三网、三报、30+公号”的多维度传播体系。N+平台的应用格局已经落定,建成了报纸、网站、客户端、公众号等多维立体式传播体系。

七、融合时代,利用新技术为新闻报道赋能

目前“机器人写作”在新闻生产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像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财经的Dreamwriter、封面新闻的小封机器人等,在报道体育、财经、灾难等格式化的新闻报道方面,有了更多更优质的实践,让记者有更多的时间深耕内容,提供更为优质的深度报道或社评。在融合时代,技术为呈现方式的变革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如,VR、AR、实时流媒体等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给了媒体更多的选择。弹幕直播可以提高媒体与用户的互动性,增强用户黏度。而VR则给了用户一种“以我为主”的独特体验。在2020年召开的两会新闻报道中,新华社率先使用了互动传播的技术:在演播室中,互动采访系统会用全息成像技术采集全国人大代表影音信息,通过5G实时传输到北京,以真人比例进行动态三维重建,与主持人实时互动,最终真正跨越时空,让访谈双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在融媒体时代下,我们应更好地利用和掌握新媒体技术,增强内容的互动性、体验性和可分享性以及传播技术的应用,不断研发推出符合新媒体产品形态的新闻产品,吸引受众参与,扩大新闻影响范围。

八、结语

融媒体时代,虽然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但两者肯定会在不断地竞争中融合发展。记者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媒介融合发展的同时对新闻记者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报道风格上,要注重使用IP思维打造作品,因为术业有专攻,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写就不同风格的新闻报道,让新闻更具有品牌属性,可以加强受众黏性,扩大品牌传播影响力。同时,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记者要同时具有播音、主持、编辑导播等多重身份和角色。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中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如文字、摄影、视频拍摄、数据分析等,来提供更多形式的新闻作品。这不仅是开展新闻工作的实际需求,对新闻记者个人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具备跨界发展能力的新闻记者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我们应在平时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才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工作能力,锻炼综合职业技能,从而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8-1.

[2]郑亚楠.理解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历史逻辑[J].奋斗,2019(07):13-15.

[3]满都尔娃.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实现角色转变[J].传媒论坛,2019,2(23):48+50.

[4]戎紫冰.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记者技能与素质培养途径[J].科技传播,2014(24).

[5]张弘.融媒体时代自媒体功能与新闻记者的转型[J].传媒论坛,2019(01).

[6]陈召欢.融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要求及应对措施探究[J].记者观察,2020(20).

[7]马芮.融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要求及应对措施[J].西部广播电视,2020(02).

[8]叶伟良.融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要求及应对措施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17).

[9]梁伟雄.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分析[J].记者观察,2020(24).

作者:白红刚 单位:焦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