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体育解说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体育解说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体育解说分析

摘要: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电视体育解说与传统媒介环境下的电视体育解说存在差异,同时还存在基础业务水平不过关、体育专业知识匮乏、新媒体平台传播力不足、互动性亟需提高、理智与激情不平衡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对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体育解说发展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体育解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中国在奥运舞台不断取得良好的成绩,人们对于体育赛事更加关注,体育解说就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逐渐兴起、发展的。体育解说的出现是为了给观看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其观看体验更佳。体育解说员用专业、理性的语言对体育比赛进行讲解,可以促进观看者对体育比赛进程的了解,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观看者的情绪、避免过激行为。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电视体育解说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机遇与挑战是共存的,要促进电视体育解说发展,必须加快解决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传统媒介环境下的电视体育解说

许海峰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榜“零的突破”,这是我国体育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突破,标志着中华体育事业新的飞跃,自此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体育赛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为体育赛事在中国的普及、推广作出了贡献,2022年的冬奥会将在中国举办,这也会使中国人民更加关注体育赛事。体育赛事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体育解说的受众也逐渐增多。电视是集视听语言于一身的媒介,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电视不仅是人视觉的延伸,同时还是人听觉的延伸,这也正是电视媒介的优势所在。与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相比,电视的信息传递快、覆盖范围广、视觉冲击力极强、有声有色。这就决定了电视的形象感、现场感极强,并且可以使受众有一种在场感。这种观看体验对体育爱好者来说是绝佳的,它为受众营造了一种现场感,即使不在现场也可以切身体会到比赛现场的那种氛围。在电视体育解说中,解说员可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不像是在广播中,解说更多是对现场的描述,电视体育解说中解说员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自由发挥,还可以加入自己的评价,可以有效满足观看者的需求。这些优势使电视体育解说处于一种垄断地位。但是,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电视体育解说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新兴媒体面前,电视的时效性相对较低,保存性和可选择性也较低。因此,电视体育解说必须进行创新,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2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体育解说存在的问题

媒介融合最先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的。1983年,他在《自由的科技》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主要指各种媒介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趋势[1]。我国学者蔡雯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各产业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鼓舞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和终端融合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对“媒体融合”的定义有所差异,大体上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上指的是各种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这种新的媒介形态具有多种媒介形态的功能,广义上指的是媒介及其相关要素的结合,它不仅指内容、渠道上的融合,还表现在媒介所有权、人员构成等方面的融合。本文所探讨的媒介融合指的是广义的媒介融合,即多方面的融合。在这一环境下,电视体育解说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

2.1基础业务水平不过关

体育解说员这一职业对普通话的要求虽然没有新闻联播播报员高,但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可有些解说员普通话水平堪忧,有些甚至吐字不清;还有些解说员普通话水平虽然可以,但对于语言的把控能力不过关,整场解说完全不能调动观众的激情,很多时候解说跟不上画面的节奏,这种情况下解说员的处境非常尴尬,毕竟解说员的存在意义就是解释和补充体育画面,解说如果脱离画面,其解说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作为体育解说员,肯定要对比赛双方队员有深入的了解,如双方之前的比赛情况、知名教练员、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这些都要在解说之前做足功课,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但是,有些体育解说员却出现把知名运动员名字、年龄、身高等基本信息搞错的情况,这种低级错误在网络时代会被无限传播,对解说员自身也是致命的打击。

2.2体育专业知识匮乏

电视体育解说员很多都是高等院校播音系毕业的学生,虽然声音条件很不错,但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体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知识体系庞杂,想要做好体育解说员肯定离不开体育专业知识[2]。但是,在众多电视体育解说员中,很少有人对体育发展历史十分了解,甚至有人对一些专业名词都不太了解,只知道一些项目的基本规则,每场解说都大同小异。体育解说员不需要对所有项目都了如指掌,但至少应该对自己所解说的项目如数家珍,如项目的发展历史、著名运动员的基本信息、专业术语等,最好还要有自己对项目独到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如果解说员所提供的信息全部都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搜索到,想必观众也不会浪费时间去听体育解说,体育解说员只有不断为观众提供新鲜、专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对电视体育直播的需求。2.3新媒体平台传播力不足虽然电视体育解说播出平台主要为电视,但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多媒体联动至关重要。但现阶段,电视体育解说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力度明显不足。在每场解说开始之前,相关频道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进行宣传,解说可以在多平台进行直播。当下,抖音、快手等APP深受用户喜爱,体育解说也可以在这些平台播放。4月6日晚,央视新闻派出“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与淘宝网红一哥李佳琦强强联合,发起了一场支持湖北复产企业的公益直播活动,售卖各类极具湖北特色的食品。当晚的公益直播销售额超4000万元,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2亿。这次直播就是一次成功的案例,电视体育解说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考虑在电视和网络直播平台上同步播放。2.4互动性亟待提高黄健翔曾说:“电视体育解说的功能是陪观众看球。”既然是陪观众看球,肯定就离不开与观众进行互动,但是电视体育解说的互动性不强,较多的互动是解说员与评论员之间的互动,体育解说员与观众之间基本没有互动[3]。这就导致观众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反馈,解说员只能全程自己讲自己的,未必能够使受众满意。媒介融合环境下,各类视频App都有弹幕、留言、实时互动的功能,电视体育解说也应该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增加体育解说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2.5理智与激情的平衡问题

电视体育解说员在解说时要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对比赛做出适当的评论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适当的评论才能正确引导和启发观众,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和水平。但体育比赛本身又是富有激情的,体育解说员要处理好这对矛盾。体育解说员除解说员的身份外,可能还是体育爱好者,他也会有自己喜欢的队伍和运动员,这样在解说过程中就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但是还要做到有激情,中间的度就很难把握。2006年世界杯,黄健翔在解说中高呼“意大利万岁”,充分表达了对意大利的喜爱。这种丧失理智的情绪失控会引起观众反感,甚至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放大,最后引起政治纠纷。体育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运动员在场上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必须是客观的,这就要求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不能掺杂个人情感,更不能仅凭主观臆断。

3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体育解说的应对策略

3.1加强解说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是一门“杂学”,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涉及,这就要求体育解说员是“杂家”。体育解说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对业务知识、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了解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不仅包括体育领域的政策、规定、项目规则,还包括新闻政策、规律等。只有对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解说时才能有话说,才能做到多视角去分析,从而避免“卡壳”。同时,解说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要足够强,不要求普通话多么标准,但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要对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这就要求电视台注重解说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但绝大多数体育解说员理论知识的主要获取来源是平时的生活经验,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甚至有些知识连科学性都谈不上。电视台可以在平时多搞一些专业培训,也可以相应的增加一些考核,解说员在平时也要不断学习、多看书、多思考,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在解说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泛泛而谈,更要追求解说的深度,以达到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观看比赛的目的。

3.2培养互联网思维

在媒介融合的今天,电视体育解说要跟得上时代潮流,不断进行创新,体育解说可以在电视上和一些互联网直播平台同时进行直播。体育解说员还要有一定的互联网思维,根据用户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但这种调整肯定不能是一味地迎合受众[4]。朱广权如今是我们都喜闻乐见的央视新闻主播。从一名严肃的新闻主播到如今国家级的段子手,他开创了一条优秀的创新之路。体育解说员也可以从中学习借鉴,探索适合体育解说员的创新道路。同时,在保证专业的前提下,还可以利用一些文明的网络流行语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自己更接地气。在解说过程中还要注意与观众进行互动,不能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要注意观众的反馈,可以适时解答观众的一些疑问。

3.3把握倾向性问题

在电视体育解说中,传者与受者的情绪情感交换贯穿整个过程,传受者的情感共鸣也是通过这种情感互动达成的。这就对解说员的自我情绪情感的驾驭有了极高的要求,既不能消极,也不能过于积极,消极的情绪会对解说效果起到阻碍作用,积极的情感虽然有促进作用,但凡事过犹不及,这就需要体育解说员找到合适的度,并把握好这个度。体育解说员一般都有自己非常喜爱的队伍和运动员,当看到自己喜爱的队伍表现很好时,会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激动,如果表现不好,内心的失落也会表现出来。但对于解说员来说,这却是大忌,他们必须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控制在一个安全合理的范围内,因为情绪失控会导致很多问题,过于激动或低落都会引起思维的混乱,进而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使电视体育解说效果大打折扣。在解说中把握好倾向性非常重要,但同时难度也很大,既要控制好情绪,又要保证解说有激情,体育解说员要把握好其中的度[5]。

3.4注重电视体育解说专业人才培养

很多电视体育解说员是高等院校播音系的毕业生,对体育的了解并不多,对于一些知识只是“临阵磨枪”[6]。高等院校可以设立专门的体育解说专业,一方面可以解决体育解说行业人才短缺的困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体育解说员的专业水平,使解说员对体育发展历史、体育专业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推动体育解说行业更好发展,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另外,高等院校还可以开设体育解说的选修课,让更多学生了解体育解说,增加学习体育解说学生的基数,便于挑选出更多合适的人才,以缓解当前体育解说人才紧缺的状况。在体育解说的课程安排上要追求系统化、全面化,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使体育解说的教学日趋成熟。体育解说的课程应涉及体育学、新闻传媒和语言学三大类,应采用三大学科联合授课的模式,三者都可以被当作核心课程。不能仅仅侧重于语言学和新闻学,尤其要重视体育学的教学,要让学习系统学习体育解说、体育学概论、运动训练学、体育竞赛学等的相关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各类项目的发展历史、比赛规则以及相关专业术语,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各类项目主要球队基本信息的能力。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实战训练,不断提高体育解说人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促进全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媒体,但新媒体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取代传统媒体,就如电子媒介的出现并没有取代印刷媒介一样,是迭代而非取代的关系电视媒体要充分利用自己在体育领域的资源优势,加强对解说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互联网思维,积极与网络媒体合作,不断挖掘自身优势,探寻适合电视体育解说的变革之路。体育解说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在解说过程中把握好倾向性问题,从多方面提升自己,尽可能满足观众的正当需求,高校也要注重电视体育解说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颖悟,汪丽.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J].传媒,2012(1):73-75.

[2]曾静平.北京奥运会解说亮点与体育解说的发展方向[J].电视研究,2009(2):52-53.

[3]史惠斌.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体育解说的现状及其提升路径[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5.

[4]贾天昊.国内网络直播平台足球解说的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9.

[5]刘征.中国体育解说的演变及传播特点分析[J].传媒评论,2016(8):58-60.

作者:张梦晴 单位:北京体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