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的电视台民生新闻转型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媒体行业技术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人们获取新闻呈多样以及多元形态,人们对电视台民生新闻有了更高要求及标准,在融媒体大好环境下,民生节目借助技术应用节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本文通过简述当下融媒的趋势以及状态。通过对民生新闻转型的研究,促进民生有一个更高、更好的节目输出。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台;民生
新闻电视台内容输出包含了很多形式,其中民生新闻因其贴切生活、关乎百姓日常受到电视台大力发展,因日益的文化需求增强,民生新闻不管在台方还是观众方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民生新闻除了解决文化需求以外的文化输出功能还兼顾了推进社会进步、发现生活实际矛盾等复合型功能。
一、关于民生新闻的概述
民生新闻的诞生就肩负着深刻的时代意义,简单地说它是新闻传播的一个现象,深远的来讲它与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又有着密切的关联。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民生的关注,民生新闻也迎来大好的发展机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民生新闻有了自成一派的传播理念,其中“以人为本”为起点是民生新闻重要的特点,其中民生新闻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真相等特点广受群众喜爱。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中,民生新闻的兴起很大程度都与我国经济形成紧密关系。我国首个民生节目诞生于中央广播电视台《百姓故事》,这档节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生节目的发展。民生新闻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环境、文化意识、传播途径。伴随着人民群众对自身权力以及国家民主化的推进,电视民生新闻在转型期广受百姓好评。从报道的角度上讲,传统的新闻离百姓生活过远很难获得观众认同,民生新闻从选材、播报方式,都从百姓角度入手,很大程度上帮助百姓提高对民生新闻的接受度。这也是当下民生新闻依旧活跃于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原因,而媒介融合的当下,怎么样利用好优势,借助新方式推陈出新是每一个民生新闻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媒介融合下民生新闻现状分析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科技进步是必然趋势,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内容、渠道、终端、组织等在不同层面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不同设备、技术有机的结合并形成新的市场结构。媒介融合是一种传播概念,区别于过去单向传播的弊端,把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在多种媒介进行传播。并利用不同的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渠道、内容、传播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互通、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荣”的新兴媒体。
(二)媒介融合下民生新闻现状分析1.国家政策首先,结合我国的政策形式,2014年在会议中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要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这一方针的提出对媒体融合有了理论性支撑,而后国家也借力发力推动媒体融合平台的发展。各地方台也响应号召,积极投身这场转型中,民生新闻的转型也由此拉开。2.经济方面前面我们提到民生新闻主要以“三个贴近”为原则进行新闻输出,民生新闻因此也拥有了一个较高的群众载量。因为民生新闻较高的控制力以及震撼的话语权,当下民生新闻应积极抓住优势,整合媒体融合的资源,这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生产制作的时间成本。3.文化方面全球化的到来不仅影响经济发展,百姓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呈质量化、多元化的趋势,媒介融合通过对多渠道内容的资源整合很容易去实现这一关键点,文化的丰富性也让新闻的传播更具有活力。因此,当下的民生新闻在媒介融合下能够很好地完成“三贴近”以外实现内容的丰富,质量提高的要求。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民生新闻的挑战
(一)有质量信息内容的筛选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但同样爆炸性的信息总会有内容的高低之分,在面对内容处理时,如何应对海量内容中挑出适合的话题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对于民生新闻来说,融合媒介可谓是提供很好先天优势,无论是提供内容还是参与新闻,都能很好贴近民生民意。而处理好这一问题,首先,认真筛选甄别内容,其次,在采访开始前做好有深度的了解调查。当然这期间的调查耽误了事件的时效性,因此应大量的累计、收集、存储。
(二)新闻素材的真实性媒介融合让越来越多标题党、谣言党也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油然而生,这是融合媒体对于端口的多样的弊端,做好对内容的筛选,甄别是一个需要反复认证的过程。因此在发出新闻时,采用多求证、多举证等方法以达到新闻真实性目的。如最近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的一则,板蓝根能预防肺炎的微博在网上大火,造成了线下药店抢购。最后这条内容被证实为夸大内容。因此,新闻内容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对于民生新闻是一个挑战,总结出一条求真的方法论尤为重要。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民生新闻转型
媒介融合提供了许多条件,这也就对民生新闻有了不一样的要求,从报道、时效、反馈等多方面都应该是转型下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多样化的报道方式民生新闻主要以人民群众日益相关的内容为主要素材,在新闻采集制作中,应以基层人民生活为切入点,如《走基层》这档节目因真实的反映人民群众贴切人民需求即播出后广受好评。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方式不再仅局限于电视台,传播途径以及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群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媒介参与到新闻的传播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渠道,有文字、有视频、有文字及视频结合的方式等,而民生通过这些渠道传播新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民生新闻维度的变化,呈现多维度,立体化的新闻。除此,全民参与、评论这一有效的互动也拉近了民生新闻与百姓更近的关系。
(二)信息传播效率性过去新闻的传播主要通过电台、电视台、报业主流方式,受限于技术原因,这三种形式很大问题源自新闻的更新时间性较差。而随着网络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传播时间相较于传统媒介缩短了很多。因此,现在群众更愿意选择高效便捷的方式去接受新闻的传播,而媒介融合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民生新闻也不再只依附于传统电视台,有了更多的渠道使得传播更广更快,如2008年韩国冷库爆炸事件,事件迅速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群众通过微博、微信、网络视频很快的完成了新闻的接受过程。这无一不体现网络当下媒介的优势。民生新闻虽不需要这样及时的有效性,但在新闻采编过程中这样高时效性为新闻素材分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支持,为民生类新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三)多样化的互动民生新闻很大一特点即贴近生活,新闻素材往往来源于生活。如何做到贴切生活呢?传统的电视媒体工作主要通过信息收集,如热线、群众线索等方式挖掘素材,在节目播出后很难收集观众们对于节目的看法以及可能内容不全的反馈意见,这也就造成了单一的输出,而并未形成一个与观众互动的环节。媒介融合则很好地打破这层壁垒。当下各个媒介相互融合,使得民生新闻节目样式多样,如最近短视频、微博圈的《1818黄金眼》就很好的利用多媒介方式,形成热点并提高了民生参与度。首先,观众对于新闻的认可度不止源于新闻的贴切度,还源于人民群众对新闻的参与度,《1818黄金眼》就利用网民参与,评论的方式,让话题热度提高的同时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当然这也是简单的互动方式,首先我们不仅可以采取留言的方式,还可以播放最新的网络留言,展示群众的观点,其次在民生新闻节目过程中,不但设立独立新闻板块,还可以通过读热评等方式不断创新。
(四)提高新闻从业者专业素质融合媒介下对于新闻工作者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节,如何应用和融合媒介这把工具是每一个新闻媒体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提高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质,以适应当下的发展。常见的民生新闻多采用直播的形式使得传播更具生动、形象化的特征。因此这也就对现场人员有着较高的素质要求以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如在新闻发生时,从业人员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做到言简意赅的归纳,并针对群众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这都是在直播过程中快速响应的过程。除此之外,媒介融合让新闻从业者有了多种记录方式,如将视频素材快速转为文本内容并对事件做到精准的点评,如对事件发生,怎样获取最新音视频讯息,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都是要学会运用媒介融合的多种工具。
五、结束语
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打破了精英阶层长期垄断电视媒介资源的局面,体现出了新闻传播平民化、民主化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民主有了多元化的平台,大大增加了普通民众对新闻制作、传播、控制的参与程度。这与电视民生新闻为普通民众提供话语平台的初衷一拍即合。融合媒体在新时代的召唤下登上历史的舞台,赋能媒体行业,也为民生节目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运用好这项技术并服务于民生新闻,为更好的民生新闻提供强大动能。除此之外,媒介融合对于电视台来说是一项新任务,对于民生新闻更像是一场赋能的过程,除开基础条件,怎样用好这个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J].中国记者,2005(09):70-72.
[2]邵培仁.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3-100.
[3]【美】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86-97.
[4]孟建,刘华宾.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理论阐释[J].视听界,2004(06):12-14.
[5]段京肃.社会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控制权和使用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44-51.
[6]李幸.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J].视听界,2004(01):5-7.
[7]董坤.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服务”模式初探[J].记者观察,2019(20).
[8]王珂.论时政新闻栏目如何基于媒介融合实现转型与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9(06).
[9]潘华刚.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服务”模式初探[J].西部广播电视,2019(07).
作者:戴松银 单位:盐城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