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主任务。文章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下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的时代特点,明确了为顺应媒介融合的时代发展需要,必须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优化高校新闻传播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善于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主动丰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等方式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具有时代担当精神的新闻传播者和祖国建设者。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种传播媒介在内容、渠道以及传播方式上进行着深度的交叉融合,经过短短几十年间,已进入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媒介融合新阶段[1]。新的媒介传播时代背景给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挑战。思考如何建构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理论教学同向同行,达到既“育人”又“育德”的目的,形成协同育人的教学格局,成为现阶段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研究领域值得探讨的课题。文章以目的为导向,深刻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特点,探索出提高教育效果的四种教学方式和路径,可为同类高校开展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一、新闻传播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

(一)提升高校新闻人才培养质量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集结地,旨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祖国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高校专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高等教育的践行者。一方面传道授业解惑,充当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在实现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提升的同时兼顾思想政治培养,助力两者同向提升,避免新闻人才的培养走入“重专业水平,轻思想教育”的误区,最终取得“1+1>2”的培养效果,进而稳步提升了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加强国家新闻人才舆论水平

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和任务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2]。面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媒体的业态布局已经被新兴媒体打破,互联网俨然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较量的最前沿,互联网也是青年人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主要手段及方式。新闻传播专业的广大学子作为未来的媒体工作者,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只有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话语权,才能真正占据国际阵地的主导权与领导权。做好新闻传播专业学子的思政教育,以期更好发挥其引导广大民众的重要作用,有效进行政策宣贯与传达。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融入,能够有效提高新传学子的个人政治素养,让新闻从业者树立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正确的职业操守,无形中提升我国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闻舆论水平。

(三)推进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条件的富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不断追逐更高的精神文明世界,主要包括“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两部分内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离不开思想和文化建设,两者都迫切需要广泛的新闻宣传。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部分,新闻工作者需要向基层人民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等内容,在新闻传播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帮助从业者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在新闻报道中积极传递党和国家的思想理论成果,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部分,及时有效的新科技、新技术宣传报道,是广大民众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新闻工作者要大力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思政教育融入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未来新闻从业者在科学文化宣传上的职业素养,进一步加强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特点

探索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应该理清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在现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深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手段设计,增强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耦性结合,牢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媒介融合使得多元传播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得益于信息的发布、接收等过程有了明显的内容及效率方面的提升[3],传统新闻传播教学方式随之转变,党和政府对新闻从业者也提出新要求,目前新闻传播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新闻传播教学的政治培养要求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9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培养职业化的新闻传播工作者,培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接班人”。强调了新闻从业者意志思想坚定的重要性,新闻从业者作为党的耳目喉舌,是引导社会舆情的主舵手,需具备较高党性认识,能够深刻理解新闻传播报道与社会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保持“对党忠诚”的理念开展新闻工作,做一名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专业技术人才。故在高校的教育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强调专业的教育,也要强调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清醒认识。高等教育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应有之义,能帮助未来从事新闻传播的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形成高尚的职业素养[4]。

(二)新闻传播教学的教育路径宽广

在媒介融合时代到来之前,新闻传播的教学路径通常以课堂教授的方式进行,线下教育相对较少,前者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教育过程缺乏互动性,教学效果较差。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借助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在教育路径上有了更为丰富的选择,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线上教育发展浪潮汹涌,高校也尝试拓宽教育路径,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借助通讯交流工具辅助参与教学的方式进行着新闻传播教育新路径的探索,有效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新闻传播教学的教育资源丰富

教育路径的拓宽使得新闻传播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资源逐渐丰富,媒介融合的方式让学习素材、咨询的来源渠道较以往有了飞跃式的变化[5]。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教育方式中的教育内容不再只是单一的文字,而是以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克服了传统教育内容单调、枯燥的缺陷。歌曲、电影、电视剧等艺术作品也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为教育功能的扩展实现提供了动力。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新鲜性,带动着高校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引入时效案例和热门新闻,丰富了新闻传播教学的教育资源。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面对现阶段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的三个显著特点,结合党和国家对新闻行业的发展要求,作为培养未来新闻人才的主战场,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时代背景,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提升高校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养

学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主阵地,高校教师是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独立人格的引路人,尤其在面对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专业课程教师的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对新闻行业的认知。从源头上提升高校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能够有效提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教师要做好授课内容的“加减法”: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契合专业的思政教育内容以丰富日常教学,使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创造“专业+”的教学模式;也要做好授课内容的“减法”,要做好思政教育的把关人,对信息进行取舍、删减,提升思政教育传播内容的质量,开展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专业思政教育。为避免思政元素简单的嵌入,专业课程教师应勤思考,通过参加主题培训等方式,提升自我教学水平。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新闻传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高政治素养要求奠定和突出了其在接受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理解现阶段学生群体关注的热点事件,从专业角度进行落地解析,在吸引学生关注点的同时做到思政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在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利用媒介融合交互性特点,教育过程由传统的灌输模式向交流模式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导学生学会通过自主教学讨论与总结交流意识到新闻传播事业的媒介素养内涵和职业道德底线,引导其勇于承担责任,使学生的发展符合新时代国家对新闻传播从业者的要求[6],培养既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新闻专业高素质人才。

(三)善于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媒介传播技术的进步,移动通信呈现大众化和便捷化特点,目前高校学生全体社交软件使用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学生对移动通信的高黏性,进一步验证了运用社交网络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传播专业教学要把握这一时代特点,把社交网络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积极利用即时通信软件(微信、QQ、钉钉等)搭建思政教育交流平台,借助手机媒体拓展学生思政教育的生活化渠道,建立交错式课程思政教学渠道,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育布局,进一步丰富高校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

(四)主动丰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内容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学子需认识到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不仅是应对飞速变化社会媒体环境的要义,更是保持新闻从业者高尚道德情操的准则。面对现阶段媒体呈现的越来越强的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形态,高校教师可筛选的的教学资源库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丰富而广阔的信息咨询与传播渠道,广泛融入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教学内容,致力培养具有高度新闻批判性的专业人才,教学过程要善于运用“案例教育”“典型示范”等教学手段,将事例贯穿教学过程,尤其可适当增加反面教育内容以警醒学生,教导学生守好新闻从业者的红线与底线。

四、结语

新闻从业者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官,社会舆论风向的把关者,肩负着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思政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辅助形式,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紧抓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思政教育是必经之路,高校亟须在厘清新闻传播教学开展目的,辨析现有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为增强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热爱,进而达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产生良好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赵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媒介素养的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S1):189-191.

[2]张迪.新闻学概论课程中思政教学路径探索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09):175-176.

[3]曲升刚.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J].传媒,2020(18):81-83.

[4]李涛,闫成俭.全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5):133-137.

[5]吕梦可.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

[6]季秋轩,刘宝福,王霞.媒介融合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高教学刊,2016(19):201-202+204.

作者:曾津 单位: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