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广播电视策划创新方法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广播电视是舆论媒体与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肩负着传播新闻信息、控制舆论导向、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等重要使命。进入新时代后,各类新媒体井喷出现,加速融合,对广播电视带来了不小冲击,同样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广播电视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舆论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有效凝聚了全体人民思想,有力抵御了西方文化侵蚀,彰显了文化自信,为推进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精神支撑。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广播电视策划创新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然艰巨,进一步加强工作迫在眉睫。
精心策划与创意创新是广播电视工作的灵魂,特别是在新时代、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策划创新工作,对于提升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发挥新闻舆论最大作用、巩固广播电视舆论主体地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策划创新的方式方法,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创造性落实广电总局“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方向,坚持继承发扬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固有优势,聚焦新时代群众新需求,坚持正面宣传报道方针,从创作形式、节目内容、播出方式、融合发展等方面守正创新,实现广电节目流程再造和品质升级。“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策略创新方式方法的方向思路,也是行动指导。“小成本”要求各地要坚持花小钱办大事,不讲排场、不拼明星,挖掘更多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士成为节目主角;“大情怀”要求广播电视必须坚守自身职责使命,自觉主动把宣传正确价值观、坚守舆论主阵地任务扛在肩上,节目内容要坚持以国计民生、家国情怀为主旋律,切忌个人主义、自娱自乐;“正能量”要求广播电视栏目要充分发挥惩恶扬善的舆论功能,坚持正面宣传报道,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引导全体中华儿女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爱和美好洒落在人间每个角落。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策划创新工作存在短板与不足
(一)策划创新能力不足,不同层级平台创新能力有差异策划创新是一项耗费时间、精力,但又不容易出效果的工作,是对广播电台栏目制作整体的考验。目前国内一些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广播电台,拥有专业策划创新团队,创新能力较强,但一些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平台则处于弱势地位,创新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策划创新思路不够开阔,特色亮点不突出经过多年发展,当前广播电视创新工作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一批特色亮点鲜明作品令观众拍手叫好,但从栏目整体上来看,仍然存在策划创新思路不够开阔,特色亮点不突出问题,模仿抄袭现象严重,拿得出手的原创精品较少,主题不够鲜明,社会正能量效应不够凸显,而真正能够走向海外市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节目则更是凤毛麟角。
(三)媒体融合深度广度不够,一体化创新节目较少媒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两微一端、APP、移动传媒、自媒体等一体化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受限于合作机制、交流渠道等方面限制,在创意、编播、制作、宣推等环节,真正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体发展的高度进行整体谋划、体现融合思维、开展融合实践的节目较少,[1]没有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发展的良好契机。
(四)策划创新人才匮乏,策划创新后劲不足广播电视策划创新工作,是一项突破性、打破常规的创造性工作,是一个经验化、随意化、即兴化发挥和创造的过程,对制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经验、创新意愿都有很高要求。目前各主流广播电视平台载体中,都拥有自己的栏目创新团队,但受限于客观因素,团队人才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创新能力和水平也存在差距,特别是一些二线平台或市县级以下平台,策划创新能力和后劲明显不足。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策划创新方式方法探讨
(一)更新工作理念,增强主动创新意识
媒介融合背景下推进广播电视策划创新工作,理念意识是先导,广播电视平台媒体要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明确把创新创造作为栏目制作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要坚持求新求变,谋求从独特视角、独家观点看待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比如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就坚持一切从群众角度出发,站在老百姓角度审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把节目做到了百姓心坎里,引发了广大群众共鸣。要坚持以我为主,突出节目主题,主动创新创造,减少抄袭模仿,少一些“拿来主义”和境外输入,提升节目原创和内容深耕能力。比如《中国诗词大会》《非凡匠心》《时间的朋友》等栏目,甚至包括一些娱乐节目如《来吧冠军》《王牌对王牌》也都取得不错的收视效果。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等栏目,带动了诗词热、朗读热、国学热,形成了良好社会氛围。要坚持在节目风格形式上做文章,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通过创新节目形式,引入新媒体语境与群众语言等方式,推动栏目更有特色、更加亲民、更接地气。比如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栏目,将主持人阿六角色化,从杭州一市井角度出发,使用方言、网络语言与相声快板结合的方式,同时简化新闻内容,浓缩精华部分,突出本地地域特色,以一种短平快方式呈现给观众,取得良好收视效果。
(二)弘扬时代主题,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正面宣传报道,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凝聚社会合力,时刻掌握意识形态与舆论主阵地,是新时代广播电视平台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也是永恒的策划创新主题。在这一点上,广播电视平台载体必须牢牢把握,不能出现一点动摇。各级广播电视平台媒体,要立足新时代,创新节目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宣传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与生动实践。如中央电视台《平“语”近人》栏目,以总书记朴实通俗的语言,展现了领袖为民情怀与治国方略,彰显新思想、新理念的强大生命力,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公仆之路》栏目则再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从黄土地到中南海,初心不变、始终如一、为民服务的公仆历程,获得超过3亿次点赞。要紧紧围绕时代主题,突出“奋斗”与“群众”主题,深挖普通人在平凡战线上的奋斗故事,通过实实在在的人、实实在在的事,生动展现奋进新时代、平凡最伟大的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奋斗内涵。比如央视网等主流平台媒体,采取“两微一端”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奋斗在一线的普通典型或引人深思的好人好事,“一群警察在一米多厚的雪里踩来踩去,他们在干啥?”为题,报道了黑龙江省双鸭山暴雪后,一位大爷在家中突发急病需要救援消防车无法通过,民警徒步用身体开路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担当作为。要扎根中华民族文化沃土,坚定文化自信,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将中华文化元素与现代文艺形态、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运用现代传媒和技术手段,创新性展现出来,彰显中华文化独特气质和魅力,向全球公众推广。比如央视《国家宝藏2》《上新了故宫》等栏目,创新性将历史、文物与文化相结合,将综艺与戏剧、纪实相融合,串联古今,受到国内外观众一致好评,收视率十分可观。
(三)关注群众需求,发力公益类、科技类节目
广播电视平台的策划创新,要始终围绕群众需求与公众导向做文章,进一步加强公益类栏目创新建设,主动回应公众关切,提升栏目关注性和实用性。通过广播电视平台媒体,构建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交流互动平台,化解老百姓心中的烦心事、揪心事,发挥广电台服务功能。比如北京电视台《向前一步》栏目,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思维模式,着眼于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搭建多维沟通交流渠道,搭建群众之间、群众与政府之间沟通交流桥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成为一道独特风景。要探索推广群众互助栏目,通过行业组织、公共协会等平台,建立群众间互帮互助工作机制,让更多人感受爱,弘扬“社会正能量”。比如江苏电视台《大忙小忙人人帮》栏目,通过栏目征集一批志愿者,聚焦弱势群体与民生迫切需求,通过栏目进行交流互动,开展帮扶活动,不仅取得显著社会效益,更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媒体拍摄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受众群体需求的变化,科技类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重视。但科技类节目不同于一般节目,制作过程、节目构思、创新创意难度都比较大,特别是要打破观众常规思维定式,创造出“反常规”的奇异效果,引起观众兴趣。因此,科技类节目策划创新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要注重从群众日常生活入手,切忌虚无缥缈、形而上学,要通过科技创新改变群众生活方面下功夫,利用科学技术提供一些生活常识和小窍门,拉近观众距离。二是要在科技创新中融入人文关怀,让科技披上温暖外衣,比如浙江卫视栏目《智造将来》,深挖科技创新背后故事,取得良好效果。三是融入民族情怀,聚焦高铁、神舟十三号、北斗等我国自主研发科技项目,与大国工匠、劳动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弘扬科技创新背后的精神情怀。
(四)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推动创新创优再升级
随着我国加速进入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冲击越来越大,广播电视平台要坚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探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打破媒介之间边界,在制作策划、传播方式、互动参与等方面大胆突破创新,提升节目质量。比如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栏目,运用智能AI技术,打造线上互动系统,形成电视、手机等平台载体的互联互通、主持人与观众的多平台交流、音乐与诗词完美融合。同时,广播电视平台在栏目策划和创新上,也要注重与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前沿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依托新媒体技术提升栏目质量与传播范围,提升栏目影响力。另外,跨区域间的多家媒体合作,也是广播电视策略创新的一种方式,该方式适用于各类县级或规模较少电视台,可实现资源整合、拓展市场等功能,比如湖北卫视打造的《中华一家亲》栏目,联合22家卫视频道,不仅节目质量实现突破,更在观众范围上实现跨越式提升。
(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夯实广播电视策划创新基础
培养和造就一批策划人才,是广播电视策划创新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第一,要坚持平台内部挖潜,从记者、编辑、后台等筛选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员,组建策划团队,提高专项策划创新能力。第二,要加强策划专业人才培养,广播电视平台要针对行业发展趋势、创新意识、新媒体技术等方面,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组织专题业务培训,培育人员策划创新意识,提高团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第三,要不吝重金,不拘泥于传统广播电视领域,广泛挖掘和引进策划创新人才,形成领头羊效应与鲶鱼效应,提高团队整体创新能力。第四,要在平台内大力宣传推广策划创新工作,鼓励全员放手大胆创新,激发全员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工作氛围,推动全员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孙燕.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策划创新思维[J].中国新通信,2021,23(05):159-160.
[2]刘翔雁.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175+177.
[3]王宛春.论主持人服饰设计在电视节目中的定位与实施[D].西安工程大学,2012.
作者:孙小芬 单位:吉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