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应对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应对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不断地向网络空间探索与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决定了他们能否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介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学习成长状况,利用新媒介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入脑入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14年2月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目标愿景以来,就我国网络强国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我国网络发展实践问题等作出了科学发展的谋划。本文以网络强国思想为引领,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现状

素养主要指通过训练和实践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对于“媒介素养”的定义,认同度较高的是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提出的“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本文认为,网络媒介素养主要包含人们对网络信息的甄别与运用、在网络社会的自我呈现、对网络资源的分享与利用以及通过网络行为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技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如何,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断。第一,对网络媒介的认识是否准确。教师是否了解网络媒介相关的知识,能否认识到网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居于何种地位、起到何种作用,能否将网络媒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进行有效探索与实践。第二,对网络媒介的运用是否熟练。教师能否适当并熟练地运用各种网络媒体、社交平台、互联网客户端APP等辅助教学,使网络平台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第三,是否具备营造良好网络空间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网络媒介与受教育者紧密连接,然后,通过网络多方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思想动态及生活状况,并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设置议题、发起讨论等方式,以网络媒介为工具、以网络空间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尽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改革建设和探索研究很多,如建设网络课程、搭建网络平台等,但因为人的个体差异,使得对于网络媒介的认识和运用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总体还不够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拘泥于使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对于微博、QQ、微信等学生热衷使用的新型社交媒体平台运用不够。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更新和系统界面、操作界面更新频率较低,不利于保持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有些教师不了解网络媒体、社交网站,通过网络媒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无从谈起;有些教师虽能够熟练使用网络社交平台,但是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的交流甚少。第二,网络社交平台种类繁多,网络软件更新换代速度快,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网络词语被创造出来,网络载体和内容可谓瞬息万变,因而很容易出现“网络代沟”,即教师对于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信息存在解读困难和误读误解的情况,也使得教师产生不愿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的心态。第三,教师群体主动运用网络媒介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均衡。年轻教师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掌握能力较强,而年长的教师对于网络技术的学习与运用领会相对较慢。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调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更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的主要平台。网络实名化使互联网中的交往与互动不再完全是虚拟的,在学生几乎“无人不网”的形势下,网络空间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牢牢抓住的重要宣传教育阵地。因此,必须掌握网络应用技术,主动提高个人网络媒介素养,增强通过互联网教育、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互联网观,培养鉴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养成科学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将网络媒介作为加强与学生联系的渠道、将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将熟练的网络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教学内容到网络媒介中,可以增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和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媒介素养的措施

(一)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媒介意识

强调,建设网络强国,就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学网、懂网、用网,主动应对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从教师个人角度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坚守课堂、讲授纪律的前提下,主动转变思维,培养树立互联网思维,将教学过程和教学范围不断延伸,使之不再局限于课堂与书本,而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阵地扩展到网络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系统培训强化媒介意识,能运用网络媒介对学生进行高效、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抵御网络空间中的不良诱惑,帮助学生辨别真伪、去伪求真,进而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网络观等。

(二)开设相关课程,提供智力与硬件支持

从学校角度讲,应该为高校教师提供智力与硬件支持。将网络媒介运用、数字化设备、交互式教学工具等的使用作为教师培训的必学内容,设置网络媒介技术培训课程,并在对教师的考核中,纳入网络媒介运用指标。鼓励和激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对教师运用网络媒介形成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认定,以此有效提高教师运用网络媒介的能力、辨别选择网络信息的能力以及创作网络作品的能力。

(三)自觉担当使命,提高网络应对能力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教师因其角色特征,在学生心中具有“引领人”的重要地位,且其自身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以及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应主动承担网络育人使命。学生作为我国网民的主要构成群体,对于他们的网络行为与网络言论的教育引导,尽管未被明确列入教师的教学任务,却是网络时代下教师必须主动承担的重要任务。教师应通过积极在网络媒介上设置议题,或就社会热点、网络舆论进行点评分析,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引导,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网络观,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通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不仅能丰富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的内涵,强化思政课教师网络育人使命感,也能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吸引力、整合力和凝聚力。

作者:马薇 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