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际汉语教师的媒介素养现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力量,国际汉语教师有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职责。须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以能够正确地认识所在国媒体对于中国的有关报道,能够反思这些报道对于自己及所教外国学生的影响,能够帮助所教外国学生认识媒体之外的更加真实和全面的中国,能够利用所在国媒体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从而真正达到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的效果。建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增加“媒介素养”次标准,国际汉语教师候选人行前培训中加入“媒介素养”内容,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在课程中增设“媒介素养”,以全面提升国际汉语教师的媒介素质。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媒介素养;现状;对策
一、国际汉语教师媒介素养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汉语国际推广是我国一项很重要的战略决策,[1]国际汉语教师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力量,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是其重要职责。[2]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和当今媒体时代带来的海量信息,国际汉语教师在教授好汉语的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真正实现更好地对外展示中国形象的目标。“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分辩媒体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差别的能力,对媒体的传播内容有批判性理解接受的能力,以及将媒体为我所用的能力。[3]结合汉语国际推广国家战略,国际汉语教师的“媒介素养”主要是指能够正确地认识所在国媒体对于中国的有关报道,能够反思这些报道对于自己及所教外国学生的影响,能够帮助所教外国学生认识媒体之外的更加真实和全面的中国,能够利用所在国媒体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等。
二、国际汉语教师的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本文所说的国际汉语教师是指正在或曾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他们的媒介素养现状。本次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制作发放,依靠部分国际汉语教师和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朋友人际推广填写并回收,共回收问卷26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参与调研的国际汉语教师赴任国有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其中赴任美国和泰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共占60%。参与调研的国际汉语教师女性占78.46%(204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61.54%(160人),在30岁到40岁之间的占24.62%(64人);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占67.69%(176人),为大学本科的占27.69%(72人);所学专业为文学类专业的占61.54%(160人),为教育学类专业的占35.38%(92人);担任国际汉语教师之前从事职业为教师的占49.23%(128人),为学生的占44.46%(116人)。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目前国际汉语教师大多数对自身语言教师和文化使者的双重角色定位准确,大多数都清楚国家汉办对国际汉语教师设定有规范性标准;同时,国际汉语教师在媒介素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国际汉语教师对媒介素养的认知不够全面
本次研究就国际汉语教师对媒介素养的认知进行了问卷调查,就媒介素养的定义设置了多选题目,题目选项包括“A.会使用现代媒介技术手段,比如摄影摄像、制作PPT等”、“B.能够分辨媒体传播内容与真实情况的异同”、“C.对媒体传播内容有监督批判的能力”、“D.能利用媒体传播内容为个人生活工作及社会发展所用”、“E.不知道”。参与问卷调查的260位国际汉语教师中,76.92%的人认为媒介素养就是“A.会使用现代媒介技术手段,比如摄影摄像、制作PPT等”,而且有12位选填“E.不知道”,只有极少数的人同时选填了A、B、C、D项。由此可见,部分国际汉语教师目前还存在对媒介素养概念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完全没有媒介素养概念的问题。
2、国际汉语教师对赴任国媒体会影响汉语学习者认识中国的认知不够清醒
本次研究就国际汉语教师所了解的其所教汉语学习者媒体使用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260位国际汉语教师中,73.85%的人认为国外汉语学习者阅读书籍,72.31%的人认为国外汉语学习者上网,70.77%的人认为国外汉语学习者使用社交媒体,52.31%的人认为国外汉语学习者看电视,29.23%的人认为国外汉语学习者阅读报刊,24.62%的人认为国外汉语学习者收听广播。本次研究还就国际汉语教师对其赴任国媒体报道中国倾向的认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报道比较客观的占比最高,为67.69%;认为没有报道中国的占比为12.31%;认为报道客观的占比为10.77%;认为报道丑化和歪曲中国的占比为9.23%。同时,本次研究就国际汉语教师对其赴任国媒体报道对汉语学习者影响度的认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其赴任国媒体的有关报道比较影响汉语学习者对中国的印象的占比最高,为58.46%;认为其赴任国媒体的有关报道非常影响汉语学习者对中国的印象的占比为35.38%;认为其赴任国媒体的有关报道没有影响汉语学习者对中国的印象的占比为6.15%,这其中有半数在回答上述“赴任国媒体报道中国倾向”一题时选填了“没有报道中国”。由此可见,国外汉语学习者在阅读书籍的同时,也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以及社交媒体获取信息;部分国际汉语教师赴任国媒体存在不予报道中国或者在报道中国时存在丑化和歪曲中国的问题。有些国外媒体因为种种原因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及当今飞速发展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成就视而不见、不予报道,非常不利于国外汉语学习者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然而,部分国际汉语教师因为其赴任国媒体不报道中国而认为这样就对汉语学习者认识中国完全没有影响,显然是不清醒的。
3、国际汉语教师利用赴任国媒体传播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意识参差不齐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1.54%的国际汉语教师赴任单位的有关汉语教学或中国文化传播活动曾经被赴任国媒体报道过,38.46%没有报道过;63.08%的国际汉语教师赴任单位主动与赴任国媒体共同策划宣传过中国或者汉语教学,36.92%没有策划过;40%的国际汉语教师已经做过以赴任国媒体热议的中国话题导入国际汉语课,46.15%表示以后会尝试,13.85%表示以后也不会尝试;56.92%的国际汉语教师在自媒体(比如,Facebook、微信、微博等)上与国外汉语学习者互动,29.23%表示不互动,13.85%表示自己还没有自媒体;66.15%的国际汉语教师在自媒体上传播个人生活有关内容,41.54%传播国际汉语教学,36.92%传播中国文化,21.54%传播时事热点,9.23%传播其他内容。由此可见,大部分国际汉语教师已经意识到利用赴任国媒体传播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开始有所行动;但还有小部分国际汉语教师观念比较保守,没有顺应当今媒体时代而动,缺乏利用赴任国媒体行使自身汉语教师和中国文化使者双重职责的意识。
三、提升国际汉语教师媒介素养的对策建议
1、国家汉办在《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增加“媒介素养”次标准
随着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汉语国际推广”上升成为我国一项很重要的战略决策,“提高国际汉语教师队伍素质”这个课题也变得尤为重要,由此催生了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该标准在2012年更新后,将“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与“汉语教学”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4]而“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在当今媒体时代丝毫离不开媒介素养的支撑。《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是国家汉办培训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遵循,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建议国家汉办修订《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在“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标准下增加次标准“提升媒介素养,掌握媒体传播规律,利用赴任国媒体为汉语国际推广服务”,进一步发挥对高素质国际汉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指导性。
2、国家汉办在国际汉语教师候选人行前培训中加入“媒介素养”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7.69%的国际汉语教师表示其接受过的培训中有涉及媒介素养,32.31%表示没有接受过媒介素养相关培训。从国家汉办的官方网站介绍来看,通过选拔考试的国际汉语教师候选人都将参加由其组织的行前培训,而目前的培训内容不包括提升媒介素养有关课程。[5]由此,建议国家汉办在其组织的行前培训中增加媒介素养内容版块,可安排“新闻采编”、“新媒体运营实务”、“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文化”、“舆论学”等相关课程。
3、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在课程中增设“媒介素养”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以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的该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各个人才培养层次的目标都包括国际汉语教师。孔子学院在招募汉语教师志愿者时要求专业为“汉语国际教育”者优先,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国际汉语教师中专业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就有76人,占比30.77%。因此,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国家战略需要,培养很有可能担任国际汉语教师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履行“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职责,建议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各高校在其课程设置中增加媒介素养有关课程,具体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将媒介素养纳入必修课;二是在公共课“政治”中融入媒介素养知识点,开设媒体政治传播学有关专题讲座,比如《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中西方媒体价值观比较》《新媒体传播对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价值》等。
作者:侯丽娟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