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梳理了我国有关媒介素养教育领域的研究概况,从三个方面分析国内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情况: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研究、高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通过分析国内的最新研究动态,为进一步开展研究以及提高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高职生
一、关于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2年,尹力发表了《回顾与反思:国内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述评》一文,文章中回顾与反思了我国近些年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成果,文章主要从高校媒介素养的实证调研、途径与模式、高校媒介教育的不同环境下的状况以及其他学科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交叉性与互动性等四个维度进行了阐述,在探讨不足的同时又提出了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展望和建议[2]。《2010年以来国内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综述》一文的作者陈勇分析了我国未来媒介素养研究的趋势,他指出我国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全面发展的态势已比较明朗,未来也将会出现多元化的研究方法、领域和视觉[3]。姜燕在《微博时代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探讨》的文章中指出媒介素养在微博时代的表现是传统媒介素养的延伸,可以通过选择、批判、理解、评估、反应和思辨及生产和创造海量的微博碎片化信息来综合体现[4]。《网络新闻影响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是由孟维颖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她在文中指出媒介素养教育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媒介环境中的重要性,需要我们以学习为主要阵地来抵制在理解、使用和驾驭传媒及内容的偏差[5]。《媒介化生存——中国青年媒体素质研究》是我国首批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专著之一,在书中学者吕巧平对集中在两个城市的8所大学和199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探讨了在大学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一专著的面世,积极推动了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实践,同时对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二、关于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研究
蔡尚伟、李朗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为线索撰写了《1949年以前的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萌芽——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考察》一文,文章探讨了我国大众媒介意识从初步培养、正式开始到发展形势,探讨了学术界在以前关于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文中也初步考察了我国1949年以前的媒介素养萌芽,以此主线来探索研究我国媒介素养的本土化研究道路[6]。《文化视野中的主体性建构——对中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思考》的作者牛鸿英指出,青少年能从实用层面来了解、消费和运用媒介不足以体现中国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基本目标,还应该引导青少年通过运用媒介,充分利用媒介来促进形成他们独特文化,成为具有文化价值观念的主体性的人。中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更应该承载民族复兴的重任,这才是我国的本土化策略,而不是我们偏安一隅的被动防守,更不是僭越全球的妄自尊大[7]。赵世环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应尽快与国际接轨,成为大学的通识教育[8]。”孙丽娜等学者发表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国际视野与本土化研究》一文中提出要从本土化人的视角,立足我国国情,对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展开研究,要完善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并把“保护主义”与“非保护主义”相结合[9]。学者李冬霞在《我国网民新媒介素养研究综述》中指出,目前学术界寻求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应该立足于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10]。目前,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优秀理论研究促进了我国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我们也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体现出了媒介素养教育普适性和特殊性相融合的特征[11]。
三、关于高职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
截至到2016年9月,从中国知网以“高职生媒介素养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共搜索的1516条结果,其中2016年132篇,2015年323,2014年263篇,可见关于高职生媒介素养这个领域的研究目前在我国并不是很多。其中硕士学位论文《手机媒体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的作者于凯指出,“手机媒体在青年学生中的深度渗透侵蚀了大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每当要做研究、完成作业,打开网页直接搜索,直接复制答案,或者把他人的只言片语整合起来当作自己的分析,种种现象的存在反映出大学生广泛存在惰性思维、缺乏独立自主学习能力[12]。”关于公开发表的高职生媒介出高职生的媒介素养层次主要有三方面,即基本层次、应用层次、高级层次[13]。蓝刚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媒介素养现状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要重视新媒体信息认知、社会认知和信息伦理与道德教育能力的教育[14]。论文《浅议高职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中,涂春华探讨了手机媒介对高职生的影响、也探索了关于高职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更可贵的是探索了对高职生实施手机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等[15]。周曦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探析》论文中阐明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高职院校,能提升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16]。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高职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目前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知网搜索,并综合各位学者专家对媒介素养的论述,我们认为媒介素养教育逐步呈现全面发展的趋势,且研究的范围和视角更加深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从理论层面上看,媒介教育属于交叉学科,它涉及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目前主要的理论基础为传播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国内关于媒介素养的研究大多参照西方国家的媒介发展理论,结合国内大学生媒介教育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第二,从调查研究方面,通过对相关文献查阅分析,国内研究者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丰富科学地实证调研,从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问题成因到媒介素养教育提升措施加以研究分析,并提供了可参考具有研究价值的材料,对于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从培养目标方面,国内研究者探讨了多元化的媒介教育模式,对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途径选择方面提出了建设意见,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仍需进一步完善。通过梳理文献可以看出,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出对策与建议、培养与创新、融合与发展、培养途径与策略等几个方面。
作者:邢新 单位:泰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