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引言
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不同,首先历史起源方面存在差异,媒介素养起源于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他们为媒介素养下了标准的定义,媒介素养实质上不同于人日常生活中理解的媒体,而是有建设性地享受资源传播的媒介。媒介素养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改变大众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不同,信息素养源于计算机技术的变革,随着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人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在随之改变。其次,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学科背景不同,媒介素养涉及传播学、教育学等学科。从传播学这个层面上来讲,社会大众如何辨析媒介、使用媒介非常重要。信息素养不同于媒介素养,涉及的学科包括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素养的提高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针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各个学校正在不断的摸索完善,此外部分企业在员工入职培训期间也会应用到信息素养的内容,提高员工的专业性。媒介素养没有一个规定的模版可以依照,也并不局限于某个地区,某个国家,在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对于媒介素养的推广方式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比如英国将媒介素养加入学生的教学课本中,英国将购买行为看作一种社会义务,只要是本国的人民都必须履行。但是这种媒介素养是处于管控之下,以批判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素养总体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在学校各个阶段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有明确的应用目标。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也有相通性。在含义上,媒介素养是指受众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信息媒介与其类似是指受众有明确陈述研究问题的能力,有评价研究结果的分析与鉴定的能力。另外从效果层面上分析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的目的有相通性,都是通过判断理解能力利用媒介资源,例如信息设备、计算机技术等手段不断完善自我,与现代社会互联,有助于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1]。
二、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的融合趋势
现代社会是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社会,信息素养连接着人与信息,媒介素养解决人们被动接收信息的问题,所以由此不难看出人类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两种角色,一种是信息内容的制造者,另一种是信息的接收者,媒介与信息不能够完全割裂来看。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方式、观念不断创新,为素养教育提供发展的空间,同时现代化教育在教学中有着突出的优势,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部分学校将信息化教育等同为技术教育,仅仅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在我国,有的专家学者将教育和技术严格划分开来,技术是单纯的手段,而教育是利用科技手段丰富人们的思维,拓展知识层面,现代教学内容应该是综合多门学科的相关理论形成综合性、应用性强的教学模式[2]。当然将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植入到教学中,媒介素养不仅仅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课那么简单,而是鼓励学生回到生活中感受身边的媒介现象,将媒介与信息更好融合,比如针对生活中“低头族”现象的思考、线上隐私保护等话题,对此开展讨论,让学生直观体会信息时代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从被动学习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技术方面分为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类,有形技术是以教育为基础,无形技术是教育的灵魂。以往的教育方式仅仅利用有形技术做出教育改革和创新,事实上这仅仅是表层的改变,忽略了无形技术中利用文化对人的深层次影响以及人对技术应用的反作用。如今学校的相关教育一改往日的面貌,将“媒体化”“过程化”转变为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让人更加容易理解。教育技术的“文化观”所关注的内容正逐渐与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相一致,建立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的桥梁是完全可能的,也是相关领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3]。我国信息素养的主体大多是高校教育者,但是高校教育机构容易出现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此同时目前信息素养教育缺乏统一管理的平台,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在实行,制度创新较为缓慢,使得教育管理相对死板且松散,限制了科研工作的开展。信息素养起源于图书馆工作,所以图书馆也是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机构。国内的图书馆适应读者的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如各院校、新闻出版机构、媒体、通讯社、互联网企业等,开展互助教学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讲授信息内容的生产、制作和传播,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人员和媒介资源支持。高校图书馆可以举办相关专题讲座,同时借助世界读书日等契机组织宣传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媒介信息素养意识[4]。媒介环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和媒介的关系。在未来生活中,人们会根据信息的变化不断适应外界的环境,究其原因在于人处于社会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信息通过互联网中不同平台进行融合传播,信息素养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利用新媒体、电视、报刊、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又充分利用媒介将信息检索、信息开发整合为融合格局,媒介环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媒介环境可以帮助人们在“人—媒”环境中更快适应,人通过媒介获取信息、了解世界,事实上这一切活动的主体都是人,也就是说无论是信息素养还是媒介素养都是以人为中心,构建人本身的认知结构和人格结构,正确的关系是,人不断地创造和接收信息,在媒介环境中,深入了解“人—媒”关系是实现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必要条件[5]。
三、结语
关于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融合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想要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就要从二者的异同点入手,探究两种素养的含义、方式、涉及的学科范围,并且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搭建融合的平台,充分了解“人—媒”关系,明确素养教育的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当下的国情,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为素养教育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开启素养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冯轲杰.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吴淑娟.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途径——联合国“媒介信息素养”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03):69-75+147.
[3]张凤.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
[4]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许文莹.试论中学语文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11.
作者:毕朦予 单位: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