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思政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建构模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思政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建构模型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网络思政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建构模型

摘要:随着“95后”、“00后”逐渐成为各大高校主力军,高校辅导员发现以往传统的思政教育已经不再满足当下学生的需要,而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思政正逐渐成为新的教育阵地,同时,这也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网络思政;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

网络媒体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媒介事物,凭借强大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极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95后”、“00后”成长于网络信息大爆炸时代,对网络媒体的接受能力较强。然而,现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上形式各样,真真假假良莠不齐的消息,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容易受到干扰和诱惑。面对此种境况,高校辅导员需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通过使用新媒体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公布的结果显示,超过95%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使用手机上网获取信息。除了娱乐功能以外,高校学生还会通过移动媒体获取学习资料。此外,微博、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也是大学生群体发表言论点赞、评论他人信息的主要阵地,可以说网络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手段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利用网媒广阔的数据库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改进提升教学方法和内容,调动大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高校思政教育真正走入学生的心里。

一、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现如今,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校园里,大学生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在低头玩手机。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班级的学风建设,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其次,面对复杂的媒体环境,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很大冲击。一是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国内外的信息都可以进入其中,这就为国外的反动势力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他们趁机在网络上散布一些消极、负面的不良信息。大学生涉世不深,在缺乏正确理论指导的前提下,非常容易陷入陷阱,误入歧途。最后,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潮流,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因此,摆在高校辅导员面前的是,应研究如何迅速高效占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做到将思政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载体。

二、“微思政”模式

为应对新形势下思政教育出现的问题,“微思政”模式应运而生了。一方面,依托于发达、快速的4G网络传播技术,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随时随地可以在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出现满足了人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者的可能性。同时,“微思政”凭借以人为本的网络文化,通过多媒体等形式潜移默化的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作为高校辅导员,强化监管是保证“微思政”模式顺利运行的前提。首先,全校各党委宣传部门要明确分工,团结协作,彼此配合,共同构建高校网络思政阵地。其次,学校针对“微思政”要建立一套完整机制,例如建立定期排查清理网上有害信息机制等。最后,高校辅导员注意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三、“微思政”优势

(一)构架线上线下双重思政形式一方面,利用新媒体技术特点,建立网络思政阵地,掌握主动权。在该板块下,运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网络元素,吸引大学生注意力,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学生对信息个性化的需求,有效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可以把线上的讨论内容和网下思政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将思政教育做到学生心里去。

(二)借助新媒体技术,筑牢网络思政育人阵地思政教育要加以利用网络新技术,不断改革创造新的教育模式,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采用“微思政”课堂。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搭建“微”平台,开展“微思政”。同时,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良好互动,这样不仅可以实时掌握网络舆情和学生思想动态,还能有效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活力。

(三)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提高思政教育精准实效提高思政教育精准实效,离不开师生间的充分沟通和交流,思政教育工作者运用符合网络风格的“网言网语”,和大学生开展轻松、平等、愉悦的网上互动。通过“接地气”的引导,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四、网络媒介环境对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结构提出更高要求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这要求我们要想做好此项工作,除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还需要提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

(一)社会、高校加强辅导员媒介认知的专业支持因为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利用网络媒体教育学生的重任,所以社会和高校有责任针对高校辅导员开展相关媒介素养专业培训、设计媒介素养课程,最终目的是强化辅导员自身媒介理论水平,掌握当下媒介信息传播特点和传播规律,形成基本的传播媒介知识结构。

(二)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熟悉媒介使用方法高校辅导员要有自觉的媒介意识,主动了解高校学生的媒介生活,了解他们日常使用的媒体平台特征,掌握自媒体的传播规律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创新思政教育的讲授形式,同时也对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三)做好网络舆情监控由于网络上充斥着各式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传播者,除了要在学生与不良信息之间设置一道屏障,还要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教会他们如何筛选甄别信息。

(四)高校辅导员要成为“意见领袖”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媒体时代,辅导员不能仅仅作为旁观者参与其中,还要在提高自身媒介素养能力的前提下,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采取多样式、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动态和评论文章,使自己成为思政教育的“意见领袖”。

(五)探索多形态网络对话面对互联网平台的亲民性优势,辅导员还需利用新媒体环境,例如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推文等与大学生互动。除此以外,辅导员还需要发挥网络舆情的监督作用,防止不良信息的渗透,对于潜在的舆情危机,要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处理。

(六)建构自身媒介素养能力结构的同时,实现媒介素养的教育者能力转化高校辅导员不能仅仅只满足于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能力,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形成高质量媒介素养教育的重任。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培养班级干部,选择那些本身具备领导力和威信力的班委,着力加强他们的媒介素养能力培训,使之成为学生群体中间的“意见领袖”,以点带面发挥全局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五、网络思政开展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如今看来,网络思政存在诸多优点,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网络思政也暴露出来了突出的问题:首先,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思政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度。再加上,网络平台缺乏有力的监管,学生可能存在借助学习思政的名义在实际操作中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其次,各高校普遍忽视了净化网络环境和维持网络秩序的重要性,最后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向发生偏移,不仅得不到基本的思政教育引导,还容易荒废学业和产生过度网络消费行为。最后,网络空间展现出来的虚拟世界容易让在校大学生混淆理想与现实,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往往在现实中迷失了方向,在日常交际中交流能力下降,甚至部分学生因为长期脱离现实,逐渐产生过激的情绪,造成心理的扭曲。长此以往也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建设与巩固。

六、总结

加快高校思政专业学生培养,提升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提升是解决当代大学思政教育的根本。辅导员作为从事思政教育的重要一员,一方面要善于攥住骨干学生,充分发挥同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加大深度开发网络思政课的力度,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同时不忘提升自身媒介素养能力,真正做到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目标,做好网络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郑运旺.“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微思政”模式[J].红旗文稿,2017(03):33-34.

[2]单中元.“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微思政”优势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9(02):95-96.

[3]陈艺文.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现状[J].文学教育(下),2016(03):133.

[4]李亚慧.高校思政辅导员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加强学生思想教育[J].现代交际,2019(09):152-153.

[5]王冠娟,徐春明.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中的建设研究[J].才智,2018(13):16.

[6]祁鸣鸣.探究新形势下应用网络新媒体建设高校思政教育新阵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8):91-93.

[7]刘彤,戴丹.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结构模型建构路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4):206-207.

作者:宛璐 单位:郑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