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素养教育进展历程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介素养教育进展历程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媒介素养教育进展历程探究

本文作者:周微娜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一、口语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口语传播媒介

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人们从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的时期。音韵史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口语最早其实是用不同的声音为周围事物“命名”开始的,例如,我们把自己的同类称为“人”,把会飞的动物称为“鸟”,把常年的木本植物称为“树”,等等。这种命名活动在早期可能是幼稚的,但它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原来混沌一片的世界在我们眼前变得清晰了,变得有条理了,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名称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进行归纳和分类,从中把握他们的性质和规律,语言的发展伴随着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深化。简言之,口语的产生及应用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有这么几个方面:1.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为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2.口语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美国传播学家德福勒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规则与说话的规则相同,思维也就是内向操作语言。3.口语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二)口语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在口语传播时代,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应该是相对简单的。1.进行经验的传承。其实几乎每一次创新都是跟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而语言作为人类第一次的抽象性发明,诉求之一也就是进行经验传递。2.随着人类大脑的健全与发达,也随着人类对周围世界认识与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开始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且运用统一的“吱吱呀呀”来加以区别。而在这个“命名”的过程中,又加强了人类抽象化的能力,抽象性的锻炼不断使人类的智商得到发展,反过来对于世界的认知也就越清晰。语言是认识世界的必要手段。3.随着物质生产与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之间需要协调劳动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手语及简单的“吱吱呀呀”已不能满足劳动中的协调功能。语言的产生是多方面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协调劳作是最直接最主要的目的。所以说当时的媒介主要都是围绕物质生活而展开的,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范畴就是口语教育,并且也并不像之后文字的教育那样正规和系统。这期间的媒介教育更多的是依赖于习得而非教育,也正是语言的局限使得当时的媒介教育即语言教育开始出现,因为语言在时空上都是很短暂的,人们必须掌握直接与物质生产活动息息相关的媒介手段,口口相传成了唯一的保存手段,媒介素养教育也正是在这种急迫的诉求下展开的。

二、文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文字传播媒介

随着人类物质生产与生活的不断发展,口口相传的语言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各类信息传递活动的需求,人们开始寻求更有效、在时间上可以更长久、在空间上可以更遥远的信息传递与存储媒介。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始了各种尝试,“如用约定的实物来传递和交流信息,利用结绳或图形符号来记录重要的事件或生产和交易情况,利用擂鼓或燃烧烟火以及这些信号的接力传送等保持远距离联络等,这些原始媒介的传播功能已经接近于文字,它们把信息传得更加广远,更加长久。更重要的是,这些媒介的采用意味着人类传播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类不再单纯地依赖体内信息系统来传播信息,而开始向一个功能更强、效率更高的体外化信息系统进军了。而后文字经历了书画同源时代,渐渐又出现了表现抽象性意义的象征性图形……文字发明的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文字克服了语言在时间上的转瞬即逝,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和储存不再单独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2.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4.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书写材料不断趋于轻便化,文字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容易。5.以文字为核心的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和扩展,大大推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文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在文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范畴就是对于文字的认知及相关的语义学习。文字大概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这时人类已进入奴隶时代,文字还只是精英群体所独享的精神财富。文字是劳动人民共同的创造性产物,但在时代的发展中,劳动人民却失去了认知与使用文字的资格和能力,而正是这种对于媒介使用权力的丧失,使得精英群体与一般大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这时媒介素养教育也只是针对群体的教育,这时的世界已经进入文明时代,有了国家的概念,一切也都在有序中行进。这时的媒介主要有文字与语言,而媒介素养教育则需分阶级而谈:对于奴隶阶级,语言依然是他们唯一的媒介,媒介素养教育亦是不变的,靠日常生产劳作中习得而来;而对于精英阶级及奴隶主阶级而言,媒介素养教育已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在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职能其实相对简单和单纯。“从苏美尔时代残传下来,在近代被发掘出来的楔形文字文献都是抄写在泥板上的,这些泥板中,大约90%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余的10%大致可以归入文学的范畴———明确说来,包括对话、谚语、赞美诗和神话传说的残篇。”由此可见,文字承载的职能更多是在商业中,也就是生产生活方面,少部分是抒发情感的载体。而关于文字的教育首先是集中在少数精英阶层,其次是目的直接而理性,即辅助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三、印刷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印刷传播媒介

文字出现以后,少数人确实因为文字而获得了更多传播的方式,但由于手抄传播效率低,往往是家庭手工业的模式,因此成本极高。据说,在个人遗产的分配中,书都要列入遗嘱。再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文字传播基本还是政府、官吏以及统治阶级的特权,直到印刷技术的到来,这种被精英阶层垄断的传播手段———“文字”才真正走下神圣的殿堂,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传播媒介。印刷媒介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仅是书籍的普及,它还使得很多大众文化应运而生,更多人加入“文化”的行列。但同时也使得“文化”不再那么神秘与精致,似乎在印刷媒介普及的那段时间,整个社会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在西方,中世纪神权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欧洲国家逐渐脱离罗马教皇的统治,而首先从英国开始,资产阶级也渐渐在各个欧洲国家确立起来,印刷技术带来的思想革命使得整个世界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书籍被印刷成各种文字大量复制,人们不但可以得到更多更远的信息,更重要是这些信息使得一般大众思想开化,关于媒介的素养教育也变得不可或缺,文字开始变成一般性的普及知识,一般大众也具有了文字的认知能力。而印刷技术对媒介最大的影响就是产生了第一种大众媒体———大众报刊。之所以称为大众报刊,是因为报刊的发展由来已久。但早期报纸并不属于一般民众,而是政府讯息的工具,印刷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报纸的大众化,也使人类社会新加入一种行业———传媒业。

(二)印刷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印刷带来的变化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它是文化、思想发生巨大革命的基础。它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变化是:印刷使得文字变得普及,它延展了文字的功能,使文字的功能不再只是商业用途,一般大众普遍地学习文字,既培养与印刷媒介相适应的媒介技能来使用文字和提高读写理解的能力、抒发情感、增长知识、传承文化与经验、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了解更为久远的事情,并且通过大众报刊来愉悦自己。印刷时代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人员数量的激增到用途目的的拓展,再到人类思想、文化各个层面都有巨大的影响。

印刷媒介素养教育体现在两个维度:就一般性而言,媒介素养教育对一般大众体现在对于文字的普及认知上;就专业性而言,媒介素养教育使得社会出现一个新的行业———传媒业,并且应运而生了一批专业人士,社会中也出现了专门培养这种专业人士的机构。新闻学的出现体现了社会对于传媒专业人士培养的重视。传媒产业的链条是巨大的,从纸张到媒体(报纸)到出版发行,里面涵盖了很多新旧行业,而就媒体本身而言,它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包括记者、新闻撰稿人、编辑、公关、专业经理人,排版、设计、印刷、出版等各类专业人才,所以媒介素养教育开始从一般走向专业,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媒介素养,并在传媒行业利用这种技能谋生。

四、电子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电子传播媒介

如果说印刷媒介传播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从20世纪20年代广播出现开始,人类开始进入电子传播时代。广播、电视、网络相继出现,在媒介高度融合的今天,传统的报纸媒介也正在面临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变革。数字技术的革命意义并不仅限于通信和媒介领域,正如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创办人尼葛洛庞帝所指出的,它通过全面改造创新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系统,使我们社会生活的全部,包括工作、生活、教育、娱乐,都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1.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2.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开始执行人脑的部分功能。电脑兼有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功能,其信息处理的速度快、精度高,记忆也比人脑更加牢固和准确。3.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过去,无论是报纸、书籍、电话还是传统广播、电视,其功能都是单一的,相互之间缺少兼容和联接,数字技术则把分散的文字、音声、画面、影像媒介都整合到一个有机互联的传播系统中,迎来了多媒体传播的新时代。

(二)电子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专业人员数量也越来越多,门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而在此笔者想谈的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一种趋势:媒介素养教育又将从专业走向普及。随着网络的发展,社区媒体即个人媒体开始出现,传统意义上的传授双方界限不再明显,这使媒介素养教育又从专业走向普及。小学有计算机课程,在大学也应该变成如大学语文一般的公共基础课,随着社区媒体、手机网络的发展,媒体似乎成为人们生活中和吃饭睡觉一样的生活资料,而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发出者。

在电子时代,在“全民传播”的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也不再是针对少数专业人士的教育,而是在最大可能下实现全民教育。当然,教育的手段也是灵活多变的,比如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在大学开设公共课程、在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大众在学会利用各种媒体的基础上,从传媒法律、隐私保护等各方面接受媒介教育,激活媒体。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