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影视媒介传播特征与素养培育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影视媒介传播特征与素养培育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影视媒介传播特征与素养培育探讨

本文作者:史加辉 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影视媒介更以“载体膨胀”的方式侵入到新媒体领域,影视的传播途径不再局限于电视和电影院,出现了移动传媒、电脑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影视内容以被拆分成独立的“视频”单位进入传播环境。现在,在城市的任何地方,人们通过电脑、3G手机、ipad、车载电视等设备就可以观看到影视作品,而不必像从前那样要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体验影视剧中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要走进装修日益豪华的电影院去感受好莱坞大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成熟不断改变着旧有的观影模式,影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享受娱乐的最重要方式,甚至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影视媒介的无孔不入让人们无一例外地处于一种“媒介化生存”的状态之中,很难想象离开了影视媒介,世界将会变得怎样的无序与无趣;同时媒介化生存也导致了人对影视媒介的过度依赖,人们往往不加选择地将传媒世界所制造的“拟态环境”作为自己生存状态和生存目标的参照系统,将传媒提供的信息作为调整与修正自己行为以求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据,并且注重将自己与传媒之间的融合程度作为衡量自身是否具有社会化特征的一项指标,以至于丧失了个人应有的个性和判断力,沦为媒介的附庸。因此,生活在影视媒介文化所制造的景观与仪式中的人们必须具备相应的媒介素养,学会“媒介化生存”。

影视媒介的传播特征

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一切艺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影视媒介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吸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正如造纸术、印刷术的产生让人类进入了继口语传播时代之后的文字传播和印刷传播时代一样,电子技术的发展、成熟又催生了电影和电视这两个后起之秀,两者借助了数字媒体技术的力量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以至于形成了一个以视觉图像逐渐取代传统的文字文化的传播系统,人类社会也说由文字阅读时代走到了今天的“读图”时代。在这个过程当中,传播技术的现代化无疑是最明显的特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影视艺术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运用技术不断拓展影视媒介的表现力和存在方式的过程。从传统的画面、蒙太奇技法到现代的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技术的现代化使影视媒介有了制造梦幻影像的能力,影视媒介的奇观本性得以被充分地挖掘和展现出来。

传播对象的全民化。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不断改变着影视媒介的传播手段、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直接引发的结果是其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接收的方式也越来越便捷。影视媒介的传播是面向全民的,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使它最易于被受众接受和欢迎,不论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何种教育背景的人都能够找到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契合的媒介产品,都可以成为“观众”,从这一点上说,影视媒介拥有着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强势媒体。当下,影视媒介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全体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当代的儿童和青少年是在电影和电视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影视媒介是其接触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媒介形式,看动画片、少儿节目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年人对影视媒介的依赖更加严重,看电视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缺少影视媒介的生活变得不可想象。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观众最信任的新闻来源是电视新闻,人们最常见的娱乐休闲形式是观看电影、电视剧和电视娱乐节目。可见,影视媒介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生活方式,其传播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并对社会风气、流行时尚、国民心态产生了全面的影响。

传播内容的消费化。影视媒介作为一种传播大众文化的载体,其传播内容必然会体现出大众文化的特征,而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它的“消费性”。换句话说,大众文化生产的目的就是刺激大众消费。影视媒介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传播对象的全民化带来的是传播内容的“消费化”,影视产品受大众文化的追求感官享受、追求时尚流行的影响,以追求娱乐消遣、消费盈利为目的,越来越向娱乐化、消费化方向发展。当下,许多影视作品都是被作为消费视觉文化产品生产的,以电影为例,很多“大片”都致力于营造空间环境的视觉化和奇观化,以此来保证票房价值,满足消费社会中人们的视觉期待。影视作品的消费化和娱乐化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作品传播过程的宣传和炒作之中,像《英雄》《无极》《十面埋伏》《七剑》等影片的宣传,一方面用其精心营构的美轮美奂的视觉空间丰富了观众的视觉内容;一方面又以“江湖”的世界满足并实现了人们的“英雄梦”和“征服欲”,而这些无疑都迎合了世俗社会的娱乐化、消费化、平面化的需求。还有近年来为迎合观众群的审美口味,最大限度地保证市场利益,影视圈出现的“戏说热”“穿越热”“清宫戏”“武林热”等,影视产品体现出“类型化”的特点,这些都是消费文化的直接结果,大众影视作品日益成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官刺激和虚无缥缈的梦幻工厂。

影视媒介素养教育的大众化

影视媒介以其综合视听、综合时空、综合艺术与技术等优势受到大众的喜爱,占有着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好莱坞大片和热播的电视剧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影视明星是人们追逐和崇拜的偶像;影视作品所体现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乃至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人们乐此不疲地陶醉在影视媒介精心构建的“拟态环境”中,忘记了思考这个镜像背后的那个真实的世界到底该是什么样子。人们在享受媒介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感官刺激的同时也正一步步地走进了媒介制造的陷阱。因此,需要对大众进行影视媒介素养教育,使其看清影视媒介传播的本质,具备对影视媒介信息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能有效地、主动地使用影视媒介,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服务。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最初主要以介绍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理论和教育经验为主;近些年来,通过实际调查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现状,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完成了本土化过程的第一步,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从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相对稳定,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内容还没有被完全纳入到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当中,目前我国的影视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同时,由于我国人均占有的媒介资源相当有限,很难开展公民自觉的媒介素养教育,导致目前我国的媒介教育行为还仅限于专业人士的自觉行为,主要教育对象为青少年群体,其他社会阶层及人群的参与程度极其有限,没有形成一定的社会规模和体系,总体效果差强人意。

实际上,从社会发展的长远眼光来看,影视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也必须成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通识教育。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日益媒介化的背景之下,正如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所说的那样: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个人都裹挟其中。随着媒介接触群体日益多元化、民间化,每个社会成员都变成了媒介消费者,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了解媒介、使用媒介,而媒介素养教育也要走出象牙之塔,走进社会普通民众当中,让普通民众也能了解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的电视电影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生产流程是怎样的?谁在控制着节目的生产和传播?等等,使自己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能够制作媒介产品,利用媒介参与社会事务、行使自己的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

媒介化社会使人的生存与媒介紧紧相连,媒介已不只是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信息本身,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原有的媒介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断裂而产生新的盲点;由于媒介素养的匮乏而引发的不当的媒介接触行为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必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媒介接触者获取、分析、评价、利用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其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能正确理解、积极参与、有效创造与传播信息,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大众化。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