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现状

1.部分大学生不能全面了解媒介的社会角色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中青年是其主要部分。伴随着新媒介的发展,很多学生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与传播信息,学习知识,认知社会。大学生群体的成长更多地受到了大众传媒的影响。另外,以新媒介为载体的各种信息广泛传播,使媒介具备了传承文化、公关角色、协调社会、民意代表等社会功能,可以说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媒介素养不高,不能全面了解和认知媒介的社会角色,忽视了媒介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

2.部分大学生不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媒体活动

能否主动有效地参与和利用媒介体现着一个人的媒介消费能力的高低。根据笔者对4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博客或微博拥有率和使用率分别为87.27%和56.25%。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尽管大部分大学生开通了博客或微博,但使用率不尽如人意。调查还发现,在参与媒介方面,92.78%的人选择QQ或飞信跟其他人沟通,69.09%的人参与过网络的发帖和回帖。总体上而言,部分大学生有一定的媒介参与意识,但利用媒介和参与媒介活动的意识不强,主动影响媒介宣传的意识更弱。

3.部分大学生不能有效地对媒体传达的信息进行甄别

经调查发现,56.6%的大学生不能对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43.4%的大学生基本可以独立判断。基本信任媒体的人数占76%,19%的大学生认为媒体的信息影响很小,完全信任媒体的人数占1%,对媒体不信任的人数占约4%。这说明,尽管使用媒介已经成为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常态,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媒介素养,但因为学识水平、自身修养等原因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大部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尚处于自发状态,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能够利用新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但由于无法有效地对信息进行甄别,导致不能主动选择媒介内容,不能有效地去伪存真,更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发展自我。

二、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意义

1.媒介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新媒介的发展打破了早期的信息传播模式,“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进一步被模糊,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微媒体”,其传播出现了主体上个性化、方式上交互化等特征。这就要求大学生作为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必须提高其媒介素养水平,提升其获取信息的能力、客观分析信息的能力、客观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利用新媒体传输信息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媒介信息在产生、传递过程中受到的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大学的教育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利用新媒介开展全方面、多角度、交互式、立体式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素质。

2.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由于思想较为活跃、对新事物敏感,他们对事物的了解几乎都是依赖于媒介,媒介化信息正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群体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然而由于其年龄、心理因素和媒介素养不能适应现实发展需要,不能正确判断媒介信息,他们也就无法有效区分网络的虚拟性和社会的现实性,从而造成了无法全面、理性地解读媒介信息。因此,高校通过有效的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媒介素养和水平是当前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一是要提升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要培养大学生群体鉴别媒介信息的能力,三是要增强大学生的媒介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3.帮助大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

社会是不断变化的,新媒介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速度。因此,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媒介素养培育为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了解基础性的媒介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媒介,培养对媒介信息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学习制作和传播信息的知识与技巧,知道怎样有效利用大众媒介来发展自己。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则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沟通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是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媒介认知能力,使其对媒介信息及传播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二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媒介运用能力,使其可以熟练地应用各种媒介;三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媒介批判反思能力,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注重批判性意识和思维的养成;四是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媒介道德水平,以理性的方式指导自己的媒介行为实践。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途径

1.教育中加入媒介素养培养内容

大部分大学生所学专业并非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对新闻传媒特性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加之相关的选修课程较少,比较容易忽视媒介素养的培养。新时期媒介素养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在教育中开展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一是培养专业的媒介素养教师。当前许多高校不重视媒介素养的培养,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看待媒体。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机构为师生提供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服务。二是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体系中设置相关课程。通过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结合第二课堂的内容,开展方式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做到分层与分类别的教育,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媒介素养培养体系,切实提升他们运用新闻媒介的能力,尤其是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中反应、处理和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在学校成立媒介素养学习研讨社团,举办专门的培训或讲座;建立专门的学习网站或论坛,提供多途径的学习资源等,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2.引导大学生自觉提高媒体解读力

大学生媒体解读力,是指大学生作为接受者对媒体信息的接受、研判及利用的能力。大学生媒体解读能力的核心是对媒介信息的准确评判能力和有效利用能力。随着各种媒介信息的快速传播,信息的解读要比捕捉信息更具有现实意义。在面对媒介信息时,要发现媒介信息背后的价值,找到新的信息和视角。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拥有一种敏锐、准确的判断力,通过自己的综合判断,决策出有用信息量的大小,并找到合适的一个切入点来解读信息背后的含义和价值。大学生要加强主动研究,透过新闻事件本身,抓住事件的本质,具备较好的评价评判能力、批判能力和质疑能力。

3.注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积累。利用好生活中遇到的情形,是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从而在参与媒介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应对传媒信息的解读、反馈和应用能力。通过应用新媒介,结合其碎片化、互动性、全员性的特点开展的活动,会促使大学生拓宽自身知识面,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面临突发事件时锻炼随机应变能力。如有的学校就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带领大学生深入媒体,参观电台、电视台、报社等;组织大学生开设了博客或微博与学生进行交流,建立了网上学生党支部、出国学生党支部QQ群等。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才能推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媒介素养极大程度上将影响着学生自身发展的前景,在工作中我们要建立健全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鼓励和引导机制,通过正确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主动、自觉地加强媒介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作者:段旭光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