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思考(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素养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之一,为了适应时展新要求,高校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本文简要论述了新媒体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诶韩,以陕西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并详细探讨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如何有效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思想观念影响;教学策略
近年来,大众媒体传播业发展迅速,范围覆盖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故被称为“社会公器”,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从科学发展观角度来看,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传递信息、提供娱乐服务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情绪、挑战着他们的思想认知,给社会大众的生活带来诸多问题。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媒介消费的核心群体,由于缺乏对大众传媒信息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容易就被舆论误导,甚至将错误信息误用于现实生活当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水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新媒体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
新媒体是指以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等为依托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种新兴媒体,具体形式包括门户网站、网络游戏、数字电视等等。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所处的校园媒体环境是综合性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时并存,其中,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受大学生们的青睐。所谓的“媒介素养”包括传媒素养、媒介认知与解读能力等诸多内容,关于媒介素质教育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初的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随后的几十年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部分官方组织机构也都陆陆续续地开始介入,媒介素养被正式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并且许多国家都将其纳入本国的教育体系当中。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青少年群体鉴别、处理各种各样传媒信息的能力,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股大规模的教育运动,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成立。目前,媒介素养教育已被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及加拿大等国家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教学模式和教材等也趋于完善。与国外相比,媒介素质教育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起步较晚,只有北京、上海等地极少数的新闻专业院校较早地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但大多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开始逐渐意识到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作用,开始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增强他们辨别大众传媒信息的能力。
二、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本文以陕西省的几所高校为研究对象,详细地调查了解了其媒介素养课程的开设情况,着重研究了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由于新媒体信息的来源具有隐匿性、开放性等特点,这就使得各种网络平台上经常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不实信息。而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虽然拥有出色的信息获取能力,但在是非辨别方面的能力却较差,很容易就受到一些虚假不良信息的误导。此外,再加上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对权威信息往往抱有一种质疑,甚至于排斥的心理,因而也就更加容易被网上虚假信息所吸吸引并产生一定兴趣,不会主动将垃圾信息过滤掉,导致无法以正常思维来进行理性思考。高校通过开展媒介素质教育,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体系进行更新,能够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尤其是培养他们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鉴别、处理所获取的信息,这对于大学生由直观信息深入挖掘潜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去伪存真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传播者,微博、微信、校园论坛等自媒体形式都是大学生主动传播信息的渠道,而在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信息时,大学生常常感到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如何有选择性地去进行传播,缺乏主动思考,辨别信息的能力。而媒介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综合素养,培养他们传播积极健康、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以及主动参与信息传播的意识,包括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与理解能力。通过媒介素质教育,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得到明显提升,能够主动对传媒信息进行思考与判断,有针对性利用丰富的媒介资源不断完善自身,在传播信息时,做到准确、高效且合乎法律规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当中。高校重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有利于自身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对于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与进步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媒介素养教育这门课程能够引导大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时采取更加快速便捷的渠道,保证其学习效率与所获信息内容的准确性与积极性。具体地,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通过搜索、发起提问、留言、求助等方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且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深入解读与判断,满足个人发展与进步的需求。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实现平等对话、交流的沟通平台,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表达自身的思想主张,另一方面在思想碰撞的同时也加深了大学生对当代社会发展的理解以及对自身的反省意识。高校在开展媒介素质教育时,还可以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引入思政教育内容,尽可能地使用大学生喜爱的网络语言形式将相关信息传达给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通过媒介素质教育,师生之间还能建立起一种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与教师的对话交流中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信息,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与思维空间,从而有效促进其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思想观念的正确形成。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了解新媒体,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并了解新媒体的相关概念,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主动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规律,并将其应用到媒介素养课堂教学、课后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当中。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平等交流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并适当引入新媒体技术,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二)借助新媒体,拓展媒介素养教育空间
校园媒体是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熟练操作QQ、BBS、MSN等新载体的能力,积极探索既高效又能为大学生普遍接受并喜爱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媒介教育的教学空间。借助新媒体,营造出一种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行渗透教育,在提高他们媒介素养水平的同时也促进其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同时还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校园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质量。
(三)建立新媒体监控机制,构建良好教育环境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在开展媒介素质教育时应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保证高校教育环境的健康。众所周知,新媒体的崛起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良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一定要重视完善信息传播的相关制度,对新媒体信息的传播进行合理引导与监控,从而为高校的媒介素质教育提供良好健康的教学环境。
(四)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新媒体
大学生思维活跃,拥有较强的求职欲望,但也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所以在辨别信息时判断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当下新媒体环境下,海量的媒体信息很容易就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偏差。因此,高校应与时俱进,随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积极引导他们科学、正确地使用新媒体,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甄别能力,使其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时,能够做出最优选择。
【参考文献】
[1]胡焱.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9)
[2]吴勇.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
作者:张晔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第二篇: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高校大学生已成为使用网络媒体的主要力量。但受年龄等的限制,多数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运用,以及对网络舆情的价值判断、信息传播等尚存在认识不足、辨别不准确等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具体探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有效对策,以为高校做好学生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提供关键助力。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舆情;舆情主体;媒介素养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与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促使当今社会日渐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公共信息平台。在此过程中,广大网民不仅是海量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同步传播者,而国家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工作则日益突显出复杂性和挑战性。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各种观点、意见、建议的总和,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1]。在高校环境中,青年学生已成为网络媒体使用的主力军,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工作,也因其所处的环境和舆情主体(高校学生)自身的特性,具有更高的应对难度和复杂性。面对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升其媒介素养,建设高校良好的网络环境,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内容。
一、高校舆情传播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关联性
“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发展至新媒体时代,其内涵延伸为人们面对新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思辨的反应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2]。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主体,其媒介素养与高校舆情传播情况有着不容忽视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媒介素养是公民素质的一项基本组成部分,高校应将对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从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体进行舆情传播的广泛程度、需求度和传播情况来看,传播主体与传播方式、内容、效果之间都会产生较为深刻的相互影响,即良好的舆情传播是促进媒介素养提升的社会前提,而媒介素养的提升又是良好的舆情传播的关键助力[3]。
二、大学生作为高校舆情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作为紧跟时代潮流的年轻一代,总体来看,其能较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但从大学生网络言行表达方式来看,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和阶段性特征。一是在新媒体的强势影响下,网络几乎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但大部分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收信息,缺乏主动思考,且以接受休闲娱乐类信息为主,若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很容易误入歧途。二是青年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的不足,且媒介道德与法律意识也非常欠缺,易造成对舆情研判的不准确,成为虚假信息的网络推手,进而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同时,青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对媒介信息传递的价值观念判断及接收错误,很有可能对其自身的思想认识造成不良影响。三是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存在价值和运作方式,虽有一定了解,却又认识不足,即青年学生能快速接受并适应互联网方式,但还不足以使互联网完全为自己所用,尤其在运用新媒体服务于学生本职、获取学习资源等方面,其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还有待提升。四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取与传播信息,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媒介素养。新媒体形势下,开放、快速、难控的舆情传播特征,促使信息的共享更加及时,也加剧了舆情传播的风险。通过观察一些网络事件的舆情传播状况可知,部分大学生表现出较低的媒介素养,其研判与正确传播舆情的能力不足。五是网络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效应正好迎合了青年学生表达自我的渴望,同时,不断强大的虚拟空间能够满足他们拓展社交、交流观点、彰显个性而又不用惧怕现实冷漠或自闭孤单的心理需求。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中,青年学生参与网络话题讨论和舆情传播的主动意识越来越强,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局限性,学生可能出现情绪化与非理性的传播方式,因此,违反网络法规和道德的现象也时有出现。
三、提升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
基于上述有关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立足国内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实情,本文将有针对性、创新性地从思想引领、心理关注、文化氛围、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对策。一是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念引领,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平台强化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高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生思政教育范畴,即通过辅导员、思政课专任教师等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学生常规工作的开展以及形势政策、思想政治等课程中。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媒体建设(如一些校园公众号、BBS、APP等),积极打造被学生认可的主流校园媒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学生群体普遍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二是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层面,做好媒介素养的教育工作。由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反应在媒介行为上,学生网络言行的表现,不仅是思想观念的体现,也是心理动态的写照,其往往能够反映出他们的性格特质、成长背景、人际交往方式等信息。因此,高校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论坛等相关活动的开展,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并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引导其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心理动态引领大学生良性的媒体适应能力与舆情传播。三是重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的培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样的“线下”校园文化活动,鼓励他们走出宿舍、走出网络,以帮助他们摆脱虚拟的网络世界,从而使学生更加真实、直观地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四是推进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体系化建设,主要包括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及专门化媒介素养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创造机会为开设专门性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提供保障:高校既要引入相关专业、具备理论与技术知识的媒介素养教育教师,同时也要对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进行专门化培训,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高校应有针对性且持续性地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或定期举办讲座论坛,以提高大学生认知媒介、了解技术、辨别信息及传播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尤其可针对重大网络事件舆情传播状况所反映出的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进行深刻剖析,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媒介道德和法律意识。五是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并努力推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与高校舆情传播关联紧密,高校应将其作为育人职责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也与其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言行表达的引导和教育,除高校之外,家庭、社会也应予以关注和重视,并由此促进大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广泛地接受媒介素养教育。
四、结语
本文基于当今社会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和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日益复杂的小环境,从大学生这一高校网络舆情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探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有效对策,并从净化、完善舆情主体的角度,为高校做好学生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提供了关键助力和根本保障,从而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静静.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队伍建设[J].文化学刊,2016,(5):125-126.
[2]王莲华.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08-116.
[3]周乃东,王继文.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与大学生媒介素养关联性研究[J].中国市场,2015,(13):121-123.
作者:魏源 李靖茂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第三篇: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分析
摘要:媒介素养是大众传媒时代高校大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素质。目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严重,造成缺失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原因。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媒介素养;意义;培养策略
1媒介素养的概念
媒介素养最早起源于2她纪代的英国。随着电影,电视,计算机这些新媒介代替传统的印刷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媒介素养从最开始简单的定义:“媒介素养就是使用媒介和解释媒介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衍生成一个发展的概念,它并不简单的词语,而是在不同文化、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都会发生变化的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趋势的变化,媒介素养这一概念也会随之发展。媒介素养这一概念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就我国来说,媒介素养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的研究主要基于翻译和传播外国的研究成果,随着学者和社会各界对于媒介素养的了解和重视,我们的研究转向针对本土特色的媒介素鑛育研究。在大量研读文献资料后,笔者认为媒介素养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继传统听、说、读、写素养之外的能力的延伸,在获取、理解接收各种渠道的信息之启,能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并进行表达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2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目的与意义
随着新媒介的迅速发展,信息大爆炸对于社会备个方面都在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对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如何在面临网络时正确做出判断和抉择,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良好发展,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所在。我们力求通过这种教育培育出具有主体思想和健康批判的能力,能够积极参与信息传播的公民。在文化的发展与进程中,都有一定顺序与规律,媒介素养在我国起初只是被提出,被引进与被介绍,我们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与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将媒介素养教育从自发的学习逐渐引到正式课堂教学中。分析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1)媒介素养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重要角色,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潜在无数我们可以探寻的文化与力量,具有优秀的媒介素养能力为终身学习提供无限可能,人与媒介的互动也将为社会前进的步伐增添动力。2)媒介素养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对于纷繁复杂的网络媒介信息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良好的筛选、转换、批判、应用能力,这些能力也是影响媒介作用效果的直接因素,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是塑造培养具备高效、健康媒介素养人才的无型抓手。3)网络将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区域文化互通有无,在我们眼界开拓的同时也带来一定文化人侵的弊端。西方新闻媒介的垄断更是造成新闻报道失实后果,西方人提倡他们的新闻客观性公正性,但是他们具有很大倾向性与隐蔽性,暗含自己的政治主张,渗透着自己的观念维护现存的支配地位。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的主要责任,维护国家利益,传播正确的民族思想文化是迫切需要的。通过媒介素鎌育普及境外传媒知识,让公众了解隐藏信息里的含义,真正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文化渗透现象。
3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策略
3.1开设相关课程,重视课堂教育
课堂是大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主要阵地,建构良好的知识内容和体系对于媒介素养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学科的专业课与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开设媒介素养相关教育内容,教学内容可以是提升媒介素养的专门课程,也可以是将媒介素养的知识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融合。并关注教材的编撰与实际情况的结合,教材是学生接触知识的最直观工具,但是受现实情况限制,在教学中许多设备不能被应用,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编撰,向学生介绍新媒介知识。借此让学生逐步地获取媒介素养内容,在加以系统地讲述,完整构造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
3.2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媒介素养水平
高校教师是接触学生的排头军,直挪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他们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优秀的师资力量有限,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教育缺口,及时捕捉社会动向,加大投资培养优秀教师的资金和扶持力度,专门培养具备高水平媒介素养的教师。对于条件允许的教师,可以采取到高等院校进行科班学习的形式,专门深造媒介素养专业知识;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可以在休息日统一组织课程教学培训,或者是网络远程教学,学校和社会要大力支持教师的媒介素养的培养。
3.3关注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的自我暗示与努力在学习中是首要因素^首先,教师和社会.要引导学生关注媒介素养,让学生在心里肯定媒介素养的地位,思想上认识到媒介素养对于自身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次,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网络信息,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可以自行组织,为己所用,逐渐享受此过程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水平。最后,自我塑造媒介素养道德。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大学生自身要提高对于不良信息的意志力’虽然他们的自控和把握能力都有一定地发展,但由于他们缺少社会经验,仍需注意规避不良信息对自身的影响。大学生应该自我主动利用网络捕捉社会动态,获取社会正能量,传播阳光和热量。
3.4齐抓共管,共同仓犍良好的媒介素养氛围
家庭和社会是大学生第二个校园,各界要重视建设良好的媒介环境。媒介的进步与发展强烈的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的影响起了模范作用,家长需改变传统观念与思想,重视接受新鲜事物与时俱进,自身学习媒介素养知识,与孩子共同进步。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重视媒介素养培养,加大资金的投人与教育建设。加强网络媒介环境的监管,为学生构造一#全健康的媒介学习环境。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创建良好的媒介素养培养氛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传雛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了教育现代化路程中一^关键部分。为适应新形式,高校教育改革中媒介素鎌育势在必行,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麵介素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培养与社会各界的努力。学生要学会利用网络信息,可以自我获取、选择、批判、利用信息,传播积极有价值的个人观点,逐渐形成良性的媒介素养内容和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洁.义务教育阶段勒中媒介素养课程标准设计研究_以西安市媒介素养课程为例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2]盛明婷.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3.
[3]张舒予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核心理念与教学设计[J].现代远絲育研究,2012
[4]刘津池.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王纯芷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