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间艺术在小学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间艺术在小学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间艺术在小学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

摘要:美术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良好的美术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实现自身素质的综合发展。民间艺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小学美术课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不可或缺,也是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本文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为例,阐述和分析了民间艺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推广与应用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民间艺术;农村小学;美术课堂;应用对策

一、民间艺术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注重形式,忽视课程实质

创新教学形式是当前教育的基本要求,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优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许多民间艺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但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民间艺术又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在各种版本的小学美术教科书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民间艺术种类繁杂,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关注课程的形式大于关注民间艺术本身所富含的艺术特性,忽略了课程实质。特别是农村学校,许多学生没有办法利用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去查阅相关资料,就造成民间艺术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流于表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设计民间艺术课程时,采用的形式与普通课程无异,这便造成了目前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定位存在一定偏差

在既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仍然认为,不管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怎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根本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民间艺术的应用也是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服务的。一些年轻教师在接受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思想比较前卫,但是一些执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基本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既有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如果想要这些教师将全新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从教学本质来看,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定位存在偏差,而教学目标又是教师采取教学方式的主要依据,所以在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目标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从潜意识中排斥民间艺术的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民间艺术的有效应用,显然是面临诸多困难的。

二、民间艺术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策

(一)夯实学生能力基础知识,提高美术综合素养

小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加强小学生的美术鉴赏与实际操作水平,能够为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水平的提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民间艺术作为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了解我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课本中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能够夯实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在遇到相关民间艺术课程的教学时,应采取各种教学模式,挖掘当地民间艺术资源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从身边的艺术学起,知道民间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民间艺术的实际作用,应该将知识教学和能力发展相结合并作为基本教育原则。比如教师在讲解“崇明扁担戏——小戏偶巧制作”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民间艺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具体来说,刚开始接触这些内容的时候,小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所以也不能理解其中的艺术内涵。此时教师可以将民间艺术融入其中,利用崇明灶花、扁担戏和剪纸等民间艺术,重新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这样农村小学生通过直观地感受民间艺术,就会加深对扁担戏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

(二)结合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民间艺术应用的针对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充分结合学科教育的基本特点,在明确具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其较好地融入实际的教学内容之中。因此,每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是照本宣科进行的,而是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适当的变通。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即使是同样的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把握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民间艺术的优势,将其有效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过程,重点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尤其是之前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结合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立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的,合理选用民间艺术形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多彩的剪纸”这一课的时候,就应该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然后合理选用民间艺术作为教学辅助。“多彩的剪纸”一课主要讲解了我国不同地区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相应的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这一节内容的讲解让小学生了解我国的剪纸艺术。

(三)充分应用新媒体新技术于农村小学美术课堂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对于农村学校教育的大量投入,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也成为拓展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法的重要方式。而民间艺术这一广义概念时常令学生不好理解,如果能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例如陕西的特色民间剪纸工艺,南方的小学生其实并不能理解其中所富含的民族意味。而利用课堂的导入阶段展示陕西的特色民居——窑洞,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思考原来还有这样的房子,那房子里贴的五彩斑斓的剪纸作品也就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再通过多媒体微课的形式,将剪纸的技巧用精致的微课进行呈现,大大节约了课堂的时间成本,充分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合当地特色,开发校本民间艺术课程

农村地区学校有它的地域限制,同样也有它的地域优势。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地区的特色,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如把传统手工艺人请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可以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参加研学之旅,深入探究民间艺术背后的故事,然后再回到课堂,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从小就为我国民间艺术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地域的民间艺术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学习自信。例如2016年大热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就充分利用了福建永定土楼的特色,让观影者感受到中国民间建筑设计的博大精深。而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本土民间艺术的挖掘,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体。

三、结语

民间艺术是促进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积极重视民间艺术,强化实践应用,提高小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打破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强化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和丰富性,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促进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喆.现有资源条件下农村小学美术课程实施的研究——以天水地区农村小学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刘相弘.现代民间绘画走进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199-200.

[3]陈蕾.山西花馍在当地中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作者:杨冰洁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螺洲中心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