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间美术图案内涵魅力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间美术图案内涵魅力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间美术图案内涵魅力研究

【摘要】刺绣图案是蒙古族服饰艺术中最为靓丽的构成要素,在柔软的纤维和面料中,图案艺术再现了草原女性的精神世界,构成了蒙古族服饰艺术的图像世界。蒙古族刺绣图案以饱满充实的视觉感受,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审美理想,是一种精神和理想物化了的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缩影。

【关键词】蒙古族;刺绣图案;审美意蕴;文化内涵;传承意义

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是草原文化的精华,表现出草原人民的艺术直觉和天赋,也是根植于草原的一种将美的造型、色彩与物的实用功能融为一体的艺术创造。其精湛的工艺和质朴的匠人精神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蒙古族刺绣图案的审美意蕴

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观念的呈现与延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刺绣是蒙古族民间艺术的精华,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图案取胜,其工艺贯穿了漫长的民族工艺发展史[1]。作为民族服饰的主体工艺,刺绣是流传最广泛、应用最普遍的品种,其应用范围涉及服饰、配饰、生活用具等方面,如蒙古袍、蒙古靴、褡裢、烟荷包、摔跤服、绣花毡、马鞍垫上的图案,都会运用精美的刺绣来表现[2]。民间艺人运用智慧把各种刺绣针法同生活用具的结构和功能巧妙结合,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刺绣作品。蒙古族刺绣图案通过独特的视觉图式对民族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审美意蕴进行表现,深度解析本民族的精神风貌与博大的文化内涵。蒙古族刺绣图案呈现出的审美意识是一种人类最真挚情感的反映,来源于民间艺人对生活实践的积累和认知的升华,并通过艺术创造和一定的形式加以展现。审美是人类对美的审视,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刺绣是艺术创造的过程,也是积累着人们审美意识的过程,是蒙古族人对于美的观念的最直接体现,具有强烈的审美个性。蒙古族女性是土生土长的艺术家,她们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创作完全是自发的,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自由地表达出来。在创作时,她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根据自己内心的意识指引率真地表达情感。她们在头脑中积淀储藏着民族历史所形成的标志性的艺术图像,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升华处理,因此出现了较为统一的蒙古族刺绣图案模式,呈现出连绵无限的审美意蕴。蒙古族刺绣呈现出的审美意蕴是本民族审美理念与民众思想结合的产物,表现出一种艺术的深度内涵,即对生命的敬畏及对自然的尊敬,也正是因为这样真挚的情感表露,使其图案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二、蒙古族刺绣图案的造型特征

蒙古族刺绣图案是一种具有独特意味的图案语言,是源于民间的视觉造型艺术,在民间美术图案中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在其发展过程中,遵循着视觉艺术的规律,并继承了原始美术的实用美学,将实用与审美紧密结合,体现出实用趋向的造物原则。蒙古族刺绣都依附于日常实用物品,图案虽来源于生活与自然,却又超越它们原本的形态。蒙古族刺绣图案是本民族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丰富民俗文化观念的具体呈现,蒙古族女性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把握了自然与生活中美的规律,以实用目的为首要条件,用繁密的针线、繁复的技法表达图案造型,凭借自己的情感在绣品上展开想象,将情感融入作品之中,按自己的理解经营着布局结构。在造型的塑造上不拘泥于形象的逼真写实,而求其意态特征的整体把握,这一点突破了传统的透视、比例关系、时空局限,同时强化了物象的概括性和对内心体验的观照。她们把基本稳定的观念性符号概括为洗练的装饰性图案应用到绣品中,形成了蒙古族刺绣独特的造型法则。各类题材以及不同题材的组合使这些造型极具生命力,通过图案艺术鲜活而生动地表述着她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情感,充分显示了民间艺人的艺术创造力。蒙古族刺绣图案古朴生动、题材丰富、线条流畅、对比和谐、色彩浓烈而庄重,画面极富韵律感,具有很强的视觉装饰性[3]。在图案选择方面,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日月星辰以及吉祥纹样等都可以用独特的形式呈现于绣品上。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图案有犄纹、万字纹、方胜、卷草、鸟兽、五畜、蝴蝶、金鱼、寿字、龙凤、如意、葫芦、云纹、火纹、盘肠等,这些图案既生动舒展又斑斓艳丽,在蒙古族刺绣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纵观其丰富的图案题材,其宗旨要义不外乎是对生存的渴望,对吉祥美满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信仰。这些图案形式优美、内涵丰富,塑造方式充满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造型规律采用纹样的夸张与装饰、符号与象征、色彩的绚丽性等手法对其进行组织加工,借此来表达充满原始、神秘、虚幻、朦胧的观念,给观者以独特的美感和巨大的想象空间。

三、蒙古族刺绣图案的文化内涵与符号性

蒙古族刺绣图案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是民间艺人精心设计和创造出来的极富人文内涵的符号,是一种理想物化了的艺术,体现着本民族文化格调和坚毅的民族性格。作为民间文化符号,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蒙古族刺绣图案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独具象征意味的图像符号,这些图像符号蕴含较高的文化价值。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符号是人与文化相联结的中介,贯穿于人类文化的各个部分。图案作为传递记录民间文化的符号载体,在民族历史长河的流传演变中,通过大众集体意识的渗透作用深入到个体意识中,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并成为大众共同使用的视觉图式。这些共用的视觉图式在民间约定俗成、家喻户晓,具有高度的集体性、传承性,深深地影响了民间的审美活动,使出于同一个文化体系的人一看就知道它的内涵与寓意。蒙古族以某些图案符号为媒介来认识外在世界,其本源是扎根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由最早的图腾符号发展而来的一种极为自由的造型方式,带着人类原始的思维特点[4]。在远古时代,种种自然现象总是让人类感到神秘而恐慌,人们将支配早期人类生活的自然物神化,视其为具有生命、意志、情感、灵性和巨大能力的神灵,从而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对其加以膜拜,希望以此得到庇护,以期获得平安顺遂的生活。这种万物有灵的思维方式统治着早期蒙古人的思想,我们可以从早期的蒙古族图案表现中找到这种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痕迹。比如,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蒙古高原上发现的各种动物图案、红山文化中的玉龙图案、东胡与匈奴的铜饰牌中的动物图案等,这些图案符号是当时生命精神表现超越于生命物质存在的一种努力与尝试,表达了原始社会的精神需求和原始心理。蒙古族刺绣图案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其寓意的内容可以完全自由地表征对象,除了表达视觉所能见到的以外,更重要的是运用符号呈现进入观赏者的心灵。刺绣图案是民族情感表现的符号传达,是以简单的自然界事物比附某种精神的体现。这一特征在蒙古族绣品上得到了最直接、最完整的体现,绣品中经常出现的马、鹿、鹰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象征意义。马是蒙古人最亲密的伙伴,辽阔的内蒙古高原赋予马雄悍的特性,蒙古人认为马能够战胜黑暗和逆境,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也是蒙古人信仰和信念的象征;鹿善于奔驰,且具有神力,在内蒙古各地发现的有关原始狩猎时代鹿崇拜的图像资料也相对较多;鹰被蒙古族视为圣鸟,象征英雄,并且是古老的草原文化崇拜的图腾符号之一,其勇猛刚健、奋力拼搏的精神为蒙古人所钦佩。还有一些典型的纹样都具有各自的象征意义,如犄纹象征五畜兴旺,云纹象征永恒,兰萨纹象征生命的繁衍、万代延续等。由此可见,蒙古族刺绣图案是民间艺人传达情感的符号,通过对符号的重新演绎、转换升华,让欣赏者进入民族文化的璀璨世界。

四、蒙古族刺绣图案的传承意义

如今,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人已无暇顾及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技艺,导致民族艺术资源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和有效的利用。现代化的冲击,正在使传统民间的手艺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在这样的现状下,本土的审美观、价值观被当代文化强烈冲击后逐渐趋于淡化。民间刺绣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导致其传承群体发生分流并萎缩,民间刺绣的发展面临着尴尬境地。基于此,如何传承这一珍贵的民族传统艺术形式,如何让刺绣图案为现代艺术服务,也就成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所关心和思考的问题。蒙古族刺绣图案是艺术设计与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传递着民族的认同心理和文化共识,在艺术设计与教学中对其借鉴与运用是提高大众审美趣味、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教育传承是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传承与发展的必要途径。如高校开设民间美术鉴赏、民族工艺、民间绘画等相关课程,把蒙古族刺绣图案列入校本课程,并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大氛围里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聘请蒙古族刺绣传承人为学生作专题讲座或技艺展示,通过大量的刺绣作品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能近距离地认识蒙古族刺绣图案,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提供理论与技法上的支撑;引导学生在设计与创作中借鉴民族图案的造型手法,结合当代艺术的视觉表现形式对其进行提炼转化,使其在具有民族文化特性的基础上体现出当代艺术的时代性。这种形式既能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对民族民间工艺的创新性开发也十分有利。

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作为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部分,是构成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石。蒙古族刺绣图案造型独特、内涵丰富,是艺术创作者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对其运用与创新,就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海霞.中国最美刺绣——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

[2]阿木尔巴图.蒙古族民间美术[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3]阿木尔巴图.蒙古族图案[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4]阿木尔巴图.蒙古族美术研究[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作者:杨佳 单位:内蒙古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