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皖东民间艺术“凤画”的传承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皖东民间艺术“凤画”的传承与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皖东民间艺术“凤画”的传承与发展

程式特征是民间艺术得以传承的依据,以皖东地区的民间绘画“凤画”为例,往前追溯及往外追溯在更早的历史时期及凤阳的绘画圈以外,应不乏以凤凰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只能看做一般性的凤凰题材绘画,而“凤画”能独具一统,延传至今有赖于其独特的程式。从目前传承的结果上看,凤画具有这样一些程式特征:在造型上,凤画中的凤凰具有“蛇头,龟背,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的形象。这种造型与一般意义上的凤造型是有所不同的。《尔雅•释鸟》中记载凤凰为“鸡头,蛇颈,燕领,。龟背,鱼尾,五彩色,六尺许。”这种区别正是凤画能够形成独立画种的原因之一。在设色上凤画以工笔重彩的用色方法为基础,融入了民间浓艳的用色风格及年画画风。在色彩表现上有“五彩,素彩,水墨”的手法,以俗艳为特征。在题材上形成了丹凤朝阳,百鸟朝凤,

龙凤图,百鸟献寿等固定样式。反溯历史,凤画能独立成画种并形成和发展至少需要如下因素。第一、这种绘画形式在产生之初必然具备了一般绘画之外的内涵和样式特征。第二、这种特征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保留下来。第三、这种特征必须反映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民间美术的流派与主流画派的传承动因有所不同。主流艺术大师的艺术光辉足以照亮历史。而民间艺术家的光芒必然无法与大师相比,后人守住其艺术成果的动因是地域文化背景。于凤画而言这种背景可以称之为“凤”文化。因为自明朝以来凤阳这块土地就与凤凰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凤画实质上是“凤”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反映了凤画这种民俗艺术背后是一种对“凤”的宗教情怀和民俗情节。

从这三个层次来看凤画成型过程是老艺人在“凤”文化的影响下,利用“凤”文化的特点融入工笔创作,形成特点代代传承而来。程式成就了凤画,在特定条件下也会束缚凤画的发展。对于民间艺术而言,程式能使其生亦能使其亡。主流艺术更容易与时代变革相趋同。可是这种社会背景的转变对民间艺术而言却可能是致命的。当程式不适应时代时,抛弃程式等于抛弃民间艺术本身,而保留程式亦会举步维艰直至山穷水尽。这正是凤画在当代的实际处境。可见,处理传承问题就是处理“程式”的“去与留”、“变与守”的问题。首先,必须认识到程式也是动态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程式。纵观凤画及整个美术史。传承与坚守不等于一成不变。我们所看到的凤画程式也是在凤画六百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

过分强调程式的“不可变”导致了当代部分凤画艺术家对“真凤”、“正统”的固守。不同凤画家在相互评价时看的最重的就是所画的凤凰是否正统。这种静止的态度只能加速这一画种的衰老乃至死亡。但是,程式的变与不变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如果把握不准方向创新很容易使凤画面目全非,最终出离凤画。这种结果对凤画而言仍是死亡。处理这种矛盾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是艺人们要着力发掘的关键。其次,凤画程式的变化要有原则性。这个原则是它的根——在“凤”文化上做文章。一方面要深挖“凤”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只要使能体现“凤”文化这个核心创作形式就可以大胆求新。即使有了一些凤画“正统”以外的东西亦未尝不可,只要能反映凤阳的地域文化风貌就是好凤画。一些凤画家做出的努力和探索所取得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种创新的可行性。比如画家吴德椿《大包干•凤还巢》就是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另外,程式的探究一定要在深度上,内涵上做文章。民间艺术的属性决定了他不宜在广博上过多发展,所以更要在精深上做文章。相对而言很多民间艺人所创作的凤画底蕴并不算深厚,部分画家仅仅以继承了一些“正统”样式为满足不求甚解,这就使本不深厚的根基越来越浅。这也正是凤画缺少精品的原因。所以说追求艺术上的精深,技法上的精致是我们当代凤画家该做的一件实事。我们应该把用在“真凤”“假凤”上的精力转移到画面的艺术水准上去,毕竟决定一幅画优劣的是它的艺术性而不是凤的“真”“假”。凤画艺术虽然土特但绝不能粗陋,我们必须用求精深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它。时下,一些凤画名家也正在作着这方面的努力并作出了成绩。

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艺术的观点,凤画艺术家应积极的主动地把握时代机遇,为传承地域文化弘扬民间艺术做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自己的力量。近年来,凤画艺术家走出国门展演、作品被国家及世界机构的收藏,在他们的努力下凤画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我想只要能深挖“凤”文化,立足地域,立足百姓。求真求精凤画艺术的光大必会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承.凤阳凤画艺术特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1):180-181.

[2]李乔.安徽非遗民间美术“凤阳凤画”发展与创作现状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3):36-37.

作者:李巍 单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