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艺术设计课程中民间艺术的价值与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艺术设计课程中民间艺术的价值与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艺术设计课程中民间艺术的价值与应用

摘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所需要改进的方向,论述客家民间艺术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在艺术设计实践课程中的价值。文章以客家民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及其造物思想的角度来指导设计类实践课程的开展和改革,最终达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技法表现能力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客家民间;艺术资源;艺术设计

民间艺术与民俗和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它经过长期的创造、积累、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是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南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资源,它植根于赣南地区,它具有强烈的赣南地方特色和美学价值,真实地反映了赣南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情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1赣南客家民间艺术的特点与现状

赣南客家民间艺术的浓厚地方特色反映了赣南客家人的艺术感受和审美趣味。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快,城市化进程加速,年轻人对民间艺术失去兴趣,导致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失去了生存土壤,正在逐渐衰落,而民间艺术也由于缺乏创新,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日益边缘化。赣南客家民间艺术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严峻挑战,目前,虽然赣南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导致了民间艺术传承的缺失,许多传统技能面临着消失。

2客家民间艺术资源融入艺术设计实践课程中的必要性

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又由于专业设置和盲目扩招等原因,对设计实践课程在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未受到足够重视,目前依然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目前,艺术设计教育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大都借鉴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教学模式。在迅速拉近与世界先进的教育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多的问题,如过分追求国际化的表达方式,而忽视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本土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的吸收和发展。由于缺乏对民间艺术资源的深入研究,设计专业的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过时”和“老土”的标签里,陷入了为了追求所谓“国际范”而生搬硬套国外文化元素的窘境。导致设计出的作品往往千人一面,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时,逐渐意识到设计教育既要保持现代艺术视野,同时也要理解和传承传统民间艺术文化。高等教育开始重视全面的文化素质教育,艺术设计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进行培养。相关专业学生在掌握设计知识和技巧,提高审美能力、设计和创作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民族文化的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所以,艺术设计的教育必须扎根于民间艺术的土壤中,将民间艺术资源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客家民间艺术的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将赣南客家民间艺术资源融入艺术设计实践课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客家民间艺术,有效激发学生弘扬和传承客家民间艺术,实现客家民间艺术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有效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本土意识,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传统艺术素养;有利于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理念,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3艺术设计教育中引入客家民间艺术资源的价值

民间艺术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为教育界所重视,李砚祖先生认为民间艺术在设计艺术中它独具魅力地为诸多现代艺术设计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甚至可以说民间美术既是现代设计的“源”,也是“头”,它们之间应是一种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连接、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关系。[1]客家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多样、风格多样具有吉祥意蕴,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和灵感来源。

3.1有益于提高艺术设计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客家民间艺术是在客家地区这一特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客家人的生存哲学和生活方式[2]。理解在民间艺术背后形成的造物思想对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客家民间艺术的语言一直在追求生活和生命,是既具有艺术性和生活性,又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赣南民族生活的习俗和审美观念,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客家民间艺术具有人文情怀和纯粹而简单的象征视觉语言以及独特的审美视角,赣南民间艺术从形式的隐喻象征到色彩的搭配,都体现了赣南客家民间艺术家的创新能力。在“平淡处见神奇”是客家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手法对生命和生活的渴望无处不在,总是使用积极的形式来揭示或追求他们对美的追求[3]。在赣南客家地区传统民居为代表的建筑艺术和客家服饰吉祥纹样所表现的题材大都取材于客家人日常生活的事物、通过夸张、重构和重复等艺术手法创作出新的视觉体验。如客家服饰中常见的花蝶图案,就是把花和蝴蝶结合在一起使蝴蝶和花结合成一体而形成是花非花是蝶非蝶的艺术效果。这些原创的艺术资源反映了人们的内心愿望和生活理想,它保持了生活化和世俗化的特征,体现了自然的审美趣味,其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需要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继承和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只停留在对民间艺术形象外在表现的层面,而对民间艺术笼统的大而化之的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只能让学生停留在模仿和再现的层面,我们的设计教育关键是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除了造型样式和色彩搭配的外在表现方面还要对于其形成背景和起源发展过程进行思考和再设计。让学生学习掌握用象征与寓意表达思想之美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赣南客家民间艺术家将客观事物与主观思想相结合,将看似无关的事物结合起来,效果是新颖独特的[4],如桃李柿同树,太阳和月亮同升,春夏秋冬同现等,这些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加工,可以创造一个能够更多地表达人们意愿的载体,它们都象征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它来自生活,高于生活,这种大胆的组合方法对今天的艺术设计教学很有价值。许多艺术形式是历代赣南客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大自然的原始想象和创造力,这种基于自然崇拜的思维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正是艺术设计教育所需要的。

3.2有益于提高艺术设计学生的造型能力

民间艺术造型来源于生活,其产生和发展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倾注了创造者的质朴情感和对生活意象的再造和升华。它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感和精神世界,具有强调个性的夸张,突出造型的特征,并将其简化为艺术再创造是民间艺术造型的变形方法。赣南客家的民间艺人通过简洁、自由夸张的造型语言,重现他们所看到或感知的事物,不管是对自然物体的描述还是对自己生活的记录,都是通过这种自由、灵活和质朴的造型语言来表达的。赣南客家民间美术的图形由点、线、面组成,采用高度概括、变形和夸张的造型,运用对比统一的形式美来表现。赣南客家民间艺术的独特造型理念使赣南客家民间艺术的构图与造型具有自己的结构逻辑,如对称与均衡、条例与反复、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等形式规律。赣南客家民间艺术的造型特征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参考,这种简洁明了的造型理念应用于艺术设计形式思维培训,可以提升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风格的民族化。通过不断提炼其精华,提高艺术设计学生的民间艺术元素的运用能力。因此,将赣南客家民间艺术资源引入艺术设计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造型能力,加深对赣南地区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提高其审美能力,对学生学习创意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3有益于提高艺术设计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赣南客家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源泉[5],其色彩在现代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凸显了民族文化精神,是深化设计语言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赣南客家民间艺术作品色彩的高度概括特征与色彩在艺术设计作品中的应用是一致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色彩是赣南客家民间艺术重要的部分,赣南客家民间艺术的色彩往往饱满、单纯、明快、简洁、艳丽、清新,多是采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装饰效果更加强烈。赣南客家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主题广泛,色彩搭配大体形成了温暖、纯净、简约、质朴、俊秀、自由的特色和艺术魅力。在赣南客家民间艺术中纯色、互补色和对比色是主要用色方法,大量作品也体现了这种色彩氛围。赣南大部分的客家民间艺术作品主要表达了吉祥庆祝的愿望。赣南客家民间艺术的使用的色彩往往都包含有寓意的。大红喜字、红衣服,红蜡烛,红对联和客家福字等都表明红色是喜庆的象征。现代设计追求醒目、个性的视觉冲击力。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色彩具有吸引注意力的作用。设计作品向观众传达信息,色彩表达是重要因素之一,那么赣南客家民间艺术的强烈装饰色彩就具有这种魅力。如果当代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这些色彩的运用规律,对推动艺术设计专业的传承民族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艺术设计中使用民间色彩既反映了色彩的构成,也体现了传统民族文化和美好的象征,这正是赣南客家民间的艺术色彩的魅力。

3.4有益于推动客家民间艺术的传承,学校办学特色

艺术设计教学需要特色,客家民间艺术是一种很好的资源[6]。赣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艺术比较发达的客家地区。它在书法、绘画、民间工艺、居住文化和民俗文化方面具有很好的客家特色。例如,木雕、竹雕、石城砚台、会昌藤编、客家扎染和刺绣等民间工艺,写实尚意、巧夺天工、制作精良、被世人视为珍宝;建筑史上熠熠生辉的赣南客家围屋等民间建筑;形式多样的地方戏曲,有赣南采茶戏、客家古文、兴国山歌等,都可以很好地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中。将赣南客家民间艺术资源合理地融入艺术设计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客家民间艺术,有效激发学生继承客家民间艺术的意识[7]。赣南客家民间艺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整合,不仅有利于客家民间艺术的推广和传承,也有利于客家民间艺术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更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是促进高校教育形成地域民族特色的必由之路。

4结语

民间艺术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也是一种民族形象。区域民间艺术形式多样,民俗风情浓厚。艺术设计实践课程与地域民间艺术的融合,可以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和视觉审美能力;当地民间艺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记忆、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情感,热爱当地艺术,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习和传承民族特色的文化,使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林爱芳.新时期客家传统民间工艺的利用与创新[J].嘉应学院学报,2011(3):20-23.

[3]白晓剑.客家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0(12):52-53.

[4]刘利霞.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应重视地域文化因素[J].教育与职业,2010(15):114-115.

[5]韩晓龙.民间美术在现代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合及传承[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2):60.

[6]张海军.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整合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127-128.

[7]涂朝娟.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J].大舞台,2012(9):213-214.

作者:张文 谢娟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