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析纯朴粗犷的民间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析纯朴粗犷的民间艺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析纯朴粗犷的民间艺术

摘要:山西民间刺绣散发着清新、自然、活泼质朴的乡土气息,其视觉艺术展现出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与地域风情。文章从山西民间刺绣的题材内容、造型方法和配色艺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山西民间刺绣;视觉艺术;艺术审美

刺绣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炎帝、黄帝等上古帝王时期,据《尚书•虞书》记载舜命禹制作章服,舜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此为“天子衮服十二章”的来历,刺绣中的十二章纹样是已知最早的刺绣纹样,这些纹样都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如,日月星辰象征照临无私,山象征稳重镇定。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刺绣艺术的创作思想:“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①

一、山西民间刺绣的审美特性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最早发源地,悠久的历史也促使山西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山西民间刺绣诞生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承载着普罗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刺绣在民间生活用品中随处可见,门帘、坐垫、桌布、鞋垫、被面、手套、枕套、荷包、手帕等上面都有心灵手巧的妇女们绣制出的精美图案,这些作品纯朴率真、色彩鲜艳丰富、针法灵活多变、造型夸张独特、手工灵巧细致,是山西民间艺术的瑰宝,是民间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山西民间刺绣是三晋文化与民间艺术风情的体现,受到山西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影响展现出一种纯朴、粗犷、热烈的艺术特色。晋绣的历史宛如山西的历史一般源远流长,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浓艳、丰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山西民间刺绣艺术便扎根于这片优渥的土壤,受到山西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民俗文化与思想内涵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成长为瑰丽灿烂的民间艺术奇葩。《诗经•唐风•扬之水》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绣”即描述了当时唐地山西的精湛刺绣艺术。

二、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特点

(一)山西民间刺绣的题材与内容山西民间刺绣题材广泛,是古代劳动妇女凭借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加入丰富的想象而创造出的生动又独具特色的刺绣图案。在她们的创作中取材十分广泛,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典故,舞台戏剧都能够成为创作内容。主题也丰富多变,喜鹊登梅、松鹤延年、鱼跃龙门、莲生贵子、百花争艳等等都深受百姓们的喜爱。弗朗兹•博厄斯《原始艺术》中写道“表现艺术的作用并不是单纯靠其形式影响人们,而是靠内容,甚至主要是靠内容发生作用,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使得表现艺术具有感情的特色。”山西民间刺绣主题承载着妇女们内敛而细腻的情感,具有象征意义。在山西民间刺绣中吉祥动物图案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以瑞兽为主的麒麟、蝙蝠、鹤、羊等动物由于谐音和外形代表了吉祥富足、健康福寿等寓意,在婚丧嫁娶、年节宴席等民间活动中经常使用。例如龙凤合体象征龙凤呈祥,是阴阳结合的暗喻,十分切合古人对繁衍后代的期望、鸳鸯象征夫妻恩爱和顺、鱼谐音“余”象征连年有余。在山西民间刺绣中动物图案多与植物图案组合,如《莲年有鱼》(图1)和《荷花》(图2)图,主题不同但是主要元素相同,鱼与荷花相依相生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山西民间刺绣主要植物元素有荷花、梅花、石榴、牡丹、葫芦等。荷花是纯洁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也是民间妇女们所喜爱的,又因莲蓬多子,也有多子多福的寓意;牡丹花瓣繁复艳丽象征富贵;葫芦藤蔓连绵象征繁衍。据传,在尧都平阳一代出现了最早的音乐活动,记载在《吕氏春秋•古乐》中。歌舞音乐的发展也促生了戏曲的繁荣,山西戏曲历史文化遗迹十分丰富,如彩陶百戏楼模型、汉墓的歌舞陶俑等。在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年代,听戏看戏成为了山西人唯一的精神生活,只要某一村庄演一台戏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来看戏,他们善于品戏评戏并且从戏中获得历史知识、学习分辨忠奸善恶,开阔眼界,可以说戏曲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因此戏曲成为了山西民间刺绣的一大主要内容,妇女们一边欣赏台上的戏曲,一边做着手中的绣活,为了保留住台上最为经典的情节,她们把演员的动态神情、衣物配饰借鉴进来,再加入自己对戏曲的认知与对美的理解,创作出的戏曲刺绣既美观又极具纪念意义。在山西民间刺绣中几何纹样与文字图案也占据很大部分。几何纹样源于编织物的结构形式,编织物与其他器物接触而产生印痕,因此人们受到启发创作出了几何纹样。民间妇女们对自然形态的物体进行归纳、分析和提炼,形成了固化的特定图案。常用的纹样有圆点纹、矩形纹、波浪纹和三角纹等。常见的文字有“福、禄、寿、囍、招财、进宝”等吉祥字样。除了纯文字的装饰还会将文字图案化,是民间妇女们对于图形的巧妙处理。

(二)山西民间刺绣的造型方法山西民间刺绣是实用性与装饰性完美结合的民间艺术作品。劳动妇女们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将所见与所感通过灵巧的双手绣制出来。在她们的艺术作品中倾注了对生活的体会和感悟,主要造型手法有夸张变形、抽象变形和适形变形。1.夸张变形“艺术即是夸张”表明夸张的手法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艺术家用夸张手法表现作品主题,用变形表现作品形体。苏轼论画名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指艺术表现不应该只停留在形似之上。在艺术创作中应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做到变形有方、夸张有度。从青铜器到金银器皿、玉雕、玉器等工艺美术品的纹样造型中可见民间艺术家们对使用夸张变形手法的游刃有余。山西民间刺绣大胆吸收这些工艺美术品的造型特点,将自己所见的植物、动物、人物等元素先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简化、平面化,不受实物束缚来表现主题与特征。在造型上重神不重形,保留基本特征的同时大胆变形夸张,加上明快的色彩搭配,创作出简洁美丽的刺绣图形。2.抽象变形抽象变形手法是概括造型最常见的技法,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道:“由艺术概念的统一所导致的简化性,决不是与复杂性相对立的性质,只有当他掌握了世界的无限丰富性,而不是逃向贫乏孤立时,才能显示出简化性的真正优点。”在我国传统装饰图案中抽象变形手法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从自然界中观察到一个事物,通过想象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现实物体的形象,平衡繁简关系,用简单的图形表达丰富的内容。山西民间刺绣图案中使用这种造型方式创造出了许多灵巧生动的形象。3.象形与适形民间刺绣的实用性,决定了使用地方的不同其图案也应相应调整以适应整体形式的需要。例如衣服领子、袖口、小孩围嘴、老虎鞋等,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中需要进行适当变形,使图案与绣品轮廓相吻合。如图3虎型围嘴,又称“涎衣”,通常为圆形,后颈开口。这件围嘴以虎为形状,虎是力量与勇猛的化身,《山海经》中记录了“虎食百鬼”的传说,虎型图案使用在此处意味驱邪去病,消灾免祸。为了适合围嘴的轮廓,将虎身适度变形贴合整体形式,使绣品活泼生动,又充满童趣;再使用装饰边框填补空余部分,增加作品装饰感。图4为《凤穿牡丹》团花刺绣,凤凰象征太平吉祥,牡丹为花中之王被称为富贵花,凤凰与牡丹共同组合蕴意“吉祥富贵”。图案元素集中,凤凰与牡丹不分彼此,大小位置分布均匀,将主体布置好以后,通过添加不同大小形状的牡丹,使画面饱满适应绣品轮廓。

(三)山西民间刺绣的色彩艺术1.色彩的装饰性山西民间刺绣色彩鲜艳亮丽、浓艳热烈,配色自成体系。山西刺绣色彩使用种类不多,强调用色少而精巧,通过把握用色节奏,调节用色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来起到丰富和谐的视觉效果。用色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幅作品的第一印象。山西民间刺绣用色有很显著的特征,通常使用黑、白、红、蓝、黄五色为基本色,强调纯色对比,平衡对比与和谐,注重装饰效果。以色彩艳丽为美的山西刺绣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色彩使用规律。首先,对比色。只有调和没有对比缺乏精神,只有对比没有调和不统一,借助色彩的冷暖对比,通过调整色彩的面积、形状,以其中一种色调为主,再使用小面积的对比色来陪衬和点缀,使整体色调和谐统一。如图5山西忻州地区荷包刺绣《伏羲女娲》,在黑色底上施以黄色、红色、白色的浅色丝线,绣制出作品的主体元素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又添加了少量的紫色与深蓝浅蓝做调和绣出细节,搭配大面积白色的边框,辅以红色色块作为点缀,使整个荷包色彩对比强烈,沉稳大方又不失活泼可爱。其次,使用黄色、白色、黑色绣出元素的边框,如图6画面色彩使用很少,但是用相同的色彩不同的色块分散在不同的位置,既不孤立又不过于统一,使用绣线做边框调和绣品的色彩,增强装饰性的同时使整体更加和谐。2.色彩的象征性山西作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也深受我国传统五行五色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色彩的象征性与传统哲学观、伦理道德观相融合,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与政治观念,表现出中国传统礼教和等级制度。五行五色观念依阴阳五行而生,在漫长的历史中渗入民间,在发展中使色彩多了人情味。色彩是艺术与设计中重要的传播情绪、表达思想的媒介。山西人纯朴敦厚不善言辞表达,因此刺绣作品就成为了民间妇女们寄托情感的媒介。

三、总结

山西民间刺绣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在没有接受过美术教育的情况下,只是通过用心的观察与模仿总结出一套有规律可循的创作思路,这样的思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而言,山西民间刺绣紧扣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图案创作符合图形创意理念、色彩搭配把握变换尺度、题材选择具有象征意义。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刺绣艺术已经失去原有活力,但是依旧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其构成方式、艺术风格依旧能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张青,段改芳.山西戏曲刺绣[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

[2]薄松年,段改芳.中国民间美术全集4山西图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3]张钰婕.山西民间刺绣色彩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3.12.

[4]周欢.试论山西民间刺绣艺术的特征与传承[D].太原:山西大学,2013.

[5]王宇.山西民间刺绣动物图案的艺术特征[J].山西档案,2018(5).

[6]杨育樟.浅谈山西民间刺绣艺术[J].文物世界,2009(5).

[7]张繁荣.浓艳热烈的纯色装饰——山西民间服饰刺绣色彩艺术的基本特征[J].装饰,2011(11).

[8]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刘金河 肖敏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