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油画中的民间艺术元素借鉴与转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油画中的民间艺术元素借鉴与转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油画中的民间艺术元素借鉴与转换

【提要】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中国油画的民族性一直是困扰中国油画界的难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通过重点对当代中国油画发展困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认为将中国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到油画创作不仅能促进民间艺术的当代转换,而且有助于中国油画民族化道路的探索。

【关键词】民间;艺术;油画

一、中国民间艺术及其美学特征

中国民间艺术起源和流传于中国民间,是历代劳动人们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和审美的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形态。民间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艺术包括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艺术形式;狭义的民间艺术指的是造型艺术,比如民间剪纸、年画、刺绣等艺术形式。中国民间艺术与民众的生活方式、民族信仰和审美喜好密切相关,是人们在物质和精神领域的反映。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造型艺术。民间艺术扎根于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总的来说,民间艺术体现出如下美学特征:一是形式特征。在形式上,中国民间艺术多以剪影和条纹的形式呈现。中国古代先民一般都习惯在剪影的图式上通过增加条纹来表达某种信仰和观念,比如在陶器上用几何鱼纹来表达生殖崇拜。二是内容特征。其内容主要涵盖教育、驱邪和祈福。例如墓室壁画孝子图对孝道的提倡;钟馗形象显示民间驱邪的观念;莲花和鲤鱼的图案用来祈福“连年有余”等。在中国的民间剪纸、年画和帛画等艺术形式中都广泛存在着这些主题。三是地域和民族特征。由于同受华夏文化的影响,中国民间艺术具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又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民间艺术又有自己的个性。比如朱仙镇、桃花坞和绵竹等地的木版年画虽同属一个艺术门类,但是在技法、主题和观念上又各有特色。四是审美特征。中国民间艺术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的理解。在造型上追求“圆、大、全、美”;在构图上多采用对称的方式;而在色彩上多采用鲜艳饱满的大红、深蓝和明黄等颜色。这些都显示出中国民间艺术独特的对称美、机趣美和色彩美的特征。

二、当代中国油画发展困境分析

油画在中国是西方“舶来品”,从明朝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将油画带入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20世纪初西学东渐和“85思潮”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后,中国油画深受西方油画技艺和观念影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这蓬勃发展背后,又显示出一定的矛盾性,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西方油画历史悠久,在油画语言、技法和观念等方面都相当成熟,中国油画家在本土无油画传统继承的情况下,对西方油画的语言、技法和观念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借鉴和吸收。在“85”时期,中国艺术界流传的“中国艺术界用短短十年将西方一百年的艺术通通过了一遍”,其中就包括油画艺术。在西方艺术的影响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油画的确取得了长足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艺术界加速了融入国际艺坛的进程,中国油画也在国外大放异彩,拍卖价格屡创新高。然而另外一方面,在繁荣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艺术家急功近利,在对西方的油画模仿的时候生搬硬套,导致油画创作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出名的艺术家对既成的图式产生依赖,自我抄袭泛滥;还有一些艺术家为了走向国际,刻意迎合西方的艺术制度,贩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导致民族身份模糊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国油画的正常发展。但是归根到底,其实还是困扰中国油画多年的关于建构中国油画的“民族特色”的问题。无独有偶,早在20世纪20年代林风眠先生就说过“整理中国艺术,理解西方文化,融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到今天差不多快过去一个世纪了,这个问题我们依然还没很好地加以解决。不过幸运的是,中国油画界有远见的画家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将中国民间艺术元素借鉴和转换到当代油画创作中,对油画的民族性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

三、中国民间艺术与油画的关联性分析

中国民间艺术和油画同属人类的精神产品。但是由于地域、历史、文化和面向的人群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两种艺术在材料、技法、题材和表达的内涵都有所不同。如前文所述,中国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性、娱乐性和集体性等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西方油画起源于15世纪之前的蛋彩画,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宫廷贵族。在明清时期,利玛窦和郎世宁等传教士将油画带入皇宫,再经20世纪初“西学东渐”及过后的文化浪潮,西方油画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但是油画接受的群体集中在知识分子和上流社会,创作的主体也主要是专业画家。尽管中国民间艺术和油画表面看起来存在天壤之别,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诸多关联性,具体表现在:一是两者都是通过艺术媒介反映现实世界——不管是客观的还是非客观的,并且都表现人类的内心情感;二是两者都具有对现实的模仿性,并且都经过了创作者的再加工;三是两者都或具有认识功能、或教育功能、或审美功能。所以,中国民间艺术和油画貌似相去甚远,其实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如果利用一定的艺术手法,是可以将中国民间艺术的技法、图式、题材和思想融入油画,创作出具有民族气质的油画作品的。

四、中国民间艺术元素对当代油画的影响

通过上文对中国民间艺术与油画的关联性分析,已经为我们论述中国民间艺术对油画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民间艺术对当代油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当代油画通过对民间艺术的题材、图式和观念等进行挪用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绘画语言和观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是中国油画对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的借鉴。大多数中国民间艺术具有夸张变形、整体概括和幽默诙谐的特点。例如东汉时期的《说唱俑》就体现出了这些特点。《说唱俑》刻画的是一个身材矮胖的表演者,左手抱鼓,右手拿槌,右足上翘,张口嬉笑正在说唱的情景。整个俑身造型概括、夸张变形,给人恣意娱人之感。在对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的借鉴上比较突出的有罗中立和顾黎明等画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中立就开始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进行乡土现实的绘画创作,尤其在原始表现主义这类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创作了诸如《过河》《草垛》《春晓》《清溪河》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罗中立吸收了泥塑和剪纸等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在他的画面中,男性身强力壮,女性丰乳肥臀,充斥着原始、稚拙、粗犷和淳朴的乡土气息,体现出对原始生命力的赞美。二是中国油画对民间艺术色彩的引用。色彩在中国民间艺术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是特定时期经济文化、民风民俗和习惯信仰的产物。民间艺术的色彩与民间阴阳五行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象征和神秘主义性质。比如在唐代,黄色是天子的象征,故龙袍采用黄色,其他官员和老百姓如果穿黄色服饰,那是犯忌。再比如中国民间的年画,多数以大红和大紫为主色调,色彩鲜艳饱满,这一方面是为了烘托节日的热烈喜庆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都是中国民间阴阳观、民风民俗和审美观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对中国民间艺术色彩的借鉴。董希文和王沂东是典型代表。董希文是我国的油画大家,他将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融入油画中,对中国油画的民族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在《开国大典》的色彩应用上,他借鉴民间壁画和装饰画的用色观念,大胆以碧蓝、深黄和大红作主色调,并且掺入绿、蓝、棕等色彩作调和,使整个画面庄严肃穆和富丽堂皇,大国气派流溢画面。三是中国油画对民间艺术传统图式的创新。中国民间艺术的传统图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以表达特定观念和意愿的手段——例如用来祈求财源兴旺,或者健康长寿等。创新中国传统图式在中国油画界例子也不少,比如吕胜中的《大公鸡》对中国传统年画中“大公鸡”图式的借鉴,顾黎明的《门神》系列对中国传统年画中门神形象的挪用,王沂东的新娘系列中“新娘”形象对民间剪纸和刺绣图案的转化,陶宏的佛像和菩萨形象的创作对中国传统宗教绘画图式的再生,等等。这些油画因为传统民间艺术图式的融入,增强了作品的寓意性,体现了传统与当代的完美结合。通过以上分析得知,中国油画对民间艺术的借鉴与转换并没有局限在哪一个单独的艺术门类,而是只要对油画表达有利的都在其学习的视野,遍及木版年画、剪纸、泥塑和刺绣等,中国民间艺术成了滋养油画创作的肥沃土壤。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宝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中国油画在走向国际艺坛的时候,油画的民族性问题也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如果中国油画界能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研究,将中国民间艺术的元素借鉴到油画创作中来,这样不仅能实现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当代转换,而且对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探索也是一种可贵的尝试。

作者:黄常春 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