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探究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广府民间艺术概况、广府民间艺术传承的现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融入广府民间艺术的意义与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广府民间艺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相结合提供一定的思路与路径,目的是助力本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办出地方特色,为培养新一代广府民间艺术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广府民间艺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意义;对策

广府民间艺术既有质朴而深厚的人文内涵,又有独特的民间亲和力[1],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能为广府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与源泉。本课题研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融入广府民间艺术的意义与对策,有助于本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办出地方特色,为培养新一代广府民间艺术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1广府民间艺术概述

广府民系是广东省三大民系之一,珠江三角洲是最具代表性的广府民系文化核心地区。广府民性的主要特征是重商性、开拓性、凝聚性、精明灵巧[2]。广府民间艺术承传中原文化,亦保存有百越古族的独特遗风,也因地处沿海,受外来文化影响,造就了广府地区民间艺术具有包容兼并、重商务实、中西融合的特质,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蓬勃发展景象。广府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传承久远、种类繁多,包含了民间工艺、民间美术、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多种门类。其中,“三雕一彩一绣”木雕、牙雕、玉雕、广彩、广绣享誉全国;广州榄雕与光福核雕、潍坊核雕为中国传统核雕三大流派;佛山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的年画齐名;肇庆端砚传统技艺在全国名列前茅;佛山剪纸、新会葵艺、南海藤编、香云纱染整技艺等广府特色手工艺,使广东成为我国工艺品的重要产区与出口基地[3]。另外,粤剧辐射全球,受到世界华人的喜爱。醒师习俗历久不衰,是群众自娱自乐、练舞强身的游艺活动。广府民间艺术,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形象生动的反映,依附于传统民风民俗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团结了民众,潜移默化地生出乡土情结,并上升为爱国热情。广府民间工艺、民间美术提升民众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舞狮、舞龙等民间舞蹈,培育了人们团结的集体精神;广府民间音乐、粤剧等既丰富了人们的闲暇生活,也传播中国传说、故事,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

2广府民间艺术传承的现状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文化精神表现出疏离和陌生。由于缺少原生态环境的土壤滋润,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呈整体性衰败的现状。人们对于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漠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广府民间艺术也不能例外。佛山剪纸、广绣、广彩、广府木雕等等广府民间艺术在青少年一代中发生了文化断裂。这种现状来自我国教育对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忽视,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在对年轻一代进行传统文化传播方面做得十分欠缺[4]。要改变广府民间艺术传承中青黄不接的现状,除了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政策扶持、保护好现有的广府民间艺术传承人之外,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在学校教育中要体现出地方的传统文化、广府民间文化,这就需要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承担起教育的责任。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多以西方艺术教育模式为主导,导致其无论地域差异如何其专业课程设置实行几乎统一标准模式[5]。据了解,因课程设置中缺少或者仅有少量本土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等内容,本地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对广府地区的民间艺术知之甚少。广府地区民间艺术高等教育的现状已远不能适应当前本地区对广府民间艺术人才的需要。传承民间艺术所需人才,包括教学人才、研究人才、管理和领导人才等。广府民间艺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广府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所以在大学里应加强对广府民间艺术的研究,并在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其了解、认识、喜爱并应用,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在传承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2005年10月,暨南大学与佛山市政府签订了“校市全面合作”协议,将“佛山木版年画艺术”和“佛山剪纸艺术”两项佛山非遗列入了产学研合作项目。这份协议是广府民间艺术等非遗进入广东高等教育体系的开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对民间艺术人才的需求。

3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融入广府民间艺术的意义

(1)经济意义:本课题研究广府地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如何融入广府民间艺术文化特色,有助建立高校办学特色,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2)文化传承意义:在我国已公布的四次非遗名录中,直接与美术学科密切相关的项目,民间工艺占17.6%,民间美术占8.9%,说明美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6]。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要在工作岗位上承担传播文明和正确的价值观的重任,因此,学生们需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本土的民间文化与艺术有良好的认识和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对民间艺术等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高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所需肩负的文化责任与使命。因此,本课题研究如何将本土广府民间艺术的精神内涵与形式特征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注重广府民间艺术的教学传承,能使学生从各个方面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学生毕业以后成为热爱民族文化的艺术设计人员,在今后艺术设计生涯中能够融入广府民间艺术包容兼并、重商务实、中西融合的特质,能创新运用、传播广府民间艺术,为艺术与设计注入传统之美,这将大大有助对广府非遗的传承、创新利用,为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作出贡献。(3)教育发展意义:广府民间艺术为本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拓宽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路和发展空间,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及创新教育开辟新的路径。本课题的研究有助广府地区高校形成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优秀设计人才。

4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融入广府民间艺术的对策

4.1为课程设置注入地域特色

在国外,很多国家的高校将“民间艺术”纳入学科目录,如美国在“设计与应用艺术”学科之外独立设有“工艺、民间艺术与手艺”一级学科及其专业;俄罗斯保留“装潢应用艺术与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制作”等专业课程[7]。日本大学版画学会,在高等教育阶段重视对大学生的版画艺术教育,为日本版画的持续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将优秀的广府民间艺术作为课程纳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设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等内容时就要提前规划,目的是为课程设置注入地域特色,办出本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中领悟广府民间艺术内涵,能积极将广府民间艺术的精华创新应用于艺术与设计的实践当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挖掘整理广府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素材,包括探讨广府民间艺术的现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等,不断丰富广府民间艺术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深入民间、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当地周边的民俗活动、风土人情,通过参观民俗博物馆、手工作坊、民间美术展览等手段,对广府民间艺术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充分了解、重新整合、创新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资源。

4.2广府民间艺术传承人、工艺大师进课堂

开发具有广府民间艺术特色的课程,邀请广府民间艺术传承人、工艺大师举办讲座、授课,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广府民间技艺,让学生在大师的风采中领悟广府民间艺术的精髓,培养起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更可创建“大师工作室”,以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发现、培养潜在传承人及传承专业人才。让工艺大师参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建设,参与建立具有广府民间艺术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工作,保障培养广府民间艺术人才和青年教师的质量。

4.3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课上课下融合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方法,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手段,开发微课程,采用线上的教学平台进行云教学、云沟通,让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实现传统课上教学和课下线上学习的结合,适应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的趋势。开发的微课程可以设计明确的学习专题,深入浅出地展现广府民间艺术细腻的技艺、传统的制作工序、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特色等,也可以是广府民间艺术与其他地区的民间艺术、外国的传统技艺之间的比较,让学生能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对待本土以及世界各地的优秀民族文化,培养起良好的审美素养。

4.4依托或创建相应的研究中心

依托或创建相应的研究中心,对广府民间艺术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与教学指导。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主要依托学校的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广东省科技厅审批通过、建设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岭南文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有助该校师生更为顺利地开展融入广府民间艺术的艺术设计教育,整合优势资源,探索研究民族文化高等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5“政校企行”协同创新

探索“政校企行”协同创新机制,联合培养广府民间艺术的相关人才。比如“政校企行”协同举办设计大赛,设计大赛的主题可融合广府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赋予其鲜明的广府文化特色。通过比赛,搭建联系高校办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平台,促进师生优秀的艺术与设计成果向文化创意市场转化,师生作品获得市场的检验,更加有利于激发师生艺术设计创新的热情,促进学校的教学。另外,“政校企行”的合作,还体现在进行应用型课题研究,以及学生的企业实习、创业实践、参加大型展览展示会和行业交流会等等。“政校企行”有效合作,与广府民间艺术相融合,在传承中创新,产学研联动,大大助力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

5总结

教育传承是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高等教育又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对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将广府民间艺术融入到广府地区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之中去,能有效培养出新一代广府民间艺术人才,推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大大有助对广府非遗的传承、创新利用,为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作者:梁淑敏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