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间艺术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间艺术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间艺术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浅析

文创产品并不是单一化的物质产品,也不是单纯的精神产品,而是从物质性的角度出发,重视工艺、材料等因素,同时考虑精神层面的情感性、故事性和审美性的存在,拥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质。在开发和设计文创产品的过程中,设计师应从外在到内在、从具象到抽象,始终坚持好的文化创意,始终关注人们的需求,让产品具有独创性,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展现出独特的内容,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打造品牌,传承文化[1]。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对文创产品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也才能给文创产品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民间艺术包括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文化等多个种类,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智慧和审美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群众基础,这是它与其他艺术形式最主要的区别[2]。民间艺术多样的文化特征和审美特征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让设计师打开了设计思路,开展了相关的设计实践,带来了丰硕的设计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需要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进行深入剖析,结合两者融合的意义、现状对科学发展路径进行探索。

1民间艺术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意义与现状分析

从民间艺术中寻找经典元素并将其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一种传承与保护,也是民间艺术与艺术设计的艺术化融合,能够创造良好的传承发展环境,带来更加新颖、更富内涵的文创产品形式[3]。具体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传承文化艺术形式。民间艺术除了包含一些图案、文字等元素,还包含很多经典的民间手工技艺,但这些宝贵的财富正在日渐消亡,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了断代的现象。将民间艺术形式与当下火热的文创产品相结合,增加人们与民间艺术形式的艺术化互动,能够从多个层面促成人与物的交互和情感的沟通[4]。第二,弘扬其中的工匠精神。在我国悠久的发展史中,承载民间艺术的工匠精神总是在无形中促使着各种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从这一层面看,将民间艺术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工匠精神进行了传承,赋予了文创产品丰富的精神附加价值,也让文创产品得以不断丰富和创新。第三,强化民族自信心。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将民间艺术形式适时、适当地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能够将这样的中国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文创产品成为一张名片,走出国门,成为民族的文化代表[5]。从目前文创产品与民间艺术形式融合的情况来看,民间艺术的融入使文创产品出现了很多设计形式,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不足与缺点。例如,人们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度需要进一步提高,若设计师只选择几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创意设计,忽视了多样化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不仅会影响文创产品的内涵丰富和形式创新,还会给其带来局限性,导致设计出的文创产品大多存在重复和抄袭的现象,这对两者都是不利的[6]。文创产品的民间艺术融入常出现设计刻板陈旧、创作缺少改变、创新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另外,部分设计师过分依赖现代技术手段,缺乏对传统的认知和民间工艺的传承,这也是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设计的创新的。

2民间艺术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实践探索

结合民间艺术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积极意义和现实不足,有必要从客观的角度对此进行审视,将民间艺术中的精髓与文创产品设计的需求相结合,借助其中的元素符号、风格特征等实现文创产品的创新升级,最大化地解决民间艺术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现实困难,让两者的配合更加和谐,而不是彼此限制、止步不前。

2.1利用民间艺术符号

民间艺术在发展中需要依托其独具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例如刺绣、风筝、剪纸、年画、织布、玩具等,多样化的符号元素让民间艺术呈现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7]。鉴于每种艺术符号的提炼方式不同,其与文创产品的融合也并非千篇一律,如民间艺术作品的图案元素常被用作文创产品的外在装饰或主体,其工艺体现在文创产品的结构和造型上,设计师在融合两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挖掘,形成科学、灵活的设计思路,借助民间艺术中的文化符号与文创产品实现高效的结合,从而创造出不一样的文创产品[8]。尤其在中国风逐渐盛行的时尚背景下,设计师更应结合中国文化理念,对文创产品进行内涵的延伸和形式的丰富,最大化地对民间文化进行延展,使其获得艺术的新生。第一,直接应用。将民间艺术元素与文创产品进行融合最为基础的方式是直接引用相关的艺术符号,借助这些典型的艺术符号来升华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赋予产品新颖性的特点[9]。例如,有的设计师会在设计过程中直接引用刺绣中的典型装饰手法和制作工艺,以龙、凤、祥云等文化符号的应用最具代表性,将其与文创产品结合,除了在外形上可以赋予产品更加独特的艺术美感,还让产品的文化内涵得到深化,加强了民间文化形式与文创产品的结合。第二,间接创造。为了使文创产品与民间艺术的融合更加具有艺术感和吸引力,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也会对民间艺术的色彩和材质等进行拓展、延伸,使其与文创产品进行更加和谐、深刻的艺术融合[10]。以民间艺术的色彩符号为例,其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能够赋予文创产品新颖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千百年来扎根于人们思想之中的色彩,借助其呈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够使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厚,也能够增强其外在的张力。另外,材质的融入也可圈可点。安徽皖南地区的地域文化浓厚,竹子更是当地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资源,当地人利用竹子制作了各种生活器物。这种民间艺术的材质特点也可以与当前的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将竹编技艺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如竹编的手包、热水壶套、小戒指、手机扩音器等,这些文创产品并没有受限于传统的竹篮、阳帽、簸箕等形式,而是与潮流元素相结合,艺术化地创造出了形式多样、新奇有趣的竹编文创产品。实践表明,这样的产品能够更好地呈现文化之美,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11]。

2.2寻找全新的设计方向

当前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文创产品设计不断创新发展[12]。就民间艺术的融合而言,受此大环境影响,设计师也开始了各种设计方向和设计方法的尝试,并通过简化、融合、变形,以及与现代技术结合等形式逐步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方式。第一,趋向简洁、简化、明确的方向。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其对事物的喜好有所转变,相较于繁复的设计形式,那些有着简明特点的文创产品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的设计应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吸引力,将民间艺术形式中最具吸引力、最能代表文化与内在的内容进行筛选和整理,借助提取出的色彩、图形,进行嫁接、变形等操作,以最直观明了的形式展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核,使人们第一眼就能准确找到其核心元素,并结合自身的文化积淀对这一核心元素进行快速认知,在认知的升华和情感的建立中更加喜爱这样的文创产品形式[13]。第二,与流行风格的叠加。在对民间艺术元素进行简化处理的基础上,设计师还应将其与当下的流行风格叠加,使民间文化特色的元素符号呈现出不一样的时代风格,从而满足当代年轻人的好奇心。例如,将动画、插画等形式与民间艺术相结合,以二次元审美进行艺术创造。民间剪纸有着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民俗功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很重的分量,但其并不能止步不前,应与现代生活趣味和艺术情调相结合,打造出更加新颖的文化产品,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将插画设计和玩偶设计的二次元审美作为设计出发点,对民间剪纸艺术中的经典元素进行再创造,可以设计出剪纸LED灯、剪纸笔记本、剪纸伴手礼等贴近大众生活的文创产品。例如将蝴蝶剪纸造型与插画艺术相结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审美的融合,不仅丰富了LED灯的产品内涵、提高了其独特性,也让原本单一、沉闷的LED灯瞬间活跃起来,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凭借其强烈的视觉张力和艺术化的形式语言使其拥有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达到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

3结语

复制和模仿并不是当下文创产品与民间艺术的正确融合方式,民间艺术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而文创设计师也有着自己的独创性,加上地域、科技、大众审美等不同元素的综合影响,两者的融合必须以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为基础,结合设计师的个人创造力,使传统与现代产生碰撞,发展成为更加新颖的形式。设计师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对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合理地应用,这种应用需要建立在解析、归纳、整合、凝练等深度挖掘的基础上,这是一种将民间艺术的神韵与内涵进行现代诠释的过程,这样的文创产品才是更易于大众接受的、承载民间艺术精华的、现代感与传统底蕴交融的形式,文创产品才能拥有更加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并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作者:闫占军 张书然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