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间艺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传承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间艺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传承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间艺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传承浅析

摘要:民间艺术元素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现代景观设计,有助于在发展和创新中传承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元素运用朴素直观的审美表达,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质朴的文化象征意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恰切融入民间艺术元素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民间艺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手法常见的有直接挪用、形的再造、原型转化、变形夸张等。

关键词:民间艺术元素;景观设计;表达手法

民间艺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城市景观设计融入民间艺术元素是对传统文化的直接传承,也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之一。景观形象中如何保留民间特色,并进行有效传承,成为景观设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城市景观设计,在发展中有传承,创新中保留传统意蕴,并将传统民间艺术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让传统文化精髓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以创造性再现,有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表达语言,凸显景观地域特色。

一、民间艺术元素的特征

1.朴素直观的审美表达

民间艺术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其造型艺术、设色技巧、图案象征都蕴含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民间艺术是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文化艺术形态,其造型大都具有朴实的生活底色。艺术家结合自身的审美风格和审美体验,对生活积累进行提炼,对事物的真实客观形态进行取舍与再造,有助于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形象。民间艺术图案造型丰富,诸如年画、瓷器、木雕艺术中的图案设计,大都将美好的寓意寄托于这些图案造型之中。民间艺术造型展现简洁、质朴的风格,通过夸张提炼创作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更多体现的是主观的情感表达,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热爱。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夸张,讲究简练、纯粹。常用的颜色有红、黄、蓝、绿、紫等,可以在年画、皮影中欣赏到这些经典的配色,如红配绿、紫配黄,运用高纯度、强对比的配色手法在突出主题的同时,仍然能够达到色彩和谐统一,体现民间艺术独有的张力与鲜活,同时也能激发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愫,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作为非遗文化的山西省黎城县布老虎,其色彩搭配以红、黄、蓝为主,辅配黑色和白色,色调和谐、自然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体现出浓郁的装饰意味和民族特色。分析民间艺术蕴含的美学规律和文化意蕴,探究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及深层文化内涵,有助于将民间艺术创作精髓更好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之中。

2.浓郁的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各有特色,用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塑造了千姿百态的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形象,体现各地的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表现人们的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美学思想。如河北蔚县的剪纸、山东潍坊的手工风筝、陕西户县的农民画等。从民间艺术设色、造型和题材选用都能够感受到特色文化和民俗礼仪,尤其是在题材选用上,艺术家往往贴近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创作淳朴的艺术形象,保持着生活的原发性,用直观的艺术语言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感悟。景观设计结合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更能设计有温度、感染力强的艺术作品。

3.质朴的文化象征

民间艺术创作中常采用谐音和寓意等方法表达吉祥美好的愿望。如民间常有以柿子为原型的造型艺术,一方面柿子外形似如意,另一方面,取谐音“事事(柿柿)如意”,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又如“三阳(羊)开泰”也是民间多用的一种图案,表达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象更新之意;剪纸中常采用葫芦、石榴、葡萄、莲蓬、桃子、喜鹊等图案,表达人们对和平昌盛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此外,剪纸的轮廓多以圆形呈现,象征家庭团圆、幸福美满,借用这些物品的圆满、繁盛之意,期盼生活的吉祥与和美[1],体现了劳动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景观形象中融入民间艺术元素的必要性

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了景观形象设计内涵,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城市景观设计有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1.有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

民间艺术本身来源于民间生活,在城市景观中融入民间艺术,借助景观设计这一载体将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以硬质景观小品的形式进行体现,承载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审美情愫,也成为保留和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途径。设计师设计方案时也会对传统民间艺术丰富且优秀的设计素材进行深入提炼,这也会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2.有助于满足人们的审美情感需求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工作之余的休闲和放松。现代城市景观大多是开放性的,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人们身处其中时得到美的体验,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在这个过程中,将民间传统艺术的色彩、纹样、工艺、吉祥寓意等元素通过景观予以表达,努力把这种情感传输到百姓内心深处,也让传统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如武强年画以雕塑的形式展示在石家庄裕西公园正门,表现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愫,人们置身其中,可以切实感受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3.有助于表现地域特色文化

在城市景观中对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合理融入和恰当表达,能够丰富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地域文化特有风貌。民间艺术元素融入景观设计,更能够突出当地景观特色,形成独特的地域标识。设计时要与文化环境紧密相联,要细致了解地域文化风貌,要分析现实条件还要考虑长远意义;既要符合景观设计技法要求又要研究地域特色和景观设计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这样的景观设计作品才有灵魂,能够在符合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满足文化功能需求。作为一种本源艺术,民间艺术内涵丰富,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其特色形象来源、设色、题材构成、造型组织都具有传承性、借鉴性,能应用在景观造型、景观小品、植物组织当中。区域特色传统工艺如剪纸、年画、风筝等也能够作为景观主题进行组织设计,凸显地域风格,弘扬特色文化,这些都是艺术设计的重要素材。

4.有助于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尊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文化力量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建筑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城市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可以有效凸显景观深层次含义,增强地域建设魅力,提高城市建设品位,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如将乐亭皮影进行艺术创造,用景观设施承载乐亭文化内涵,成为展示传统文化的窗口,使景观设计有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三、民间艺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1.表达思路

将民间艺术元素和建筑设计完美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建筑美学有机融合,进而设计出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景观环境是一个特殊的展示界面,设计师的思维和设计成果通过景观设计得以呈现,并为公众所阅读、理解,引导大众深度参与其中。景观设计中的民间艺术表达,一方面可以将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归纳、提取,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法进行设计调整和再造,使民间艺术真正融入现代景观,进行创新演绎,同时还赋予景观空间特定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从民间艺术元素的取材内容、造型手法、设色技巧、构成形式、审美思想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汲取其思想精髓,并依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景观设计。2.表达手法民间艺术题材丰富,装饰纹样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借鉴意义。景观设计中融入民间艺术元素,要超越对民间艺术元素的简单复制,让景观设计中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风格的景观形象。让景观设计既遵循经济原则,又融合民间艺术特色,使设计与传统相融合,将二者完美统一于景观设计之中。设计师需要充分领悟民间艺术内涵,通过艺术手法和设计技巧进行再造加工,从而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充分传达民间艺术元素内在的文化意蕴,以设计出有魅力、有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具备鲜明地域特色的景观形象,将传统民间艺术作为基本元素,并运用夸张、拼接、对比、重塑、变形等手法与现代元素结合,探索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具体构成手法有直接挪用、形的再造、原型转化、变形夸张等几种。(1)直接挪用。民间艺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走过了几千年,从内容到形式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大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典型纹样和经典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在造型上承载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情愫,表达人们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由于长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许多元素已经成为普遍意义上的情感寄托,在直观认知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景观设计时,对民间艺术元素的直接挪用是有效的技术创作手法之一。直接挪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留民间艺术特色,但是运用不好可能会出现呆板、单调等问题。设计之前要充分考虑景观主题定位、艺术风格、整体环境等,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元素,直接应用到景观设计当中,进行视觉冲击力强的形象塑造,使之能够与景观设计恰当融合,这样既能充分表达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又能赋予景观空间更鲜明的本土特色。如石家庄裕西公园东侧区域建成一个集河北民俗于一体的“冀域风情景区”,常山战鼓、蔚县剪纸、曲阳石雕、井陉拉花齐聚于此,都是民间艺术元素的直接挪用,体现的是石家庄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特征。直接挪用的民间艺术实现了古老形态到现实景观的功能转变,有效拉近人们与民间艺术的距离。(2)形的再造。形的再造需对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分析,抽取识别性强的典型纹样和元素,并将其构成的点、线、面进行分割、提炼、重组之后组合成新的符号。设计景观环境时要纵观全局,综合考虑景观的环境特征、主题定位,多层面调查分析之后,进一步了解目标群体的主观感受,将民间艺术运用形式美法则和现代审美观念进行拆分,将典型造型元素重组再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还可以打破传统材料和形式的束缚,将现代新工艺、新材料与先进的设计手法与理念相结合,既巧妙地融入景观设计,又蕴含于传统情感之中,让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潍坊人民广场的景观灯,就是以风筝和剪纸为原型进行形的再造,对其造型、工艺、典型特点予以保留,之后利用现代设计手法及新工艺进行二次设计,将剪纸虚化的镂空形态和风筝的自由飘逸结合,加上柔和的灯光渲染,使地域特色在城市文化中得到充分展现和有效传承。(3)原型转化。珍视传统的民间艺术元素原型,转换其存在形式的创作方法为原型转化。最大化保留原有形态或功能的同时,利用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新的存在形态和使用功能。通常情况下,城市的一些历史遗作被看作城市历史的重要见证,承载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内涵与深厚的人文情怀,利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其进行重新演绎,为其注入现代化气息,以打造城市亮色、传承传统文化。广东中山著名的歧江公园就是将原有的中山标志性建筑粤中造船厂予以选择性保留之后的原型转化。粤中造船厂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艰辛,沉淀着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设计师充分利用原造船厂旧有地形地貌,原有厂房、机器,最大程度尊重原址和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劳动者,将这些历史印记转换为公园独特的造型和雕塑[2]。原型转化的手法同样可以应用于民间艺术元素中的一些常见的生产生活工具、生活用品中,通常保留其基础特征,改变其材质、格局及存在环境,实现功能的转化,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景观,常与设施、小品结合使用,如传统农家用具石磨盘,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承载的时代文化却留存至今。在西安大雁塔的北广场西侧,地方特色景观文化较为突出,能看到石磨盘的造型被保留下来,但却与鹅卵石进行对比组合,赋予了新的使命———用于地面铺装,营造了一个宁静又粗狂的空间。(4)变形夸张。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寻常事物如果还按照常态设计,不容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不改变本质结构特征的前提下对某一民间艺术形态特征进行提炼并作适当的夸张变形,能够进一步彰显其艺术魅力。马修诺维茨基在他的《功能与形式》中提到“艺术不仅倾向于发现真理,还要夸张它,最终对它进行变形,而也许艺术的本质就存在于这种变形之中”[3]。这种夸张通常是将原有艺术元素的形状、尺度进行夸张和强化,或将其色彩、材料重新定位,使之成为城市景观中既不失传统特征又有新的象征意义的符号。如在石家庄裕西公园东侧的一个小广场景观设计中,运用河北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常山战鼓群为元素,将一组战鼓中的一面进行夸张变形,放大了数倍,突出了气势磅礴、威武热烈的艺术特征。

四、结语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蕴含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精髓,承载着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并努力传承的文化思想。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文化竞争力对其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将民间艺术元素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合理融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设计中将独特审美传统和文化内涵作为景观的设计语言予以传达,也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途径。民间艺术的发展繁荣依托于特定的社会基础,在融入现代设计时要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在设计再造时尽可能提取丰富的设计元素,取其精华,让优秀的民间艺术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师艳荣.陕北民间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俞孔坚.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35.

[3]马芸.民间艺术在城市公园中的表达[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作者:梁婧 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