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讨对年画的审美及保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讨对年画的审美及保护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探讨对年画的审美及保护

一、木版年画源于民间,拥有广泛的群众审美趣味

画面风格也逐渐由严谨变得活泼,画面背景由简洁素朴到丰富多彩,在我国北方逐渐流行起来,直至今天形成了颇具影响的民间画种之一。木版年画贴近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艺术手段精湛,成为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木版年画之所以拥有强盛的艺术生命力而能够传承至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木版年画创作题材与内容大都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深刻反映了劳动人民群众的心理特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劳动人民的审美价值取向成为木版年画形成发展的沃土。镇有着优势的地理区位,在历史上是漕运枢纽和商埠重地,频繁的人员流动、快速信息流通,开拓了人们的思想,为木版年画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的血液。经过数百年的文化积淀,木板年画作品中所表达的朴素的审美情趣和蕴涵的深厚的审美韵味,有如一股甘甜清凉的泉水涌入人们的心田,使人们在享受着一幅幅美妙画卷的同时缓解了躁动浮华的心理。在作品《同庆丰年》中,老人指导着劳作,中年农夫赶着黄牛轧场,小孩用泥壶给大人们倒水,妇女背着孩子在旁边观看,尤其是依偎在妇女脚下的大花狗,更是增加了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真实地表现出农村生活的简朴安详,体现出农耕文化所蕴涵的美感。木版年画画面所反映的审美对象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具有引起审美感受的价值属性,由此使观者获得自我享受。随着时代的变迁,木版年画的审美价值观念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也不断变化着。如今,木版年画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成为艺术家、收藏家所青睐的收藏珍品。

二、木版年画“半印半画”,拥有独特的色彩审美价值

对小孩面颊渲染的处理上更为精到、自然,表现出小孩的活泼可爱,将小孩皮肤的稚嫩表现得淋漓尽致。民间美术的绘制方法和色彩运用一般都是师徒相授,口口相传,依靠画工的直观感受来进行的。这种直觉经验虽然是零散的、朴素的,但却与现代色彩学原理和规律有许多相通之处。正是这种约定俗成的色彩理念,将画工的内心感情得到直接、自然地抒发和表现,从而显示出民间艺术中色彩生命力的永恒。木版年画对色彩装饰性的运用理念与华夏民族的色彩观一致,但又与戏剧舞台、京剧脸谱、民间泥塑等民族艺术中的色彩搭配和运用方法大相径庭。例如,在我国红色表示喜庆与吉祥,在木版年画中表示吉祥吉庆的色彩也是以红色为主,有时为了更好地衬托红色所表示的喜庆,也会加以少量黄色辅之,加入少量绿色进行衬托。年画中所运用的其他颜色也各具寓意,如勇猛刚直以黑色表示,凶恶残酷以黄色表示,强硬不屈以绿色表示,神仙鬼怪以金银色表示等。除此之外,木版年画在人物服饰的内容和形式上还具有固定的色彩搭配,例如,以粉青绿搭的服饰搭配来表现性格温柔的妇女,以红黄相配的色彩来表现新娘子的服饰,以桃红色为主的色调来表现妇女儿童的服饰。美丽的色彩最能打动人的心灵,引起美好的幻想,既漂亮又鲜艳的颜色成为年画的首选。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彩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刺激,是人类本能的色彩喜好。木版年画色彩的装饰性体现了民间美术对色彩的应用,它是与人的感觉和知觉联系在一起的,明显地呈现出人从本能出发选择、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的规律。年画在色彩的使用上经常以高纯度、高饱和度、对比强烈的颜色为主,甚至喜爱使用带有互补色关系的颜色。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相互搭配,抒发了百姓最直接的心灵感受,色彩运用几乎达到了自由表现的程度。这样搭配出来的色彩绚烂强烈,是在学习与借鉴中国绘画重彩的设色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界线进行调和处理的结果。人们在观看了年画以后,往往轻快愉悦的视觉效果油然而生。普通百姓既是年画的创造者,又是欣赏者。由于木版年画经常以喜气洋洋的面貌出现,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的由衷喜爱,带给人以欢乐心情。木版年画独特的色彩审美价值中辉煌的文化意蕴,揭示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审美经验和艺术价值,也是研究木版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木版年画加强改革创新,还应融入现代社会的审美观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年画的钟爱大不如前,已经很少有人在传统节日争购年画、张贴年画了。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木版年画,它的发展必须适应时展的潮流,只有与时俱进,从材料上、造型上、色彩上、画面效果上和应用领域上不断创新,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审美需求,才能永远立于民族艺术之林。在木版年画数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从早期的仕女画、娃娃画到道具背景相互烘托,场面逐渐繁复,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绘画体系。木版年画珍贵的艺术价值,及其蕴涵的独特的中国绘画观,是木版年画的重要内涵,它的半印半画,人工彩绘,有填有染的工艺制作方法,将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表达了木版年画本身具有多画种的融合性。同时,木版年画还应该是开放的艺术,木版年画还应借鉴西洋绘画元素来丰富自身,更好地开拓世界市场。木版年画的发展过程中,既不能一味地泥古,也不能毫无原则地创新,失去原有的“味道”。在当今社会,木版年画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科技的发展,木版年画印刷品的出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制作速度上都超过了手工木版年画的制作,对传统的手工木版年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应积极地面对这一挑战,抓住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条件,积极探索提高木版年画的审美价值,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观。

四、结语

总之,在诸多艺术流派和形式中,木版年画艺术以其清新、质朴、纯真的格调以及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犹如清灵的泉水浇灌滋养着人们的艺术情操,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在2006年木版年画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之后,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天津市的霍庆顺、霍庆有等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的“玉成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对木版年画进行收藏、宣传、保护、展示。木版年画已成为津门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木版年画的艺人们将自己的智慧与中华民族的审美观相结合,逐渐探索改革传统模式并与当代文化理念相结合,创作出既为当代人喜爱又保留古风遗韵的新木版年画。

作者:田浩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