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张光宇西游漫记民间艺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张光宇西游漫记民间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张光宇西游漫记民间艺术论文

一、从中西民间艺术汲取营养

光宇先生借鉴经典的神话故事来表现当时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因此《西游漫记》是荒诞而又现实的,不仅没有减弱其作品的文学性反而使得更加通俗易懂。从形式上,张光宇先生在故事的编排与人物、布景的构图上借鉴了中国戏曲的演出形式、编排结构、舞台人物、布景安排,以及戏曲人物的脸谱、服装、道具、色彩的搭配运用。这些都与张光宇先生早年绘制舞台布景有很大的关系,张光宇装饰艺术的形成与他年轻时从事实用美术工作分不开的。在上海新舞台戏院,张光宇拜上海新舞台戏剧置景主任张聿光(曾兼任上海美专校长)为师,学画舞台布景,在实际工作中受了锻炼,为他的装饰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础。绘制舞台布景要考虑剧本的内容、情节、舞台的灯光,以及与服装道具等色彩的搭配,等等,都为后来的漫画、插图的民族装饰风格打下了基础。

戏曲在色彩、造型、音乐上的程序化和节奏感对张光宇艺术创作中的装饰性和韵律感产生了重要影响。运用京剧脸谱的夸张变形,强化形象性格特点的艺术手法一直是张光宇艺术创作的一个特点。戏曲本身就是广泛吸收民间艺术形式,并把各种民间元素夸张,增强其艺术表现力,更加鲜活、生动的表现给观众。《西游漫记》中的各色人物的形象设计装饰感极强,脸谱的搭配、服装与道具的运用使得人物性格鲜明。在《谈美术片的美术》一文中张光宇曾说:“在动笔的同时还应运用戏剧的手法为角色创作出性格。首先是开脸,注意眼神以及眉宇间的善良或邪恶,鼻形与口形的美与丑的勾法,也能左右性格。其次是塑造全身的形状,大致为肥瘦长短。然而可以从线条变化中,表现出正直和狡猾的性格,再加上动作就能成为有生命的东西了。”

从脸上一个变形或是身上一条曲线,我们已可以明白那个对象心理上的变化。中国的戏曲具有美妙的图案性,在表演、唱词、化妆等都充满着图案的意味,他们所勾的花脸,也有不少美妙的图案,更能衬托出各个人的特性。张光宇追求艺术的“图案性”,目的不只是“美妙”,更重要的是“衬托出各个人的特性”。在色彩的运用上吸收民间单纯的色彩搭配,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蓝色和橙色等鲜艳的对比色搭配,这些色彩的搭配运用多见于民间刺绣、剪纸、贴布、戏曲服装等,非常的醒目,富有民族特色。作品中在对比色的基础上进行了相互间的调和,也使得画面色彩更加的丰富、柔和。《西游漫记》在整套或每幅的画面上,都明显的看出画家不仅汲取了我国壁画、民间年画和佛教艺术的表现方法。如壁画的构图形式与壁画中元素符号的使用、民间年画的剪影式造型与色彩搭配、佛教艺术中的故事编排与佛教造像的加入,等等。在作品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张光宇先生还吸收了埃及、波斯、印度的民族特色的造型、色彩以及构图。如师徒四人走到纸币国的章节,加入了具有波斯特色的民间建筑,人物形象。又如走到埃秦古国的章节,就有埃及正面律的影子,以及分层式构图,在色彩上也用到了埃及具有标志性的群青色与黄色,民族特点非常的鲜明。他把古埃及墓室中壁画上的人物引入漫画中,不但给人以古朴庄重的感觉,还让人感到恰如其分、浑然天成,同时表达出来的是中国人的意识和感情。他的风格已经成熟,既是民间的,又是现代的。

二、丰富的表现力源于对生活深入的体验和感受

艺术总是在不断汲取世界一切艺术的优良因素作为营养而向前发展的,漫画也不例外。《西游漫记》在形式上的创造性以及丰富、灵活的想象力,把吸收来的养料,加以消化,创造性的发展为自己的东西。在作品中,张光宇先生不仅汲取了我国古代壁画、民间年画和佛教艺术的表现方法,同时也广泛地从波斯、印度、埃及以及欧洲现代艺术中汲取了营养。所有这些都浑然一体的被统一在画家自己那种完整严谨、美丽轻松和装饰风浓重的风格里。并没有让人感觉到生硬拼凑,反而产生了丰富多彩、奇思妙想的整体效果。这种新颖、突奇的形式,和《西游漫记》的神话内容,取得了高度的协调。不论从整个故事的编写,或从表现形式的安排;不论从每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或从每个情节的处理,都可以看出画家极其丰富与灵活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不是凭空的幻想,是源于对生活深入的体验和感受、广博的学识和艺术修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富有想象力的翅膀。也正是张光宇先生不断地向其他相邻艺术学习,大胆借鉴,大胆想象,其笔下的人物形象才获得生动感人的艺术感染力。生活在当时最开放的城市上海,对国家和民族的种种不幸有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他用敏锐的现代感受创作漫画揭露当时丑陋的社会现象。张光宇具有开阔的视野、深厚的民族传统修养,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和外来艺术兼收并蓄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具有中国风尚的独特风格。

作者:刘媛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