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东北方言民间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东北语言的表现形式
东北二人转又叫做小秧歌,蹦蹦戏。它根植于民间乡土文化,是东北民间的一门说唱艺术;人们边唱边说,载歌载舞。二人转既不完全是戏曲,也不是完整的歌舞,更不是完全的小品。它是东北民间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民间的说唱艺术。说与唱都是二人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在二人转中的地位尤其突出,而东北方言的使用不仅使二人转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将二人转人物的性格表现的更加鲜明,说口更具有幽默感、诙谐感。东北方言作为民间口头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是一种异形的艺术。在普通话交流过程中夹杂着方言,使人在交流时更感到新鲜、亲切。而东北二人转并不是完全将东北话与普通话进行简单的相加。而是将其化入关东人的性格当中,成为表达思想、表现鲜明人物性格的外衣,寓鲜明的个性于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之中。使观众听完后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但由于民间艺人的文化差异,艺人们往往融入通俗易懂的土语将难懂的词汇进行更改并在更加宽广的语境当中传播开来,成为可观可听可懂的语言世界。而东北二人转中让人熟悉的方言与土话更好地给其注入的鲜活的生命力,更给东北人一种语境的回归感。二人转东北味十足的通俗唱腔时任何文化层次,任何地域的人都能听得懂,想得明白的,更使人们觉得东北人民亲切如自家人,东北话如家常唠嗑所用的语言。
二、东北方言的发展趋势
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交流工具,任何语言的发展都与经济、文化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变迁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方言作为民间性、地域性的口头语言也在这些方面的影响下不断发生改变。随着社会不断向前进步与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旧的生活方式及与其相对应的方言正在逐渐消亡。如“巴锯子”过去用来形容一种用于连接与固定的工具,随着工具使用频率的减少,这个词的使用率已经很低。而随着社会不断变迁发展,许多新兴词汇也逐渐流行起来,如“带价儿”“带劲儿”都用来形容人们的样子与气质很好。另外,尽管方言具有地域性,但随着各类小品及影视剧的推广与播放,东北方言的许多词语不仅走出了方言的地域化限制,更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接受与使用。如人们目前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嘚瑟”。这一次在东北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而在普通话中难以找到意义相仿的词汇进行代替,因此在不同场合及语境中经常不同意味。如指人做事张扬或爱显摆、卖弄;也可表现为受到寒冷或感到害怕时发抖、哆嗦等。在丰富的含义上加上干净色彩浓厚,更易在小品集影视剧频繁出现。
三、结语
方言是历史与空间不断变化的产物。东北这块广袤的土地经过历史的沉淀、民族的融合与地理的阻隔,逐渐形成形象生动、直白夸张、干净色彩浓厚、表现力与亲和力极强的东北方言。它不仅代表了东北民间的艺术之根,更使东北地域特色文化的载体。东北方言与土语凝聚在一起更好地体现出东北人民直率、质朴、豪放、热情的性格特点。语言个性就是艺术的个性,文化的个性。东北方言以其独特的审美魅力使东北民间艺术与文化更加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作者:施立学 傅尧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