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间艺术之花在校园中的绽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间艺术之花在校园中的绽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将乐南词小戏进课堂”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与意义,开发课程资料及教师培训,挖掘提供平台展示教学成果。

【关键词】南词小调;传承发扬;平台展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和教育的发展,2011年版的音乐课程标准以他特有的面貌出现在每一位音乐教师的面前。它意味着中国基础音乐教育将与世界接轨、与时代同步。由于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状况和教学水平。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树立传承音乐文化的意识。也就是说各地,各校可以编写地方的乡土教材和本土音乐来补充教材,供教学使用。这几年来我校通过“将乐南词小调进课堂的研究”把本土音乐很好地融入到学校的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将乐民间音乐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路子。经过了两年的研究、探索、推广、普及,“将乐南词小调”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果。以下是我对两年来在将乐南词小调进课堂的研究中的历程与心得。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与意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将乐客家人与先民经过千百年的磨合历练,融合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戏曲,深沉且厚重。南词作为将乐民间文艺的一朵奇葩,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根基,在当今福建堪称人类文化遗产之瑰宝。南词,不论是传统曲牌、现代曲调、还是庙会南词、婚庆南词,无不流淌着旋律古朴幽雅的韵致。《断桥相会》的幽怨缠绵,《昭君和番》的清高苍凉,《小鱼儿》《赏月光》《姑嫂观灯》的清新活泼,《王婆骂鸡》的幽默风趣,《天官赐福》的热烈喜庆;还有《哑背疯》、《卖花线》这些经典作品不但贴近百姓生活,富于喜剧色彩,且蕴意深刻,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可是眼下这些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却没有得到推广和普及,有的甚至失传。为了探索我县南词小调进课堂的有效途径,开拓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把优秀的将乐南词小调引进课题,丰富课题教学,让学生们从小学习,了解本土的民族音乐艺术文化,成为必然,因此,抢救、保护、传承发扬将乐南词小调成为我们课题实验的宗旨。

二、开发课程资料及教师培训

在课题立项初期,我认为只要找几本将乐本土的书籍加上拜访几位南词艺人便可以完成资料的搜集。可是当我们认为可以轻松面对的时候,问题接踵而来。因为南词小调在的时候遭遇过封杀许多剧本已经烧毁,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大家都倾向于流行音乐的传播使人们都遗忘了南词这一地方戏曲。最让人心疼的是许多南词民间艺人大多年迈,且都没有什么文化,有些剧本是靠他们唱后记谱的,因此版本各不相同。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只好走出校门多方拜访搜集整理资料,所幸的是这一活动得到了县文化馆馆长陈圣杰老师的支持以及南词老艺人———七十几岁高龄的南词传人刘怀中先生的关注。特别是已故的陈维绪老师的留下来的珍贵资料,才让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边搜集边学习南词小调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喜欢上了这一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古朴清新、贴近百姓生活的古老而优秀的剧种,他不但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情感更是将乐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处都散发着质朴的芳香。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了参加课题小组的老师因为年轻不熟悉本地音乐,不大会讲本地方言的问题。于是我们采用了多种办法1.课题组老师互相培训以老帮轻的方法教她们讲准地方方言。2.边学边记将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标上拼音。3.听老艺人讲课并把他们上课的内容录制下来,经常组织课题组老师听。在去年十二月份,课题组李英老师就在市里举办的教研活动中上了一堂地方校本课程《心齐歌》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并被选送参加福建省的音乐教学比武。经过了两年的磨合,课题组老师们也在课题研究中丰富了知识,磨砺了意志和学生们一起快乐成长。

三、挖掘提供平台展示教学成果

俗话说“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籽”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孩子们终于有了些许收获。从第一年我们在六一汇演中邀请民间艺人走进校园表演,到现在我们自己的学生带着南词小戏的节目上台表演。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欢笑,雷鸣般的掌声,证明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实践证明,孩子们不是不爱看地方戏更不是不爱唱本地歌谣,而是学校、家庭、社会没有为孩子们创造表现及观赏的机会,在我校师生的带领和文化部门领导的帮助下,让学生们在前所未有的惊喜中感受到:将乐民间优秀的剧种,我也想学,我也想唱,我也想演!将乐南词真好看!为了让我们学校的孩子从“人人会唱家乡歌”到“人人爱唱家乡歌”我们学校举行了“将乐童谣比赛”,教育局还主办了“我是南词小传人”———将乐南词进校园活动,并在影剧院举办了优秀南词节目展演,我校的两个节目《新王婆数鸡》》《李寄斩蛇》都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我们学校的孩子真正做到了“人人会唱家乡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继续多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人人爱唱家乡歌”。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我深深感受到学校音乐教育必须让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树立传承音乐文化的意识。著名的匈牙利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反复强调的:“如果每一代人不能够很好地继承传统的话,我们祖先的文化不久将要消失,文化是不能自动永存的,我们正是为此而工作。”虽然我们的课题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但是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我们研究虽然有了些许的进步,但是还没有发展到成熟期,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继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校的音乐教师们继续努力,坚持传承,让将乐南词小调这一福建民间艺术奇葩不断发扬光大,赢得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曹理音乐教育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与名师同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作者:余小清 单位:将乐实验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