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皖西传统民间艺术的形态音乐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皖西传统民间艺术的形态音乐价值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皖西传统民间艺术的形态音乐价值

【内容摘要】地方民间传统音乐艺术形态蕴含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价值,在皖西的传统民间艺术形态之中,蕴含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容,也逐渐汇聚而成独特的、多元化的地方民间传统音乐艺术风格。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弘扬,要依循音乐艺术的规律和特点,避免其流于“失语”的境遇和危机。因此,本文探讨了皖西传统民间音乐艺术形态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挖掘其潜藏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皖西地区;传统文化;民间音乐;艺术价值

我国地方民间传统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特色,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要不遗余力地挖掘民间地方传统音乐形态,将其纳入到保护和传承的内容之中,安徽传统民间音乐艺术形态拥有底蕴深厚的地方民间音乐资源,内容丰富多样,有皖南花鼓、五河民歌、凤阳花鼓、安徽大鼓、安徽琴书等,这些极具地方特征和风格的民间音乐品种需要加以重视和挖掘,探索其内在的音乐价值和意义,更好地实现对地方传统民间音乐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一、皖西传统民间音乐艺术形态现状分析

在现代文化冲击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皖西传统民间音乐艺术的生存出现了问题,令人惊心和担忧。皖西也是安徽六安的别称,它的风景优美怡人,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特色,包涵的主要音乐内容有:皖西大别山民歌、皖西庐剧、皖西锣鼓等。在对皖西天堂寨的民间音乐调查的过程中,由于地势险峻,音区太高,具有较大的演唱难度,具有地方特色的“挣颈红”的音乐传承也令人担忧。

二、皖西传统民间音乐艺术的资源分析

皖西地处大别山的东北部,享有“淮右名州,沃野千里”的美誉,是中原向东南沿海延伸的重要交通要塞,也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个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之下,形成了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皖西传统民间音乐艺术资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皖西是中原腹地向东南沿海延伸的交通要塞,具有地理位置上的独特优势和意义,在历史战争之中是兵家抢占的重要阵地。这里成立了最早的农村党支部,直接归属于中共中央的领导之下。在六安县委的领导之下,组织了六安独山暴动、霍山西镇的农民起义,并称为“六霍起义”,并在这个运动之下创建了红三十三师军队,成立了皖西革命根据地,具有较强的革命战斗力,共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随后,中国中共红一军成立,下辖三个师,由许继慎担任军长,统领鄂豫皖边区的战斗总指挥。在1932年,在著名的苏家埠战役之中,获得了较好的战绩,共歼敌三万余人,极大地巩固了皖西北的革命根据地,因而也由此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在中国抗战时期,皖西以其地理位置的显要和坚实的政治根基,组织了多次抗日斗争,并在霍山鹿吐石铺战役之中,获得了重大胜利,对日寇以沉重的打击,也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在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过程中,皖西军民在刘邓大军的指挥和引领之下,挺进大别山,迅速展开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并获得了张家店战斗的胜利,也成为了解放军的淮海决战和渡江战役的前进基地和大后方,具有极其重要的革命价值。(二)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皖西六安也称为“皋城”,它源自于上古时期的皋陶,皋陶是传说中的尧舜时期的人物,相传为少昊族后裔,由于具有较佳的政绩,被舜帝封为皋陶。皋陶在辅佐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被禹帝立为继承人,然而皋陶却未及帝位先死,他死的地方正是现在的安徽六安,故六安由此而得名为“皋城”。这个具有神奇色彩的人物,是刑法的创立者和公正的执法者的形象而得名,并在断案过程中经常借助于一只名为“獬豸”的神兽,这只神兽头顶一只角,体形似羊,对于有罪的人则用其角抵之,由此也体现出皖西独特的巫术思想。在公元前664年,楚国称霸皖西,皖西由此也成为了楚国的统治中心,少昊部族的信巫鬼之俗也与农耕文化相融合,具有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文化特征。并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三)山地文化资源。皖西的地势陡峻,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地理位置特色,呈梯状分布。在皖西的山地文化资源之中,传统茶文化就是其中丰富的资源,在陆羽所作的《茶经》之中,就对皖西寿县的茶文化资源有详细的记载,皖西的茶文化资源在宋代到达鼎盛,有相当数量的茶园,并从事茶叶的加工和制作。由于皖西的海拔较高,在这个地理优势之下,显现出“高山出好茶”的特点,在皖西的茶园之中,具有低温、高湿、多云雾的气候特征,使其茶叶具有极其优异的品质。在著名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之中,妙玉就知贾母喜好“六安茶”,极具茶文化之典范。同时,寿州黄芽、小岘春、齐山云雾、六安梅花片、舒城小兰花等茶叶都极具盛名,六安瓜片更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由此可见,在皖西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中,也催生出与茶文化相关联的民间茶歌。

三、皖西传统民间音乐的生态价值剖析

(一)红色革命歌曲。在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浸润之下,记载并传唱有激荡人心的革命红色歌曲,具体有以下方面。1.歌颂红军、反对的红色革命歌曲。《八路军为人民》《红军到金寨》《人民坐天下》《红军十二月歌》等,这些红色革命歌曲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爱党之情,并流露出对发动内战的愤怒之情。2.支持红军的歌曲。皖西人民积极热烈地拥戴红军,并创造了众多的支持红军的歌曲:《劝夫当红军》《送哥当红军》《五更送郎》等,这些歌曲都表达了皖西人民支持红军的心情和意愿。3.颂唱革命英勇事迹的歌曲。在革命抗战时期,皖西人民也创作出歌唱革命英勇事迹的歌曲,庆祝战争的胜利,如:《歌唱立夏节暴动》《十月小阳春》《莲花落》等民歌,表达了皖西人民建设新社会的内心喜悦之情。4.赞颂成立工农联盟的歌曲。在《红军十二月歌》《穷人江山要坐稳》《妇女小调》之中,表达了皖西人民歌唱工农联盟,打击土豪劣绅的心情,表达了穷人当家作主的强烈渴望。(二)民俗文化浸润的皖西端公戏。皖西地区拥有巫鬼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融合体,在这个文化浸润之下,形成了皖西独特的“端公戏”,在“端公戏”之中,其唱腔悲凉凄楚,由一人说唱逐渐演变为多人说唱,具体剧目有《薛凤英》《河神》《休丁香》等,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端公戏”逐渐与庐剧相融合。(三)山地文化浸润的皖西山歌。在著名的皖西茶文化资源的浸染之下,形成了采用男女对唱形式的皖西茶歌,具体如:皖西霍山民歌《茶山对唱》《锄茶棵》等,这些民间山歌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风格,揉合了皖西独有的“慢赶牛”调和“挣颈红”调,极具音乐艺术价值。

四、结语

皖西传统民间音乐形态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它在独特的音乐文化资源条件下,形成了具有地方风味的音乐文化艺术,并在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汲取现代音乐文化的营养,不断提升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喻林.皖西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6,1:57~60

[2]李露莎.旅游情境中传统民间音乐的美学探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5

[3]赵敏.皖西民歌传承创新之途径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38~140

[4]戎龚停.沿淮玩灯人———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花鼓灯演艺群体[D].南京艺术学院,2013

[5]吴敏.乡土音乐引入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施研究———以皖西地区乡土音乐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34~136

[6]王安潮.皖西民歌的文化属性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0,1:77~81

[7]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作者:李嘉维 张玉春 单位: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