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病原菌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病原菌的特征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病原菌的特征

【摘要】目的分析病原菌实施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的临床特征,为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90例,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病原菌检验方法的选择,对照组(45例):选择尿检方式完成检验工作,未对患者给予药敏试验;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开展药敏试验,合理完成微生物检验工作,对2组病原菌检测情况以及疾病治疗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病原菌检测情况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1或P<0.05),针对病原菌特征进行分析,主要为大肠埃希菌(97.78%),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95.56%);同对照组疾病治疗情况(总有效率为66.67%)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临床针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在进行病原菌检验期间,合理选择微生物检验方法,病原菌特征主要体现为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两方面,并且可以使得系列病原菌检出率显著提高,确定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治疗方法展开有效治疗,促进疗效提高以及早期康复。

【关键词】泌尿系统感染;微生物检验;病原菌

泌尿系统感染属于发生率较为显著的感染类型之一,究其诱因:在患者尿路中表现出诸多病原微生物繁殖生长的情况后,所呈现出的一种泌尿系统感染疾病。对此类患者临床常见表现加以观察,主要集中于尿频、尿急与尿痛几方面。对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而言,因尿路呈现出的病原菌类型较为复杂,从而使得疾病诊治难度呈现出显著增加[1]。以往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实施常规检验,最终在病原菌类型鉴别方面表现较差,从而对于治疗方案的研究无法提供准确依据。对此确定更为有效展开病原菌检验结果,以促进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意义显著。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方法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实施病原菌检验,以此说明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90例,患者均符合泌尿系统感染疾病诊断标准,临床对患者开展尿培养,最终均获得阳性结果。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于此次研究均同意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病原菌检验方法的选择,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15例,女30例,年龄30~89(67.52±2.15)岁;观察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31~90(67.59±2.16)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尿检方式完成检验工作,未对患者给予药敏试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开展药敏试验,合理完成微生物检验工作。对于对照组,主要依据常规规范以及要求完成尿液检验[2];对于观察组,完成标本采集后,针对性开展细菌鉴定工作与药敏试验工作,完成后开展ESBLs初筛工作以及诊断工作。完成检查后,针对2组对应的病原菌种类进行分析,对检查结果展开系统性分析,并且确定有效方法展开尿路感染治疗[3]。

1.3观察指标及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2组病原菌检测情况(主要体现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奇异变形菌以及真菌几方面)以及疾病治疗情况。显效:经过治疗后,一系列感染症状获得显著改善,尿痛以及尿急等系列症状偶尔出现;有效:经过治疗后,一系列感染症状获得改善,尿痛以及尿急等系列症状出现概率稍高;无效:经过治疗后,一系列感染症状未获得改善,尿痛以及尿急等系列症状出现概率较高[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菌检测情况比较

同对照组病原菌检测情况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1或P<0.05),此外针对主要病原菌特征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两方面。

2.2疾病治疗情况比较

同对照组疾病治疗情况(总有效率为66.67%)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获得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临床对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而言,在进行疾病诊断期间,需要与泌尿道综合征、无症状性菌尿、肾结核以及肾小球肾炎等诸多疾病进行有效鉴别,通过对患者开展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工作,在鉴别泌尿道感染菌株类型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从而使得临床误诊率显著降低[5]。对于疑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而言,临床确定有效方法开展全方位诊断意义显著,当前针对此类患者在进行诊断期间,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中段尿细菌培养以及双肾B型超声检查等[6]。具体在实施尿常规检查期间,主要对患者实施革兰染色,进而对患者12h尿沉渣进行准确计算[7];在实施肾功能检查期间,利用检测肾小管滤过能力获得结果[8];在实施双肾B型超声检查期间,利用对患者盆腔以及肾盂有无呈现出病变现象加以检查后获得结果[9]。针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在进行病原菌检测期间,众多方法中,以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对于病原菌而言,其呈现出种类复杂以及繁多的特点,在此种情形下,单纯对患者实施常规检测,无法完成病原菌的全面检测[10]。对于微生物检测的应用,其可以就病原菌种类加以明确划分,之后获得显著检测结果[11]。对于病原菌种类在进行检测期间,最终获得结果准确性同患者接受治疗的抗生素类型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对此选择微生物检测方法展开病原菌检测工作表现出显著意义[12]。临床医师在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症状表现进行询问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以确保菌株感染种类可以有效发现,从而依据菌株类型的不同,完成对应治疗方案的制定,在降低疾病误诊率的同时,使得整体治疗水平显著提升,最终充分体现出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开展价值。本次研究中,对于收治的2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病原菌检验方法的选择,就2组病原菌检测情况以及疾病治疗情况展开对比发现:同对照组病原菌检测情况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同对照组疾病治疗情况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获得明显提升。分析此种结果的原因: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完成实验标本采集工作后,工作人员可以合理选择微生物检验方法展开细菌鉴定工作与药敏试验,完成后对应ESBLs初筛工作以及诊断,最终发现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属于主要的病原菌类型。对于大肠埃希菌而言,在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期间,表现出较好敏感度的药物主要为阿莫西林以及阿米卡星等,对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药检结果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加以分析,对于用药的合理性做出保证。完成后可依据病原菌种类进行对应治疗方案的研究,可将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从而获得上述结果。亦可证明,对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在进行病原菌检验期间,科学选择微生物检验方法,最终对于确切结果的获得可以奠定基础,并且依据最终病原菌种类检出结果,对于抗生素的合理选择能够提供依据,进而实现疾病的针对性、有效性治疗,对于患者痛苦感的减轻以及治疗时间的缩短均可以获得明显效果。除此之外,微生物检验的实施,呈现出准确度高以及操作便捷的特点,从而患者以及家属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对于检验工作可以积极配合,从而对于病原菌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保证,进一步证明采用微生物检验方法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检验的可行性。综上所述,临床针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在进行病原菌检验期间,合理选择微生物检验方法,可使得系列病原菌检出率显著提高,从而对于有效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依据,最终对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疗效提高、早期康复以及生活品质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游元飞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