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川崎病泌尿系统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川崎病泌尿系统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川崎病泌尿系统论文

一、脓尿

KD患儿常有尿改变,包括蛋白尿、血尿和脓尿。其中脓尿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Turner等报道没有尿路感染的KD发热儿童有43%的有脓尿,而发热儿童只有9%的有明显的脓尿,这一发现表明,脓尿是KD的特征之一。KD的无菌性脓尿与尿中单核粒细胞有关。尿中的主要细胞是单核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KD的无菌性脓尿是由于非特异性的血管炎导致尿道炎。Melish等报道4例KD伴脓尿患儿,从膀胱抽取尿液没有发现白细胞,这表明尿道炎是白细胞的来源,然而,Watanabe等发现5/10例患儿膀胱尿中有白细胞,并伴有尿蛋白水平增高和β2微球蛋白增高,KD伴有脓尿者血清尿素氮和肌酐较不伴有脓尿者高。这一结果提示有些KD患者的无菌性脓尿来源于尿道和(或)肾脏。最近还有报道1例KD伴急性膀胱炎,说明KD的脓尿可来源于膀胱。黄华等报道15例年龄<1岁的不完全性川崎病(IKD)首发表现为脓尿(尿白细胞≥10/HP),尿培养阴性。按KD治疗后脓尿痊愈提示在疾病初期,高热伴脓尿的婴儿疑为尿路感染时,如果患儿血象过高,CRP和ESR显著增高,血清白蛋白下降,或肝功能异常,连续使用两代以上头孢类或其他抗生素无效,仍持续高热,即便发热时间<5d,仍需警惕患儿是否有KD,特别是IKD的可能。KD的脓尿不总是无菌的,Shiono等报道1例KD左侧膀胱输尿管反流相关的脓尿和肾盂肾炎,由大肠埃希菌所致。Wu等报道8/75例KD有细菌性脓尿,目前还不清楚是细菌性尿路感染(UTI)引起的免疫紊乱所致KD,还是KD共存的感染。目前认为是感染激发易感宿主的免疫系统所至,因此,认为是UTI引起的KD临床表现。

二、急性肾损伤(AKI)

AKI是一个新的名词,代替急性肾衰竭,主要强调肾损伤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没有表现出可测得的肾功能指标下降之前,肾损伤已经发生。AKI常分为3个病理生理范畴,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KD导致的AKI有肾前性和肾性。而小管间质性肾炎(TIN)、HUS、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病、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是肾性AKI的原因。肾前性AKI:发展为肾前性AKI的KD患儿几乎都伴有急性心力衰竭(AHF)或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低血容量,肾活检没发现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随着AHF和低血容量的纠正,AKI恢复。部分KD患儿发展为AKI可能系AHF引起肾低灌注所致。肾性AKI:TIN是AKI的常见原因,特征是肾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在肾组织中发现有Th和Ts细胞,这提示这些细胞对TIN有致病作用。Veija等报道1例2岁男孩确诊为KD,同时发现伴有TIN,最后出现AKI,肾活检表现为弥漫性间质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细胞浸润,通过按KD治疗病情恢复。大多数肾性AKI不需要特殊治疗,少数需要血液透析。Bonag等报道1例8岁男孩,除了有典型KD表现外,还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急性肾功能减退等肾活检表现为TIN伴轻度系膜区扩大,无血管受累,诊断为KD伴肾病综合征和AKI,通过支持疗法病情痊愈,没有使用激素。说明KD合并的肾病综合征随着KD的治愈,肾病综合征可以自然缓解,而无需针对肾病综合征进行特殊治疗。有研究尸检1例因KD死亡病例发现TIN伴轻度系膜基质增多。这些均说明KD所致肾性AKI是由于肾小管间质炎症所致。因为T细胞活化在TIN和KD发生于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T细胞的活化可以使KD患儿发生TIN。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病:Nagamatsu等报道1例3岁KD男孩,发展为肾性AKI,病理学特点是:光学显微镜肾小球正常,电镜可见电子致密物上皮下沉积,提示由于免疫复合物导致的肾小球病变。与KDSS相关的AKI:KDSS是KD的一种严重形式,表现为低血压和灌注不足。炎症指标显著增高,冠状动脉病变危险性增高,二尖瓣反流,长时间心肌功能障碍。Gatterre等报道11例KDSS,其中10例发展为AKI,8例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所有10例AKI恢复没留肾的后遗症,MacArdle等报道1例2岁男孩KDSS发展为AKI,进行腹膜透析,肾活检肾小球正常,有少量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肾小管坏死,这些表现提示AKI的发生是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和多器官功能不全所致。

三、HUSKD并HUS

有2例报道,Ferriero等报道1例2岁KD女孩,有轻度HUS表现,通过支持治疗痊愈。Heldrich等报道1例3岁KD女孩,出现HUS和过敏性紫癜。虽然其发病机制不清楚,也没有进行肾活检,推测可能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四、急性肾炎综合征(ANS)

ANS的临床特征是血尿、水肿、高血压。部分有中等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大多数为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有些血管炎也可以出现ANS,如过敏性紫癜、Wegener肉芽肿、微血管炎等。Salcedo等总结7例KD并ANS,6例是儿童,平均年龄5个月,ANS的发生时间为2~30d,平均20d,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7/7、6/7、5/7、4/7,C3和C4下降者为4/7,2例发生轻度肾功能不全,肾脏改变随着KD的缓解完全消失,而6例存在冠状动脉损伤,1例进行肾活检,表现为系膜增殖性肾炎伴间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系膜区有IgM和C3沉积,电镜发现系膜区和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KD并发ANG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基于发现有电子致密物沉积于肾小球,4例有C3和C4下降,推测部分可能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

五、肾病综合征

虽然蛋白尿在KD很常见,但发展为肾病综合征者少见,Krug等报道3例KD,年龄分布为4、4.5、8岁,有肾病综合征表现,所有3例均给予阿司匹林和静注丙种球蛋白,均未使用皮质激素,2周内蛋白尿完全消失,Gatterre等报道11例KDSS,其中3例出现肾病综合征,尽管症状的严重程度不一,但所有肾病综合征患儿痊愈无任何后遗症。张琴等报道1例8岁男孩KD合并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发生在KD的恢复期,肾活检发现肾小球呈分叶状,系膜细胞及基质弥漫高度增生,广泛插入,形成双轨征,毛细血管管腔高度狭窄,基膜内系膜区可见嗜复红蛋白沉积,肾小管灶状萎缩及多数蛋白管型;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小动脉管壁增厚。病理诊断: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加用激素、环磷酰胺冲击、对症治疗,2个月后病情明显改善。

六、肾小管功能异常

肾小管功能异常时有报道。大多数研究是通过测定尿中尿溶酶体、尿IL-6、β2微球蛋白水平和尿NAG酶,发现这些指标在KD急性期增高,说明存在肾实质损伤。最有价值的研究是Watanabe等对23例KD患儿尿β2微球蛋白进行检测,根据尿分析结果分为3组,无脓尿、膀胱性脓尿、尿道脓尿。发现大多数KD有尿β2微球蛋白增高,但膀胱性脓尿患儿尿β2微球蛋白较尿道脓尿和无脓尿组更高。KD的肾小管功能异常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

七、总结与展望

KD并泌尿系统改变并不常见,主要表现为脓尿、急性AKI、肾炎及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异常等,尽管他们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大多与血管炎及免疫复合物及T细胞调节功能异常有关。收集更多相关临床资料及进一步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KD的深入全面的理解。

作者:张仁英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阅读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