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川崎病泌尿系统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脓尿
KD患儿常有尿改变,包括蛋白尿、血尿和脓尿。其中脓尿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Turner等报道没有尿路感染的KD发热儿童有43%的有脓尿,而发热儿童只有9%的有明显的脓尿,这一发现表明,脓尿是KD的特征之一。KD的无菌性脓尿与尿中单核粒细胞有关。尿中的主要细胞是单核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KD的无菌性脓尿是由于非特异性的血管炎导致尿道炎。Melish等报道4例KD伴脓尿患儿,从膀胱抽取尿液没有发现白细胞,这表明尿道炎是白细胞的来源,然而,Watanabe等发现5/10例患儿膀胱尿中有白细胞,并伴有尿蛋白水平增高和β2微球蛋白增高,KD伴有脓尿者血清尿素氮和肌酐较不伴有脓尿者高。这一结果提示有些KD患者的无菌性脓尿来源于尿道和(或)肾脏。最近还有报道1例KD伴急性膀胱炎,说明KD的脓尿可来源于膀胱。黄华等报道15例年龄<1岁的不完全性川崎病(IKD)首发表现为脓尿(尿白细胞≥10/HP),尿培养阴性。按KD治疗后脓尿痊愈提示在疾病初期,高热伴脓尿的婴儿疑为尿路感染时,如果患儿血象过高,CRP和ESR显著增高,血清白蛋白下降,或肝功能异常,连续使用两代以上头孢类或其他抗生素无效,仍持续高热,即便发热时间<5d,仍需警惕患儿是否有KD,特别是IKD的可能。KD的脓尿不总是无菌的,Shiono等报道1例KD左侧膀胱输尿管反流相关的脓尿和肾盂肾炎,由大肠埃希菌所致。Wu等报道8/75例KD有细菌性脓尿,目前还不清楚是细菌性尿路感染(UTI)引起的免疫紊乱所致KD,还是KD共存的感染。目前认为是感染激发易感宿主的免疫系统所至,因此,认为是UTI引起的KD临床表现。
二、急性肾损伤(AKI)
AKI是一个新的名词,代替急性肾衰竭,主要强调肾损伤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没有表现出可测得的肾功能指标下降之前,肾损伤已经发生。AKI常分为3个病理生理范畴,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KD导致的AKI有肾前性和肾性。而小管间质性肾炎(TIN)、HUS、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病、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是肾性AKI的原因。肾前性AKI:发展为肾前性AKI的KD患儿几乎都伴有急性心力衰竭(AHF)或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低血容量,肾活检没发现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随着AHF和低血容量的纠正,AKI恢复。部分KD患儿发展为AKI可能系AHF引起肾低灌注所致。肾性AKI:TIN是AKI的常见原因,特征是肾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在肾组织中发现有Th和Ts细胞,这提示这些细胞对TIN有致病作用。Veija等报道1例2岁男孩确诊为KD,同时发现伴有TIN,最后出现AKI,肾活检表现为弥漫性间质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细胞浸润,通过按KD治疗病情恢复。大多数肾性AKI不需要特殊治疗,少数需要血液透析。Bonag等报道1例8岁男孩,除了有典型KD表现外,还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急性肾功能减退等肾活检表现为TIN伴轻度系膜区扩大,无血管受累,诊断为KD伴肾病综合征和AKI,通过支持疗法病情痊愈,没有使用激素。说明KD合并的肾病综合征随着KD的治愈,肾病综合征可以自然缓解,而无需针对肾病综合征进行特殊治疗。有研究尸检1例因KD死亡病例发现TIN伴轻度系膜基质增多。这些均说明KD所致肾性AKI是由于肾小管间质炎症所致。因为T细胞活化在TIN和KD发生于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T细胞的活化可以使KD患儿发生TIN。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病:Nagamatsu等报道1例3岁KD男孩,发展为肾性AKI,病理学特点是:光学显微镜肾小球正常,电镜可见电子致密物上皮下沉积,提示由于免疫复合物导致的肾小球病变。与KDSS相关的AKI:KDSS是KD的一种严重形式,表现为低血压和灌注不足。炎症指标显著增高,冠状动脉病变危险性增高,二尖瓣反流,长时间心肌功能障碍。Gatterre等报道11例KDSS,其中10例发展为AKI,8例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所有10例AKI恢复没留肾的后遗症,MacArdle等报道1例2岁男孩KDSS发展为AKI,进行腹膜透析,肾活检肾小球正常,有少量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肾小管坏死,这些表现提示AKI的发生是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和多器官功能不全所致。
三、HUSKD并HUS
有2例报道,Ferriero等报道1例2岁KD女孩,有轻度HUS表现,通过支持治疗痊愈。Heldrich等报道1例3岁KD女孩,出现HUS和过敏性紫癜。虽然其发病机制不清楚,也没有进行肾活检,推测可能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四、急性肾炎综合征(ANS)
ANS的临床特征是血尿、水肿、高血压。部分有中等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大多数为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有些血管炎也可以出现ANS,如过敏性紫癜、Wegener肉芽肿、微血管炎等。Salcedo等总结7例KD并ANS,6例是儿童,平均年龄5个月,ANS的发生时间为2~30d,平均20d,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7/7、6/7、5/7、4/7,C3和C4下降者为4/7,2例发生轻度肾功能不全,肾脏改变随着KD的缓解完全消失,而6例存在冠状动脉损伤,1例进行肾活检,表现为系膜增殖性肾炎伴间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系膜区有IgM和C3沉积,电镜发现系膜区和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KD并发ANG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基于发现有电子致密物沉积于肾小球,4例有C3和C4下降,推测部分可能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
五、肾病综合征
虽然蛋白尿在KD很常见,但发展为肾病综合征者少见,Krug等报道3例KD,年龄分布为4、4.5、8岁,有肾病综合征表现,所有3例均给予阿司匹林和静注丙种球蛋白,均未使用皮质激素,2周内蛋白尿完全消失,Gatterre等报道11例KDSS,其中3例出现肾病综合征,尽管症状的严重程度不一,但所有肾病综合征患儿痊愈无任何后遗症。张琴等报道1例8岁男孩KD合并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发生在KD的恢复期,肾活检发现肾小球呈分叶状,系膜细胞及基质弥漫高度增生,广泛插入,形成双轨征,毛细血管管腔高度狭窄,基膜内系膜区可见嗜复红蛋白沉积,肾小管灶状萎缩及多数蛋白管型;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小动脉管壁增厚。病理诊断: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加用激素、环磷酰胺冲击、对症治疗,2个月后病情明显改善。
六、肾小管功能异常
肾小管功能异常时有报道。大多数研究是通过测定尿中尿溶酶体、尿IL-6、β2微球蛋白水平和尿NAG酶,发现这些指标在KD急性期增高,说明存在肾实质损伤。最有价值的研究是Watanabe等对23例KD患儿尿β2微球蛋白进行检测,根据尿分析结果分为3组,无脓尿、膀胱性脓尿、尿道脓尿。发现大多数KD有尿β2微球蛋白增高,但膀胱性脓尿患儿尿β2微球蛋白较尿道脓尿和无脓尿组更高。KD的肾小管功能异常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
七、总结与展望
KD并泌尿系统改变并不常见,主要表现为脓尿、急性AKI、肾炎及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异常等,尽管他们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大多与血管炎及免疫复合物及T细胞调节功能异常有关。收集更多相关临床资料及进一步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KD的深入全面的理解。
作者:张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