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经腹部平片及临床诊断后确诊。入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腰腹疼痛、尿痛尿频等临床症状,同时排除合并有心脏或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54.29±4.10)岁;结石类型:单肾结石9例,双肾结石3例,输尿管结石15例,膀胱结石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3.70±3.85)岁;结石类型:单肾结石8例,双肾结石4例,输尿管结石13例,膀胱结石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结石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入组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包括:使用头孢替唑3g加入到200mL生理盐水中,稀释后进行静滴治疗,一日1次;同时使用间三苯酚50~70mg/次加压快滴,一日1次,并肌注黄体酮20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及针刺穴位治疗。

(1)汤剂单方组成:鸡内金及海金沙15g,车前子18g,滑石及木通各12g,栀子及琥珀各10g。在此单方基础上根据患者中医症候随证加减:尿血者加用白茅根10g;肾盂积水加用穿山甲12g;腰部疼痛加用木香9g。取上述药物以水煎煮至200mL,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2)同时对其进行针刺穴位治疗,取肾俞、阴谷、精灵穴位,肾俞及阴谷采取直刺平泻法,精灵穴采用强刺激泻法。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

1.3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的腰腹疼痛、血尿等症状基本消失,B超或腹部平片显示结石完全排除,且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有效:各项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且B超或腹部平片检查显示结石阴影缩小或有部分结石排出,尿常规检查现少量红细胞;无效:各项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且未见结石排出。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结石排出时间、尿红细胞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上述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1例(58.33%),有效13例(36.11%),无效2例(5.56%),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中显效17例(47.22%),有效11例(30.56%),无效8例(22.22%),治疗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χ2=4.181,P<0.05)。

2.2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出时间及尿红细胞计数比较

观察组结石排出时间及尿红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中有4例恶心、呕吐,5例瘙痒性皮疹,不良反应率为25.00%(9/36);观察组有2例皮肤红疹,不良反应率为5.56%(2/36)。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5.258,P<0.05)。

3讨论

3.1泌尿系统结石的中西医病机分析

现代医学认为,尿液草酸高浓度与尿液草酸钙结晶的过饱和状态均是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的高危因素。高草酸可作用于肾脏组织,诱导其产生活性氧化物,引发肾损伤,肾脏功能性损伤将引起肾脏上皮细胞对异物晶体的吞噬能力下降,肾小管细胞的连接紧密度遭到破坏,使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抑石物质的能力受损,同时导致相关抗氧化物质的活性抑制,细胞坏死脱落而形成结石。中医学认为,泌尿系统结石(尿石症)属“砂淋”“石淋”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肾气虚及下焦湿热,引起气血瘀滞,膀胱无法进行正常气化,导致泌尿系统液体热练成石。湿热郁结于下焦,引起肾气为热所乘,导致尿中杂质聚而成砂石,阻塞尿道,泌尿系统气血不畅则生痛。故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应以补肾利水、活血通淋为主要原则。

3.2中西医综合疗法对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优势

传统西医治疗以体外碎石手术为主,但手术容易导致较严重损伤,且治疗后容易出现结石残余或复发,预后不佳。本组中使用头孢替唑联合黄体酮与间三苯酚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其中头孢替唑可有效预防尿路感染,黄体酮有利于输尿管扩张及蠕动,有效缓解输尿管痉挛,促进结石排出,间三苯酚则具有利尿排石功效,进一步强化疗效。本组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汤剂药方中鸡内金及海金沙可溶石裂石,车前子、滑石及木通行清热通淋、降火利湿之功效,栀子清泻通淋,可有效去除三焦湿热,琥珀亦具利水通淋功效。多药共用可行清热祛湿、排石通淋之功。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穴位进行治疗,其中精灵属经外穴,刺激该穴位可疏水利湿、解痉调气、缓解疼痛,肾俞及阴谷受刺激后则可清热通淋,强化排石效果。对泌尿系统结石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西药治疗可有效抗感染,避免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②中西医综合治疗均具促进排石的功效,且汤剂治疗及穴位刺激等中医疗法可行气祛湿,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目的;

③显著降低结石复发的可能性,改善预后;

④中医疗法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西药的不良反应,减轻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痛苦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3.3中西医综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疗效

尚向平在相关研究中,设置一般西医治疗为对照组,并将中西医综合治疗作为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37%(观察组)和71.29%(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综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有显著疗效。与汤玉龙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综合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较对照组的77.78%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的结石排出时间及尿红细胞计数依次为(8.76±1.54)d和(9.79±1.76)个/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仅为5.56%,远低于对照组的25.00%。与上述研究结论相一致。提示中西医综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可显著改善疗效,促进结石排出,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邱志刚 单位:江西省南城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