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泌尿系统结石中药大黄保留灌肠法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泌尿系统结石中药大黄保留灌肠法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泌尿系统结石中药大黄保留灌肠法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大黄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治疗组患者加用中药大黄保留灌肠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药大黄保留灌肠法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引起患者的排便反应,促进结石的排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药大黄保留灌肠法;泌尿系统结石;效果

当人尿液中抑制结石晶体形成的物质不足时,便会形成结石[1]。在人体的肾、膀胱、输尿管等部位均可出现结石,其中最为常见的结石是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2]。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因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别,其中肾结石患者和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绞痛及血尿。结石患者在绞痛发作前无任何不适感,但在剧烈运动后,其一侧的腰部会突然出现剧烈的绞痛,同时伴有腹胀、呕吐及不同程度的血尿等症状[2]。男性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目前,在临床上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主要是使用碎石术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我院从1998年8月开始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3425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主要是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中西医结合疗法主要是先通过体外震波对患者进行碎石治疗,再使用推按运经仪、旋磁排石法联合中药汤剂促进其排石。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在发生绞痛时多伴有大便不通的症状,此症状可影响患者的排石效果。因此,近两年我院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中药大黄保留灌肠法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这12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患者具有典型的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X线检查、B超检查及尿液生化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病情均符合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②经体外碎石术等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结石未成功排出体外。③患者的结石病症反复发作。④患者未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⑤患者结石横径的长度和纵径的长度均在1.0cm以上,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在治疗组的60例患者中,有男性36例,女性24例。他们的年龄在42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7±6.31岁。这些患者的病程为1.5~3.5个月,平均病程为2.68±0.56个月。其中,输尿管结石患者有51例,肾结石患者有6例,膀胱结石患者有3例。在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有男性38例,女性22例。他们的年龄在43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4±7.25岁。这些患者的病程为2~3.5个月,平均病程为2.45±0.62个月。其中,输尿管结石患者有52例,肾结石患者有4例,膀胱结石患者有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结石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进行治疗的方法为:①使用体外震波碎石术对患者进行碎石治疗。②使用推按运经仪及旋磁排石疗法对患者进行排石治疗。③让患者服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中药汤剂的药物组成和使用方法为:石苇24g、金钱草26g、白芍24g、威灵仙23g、云苓19g、泽泻21g、牛膝20g、内金14g、大黄14g、枳壳14g、甘草16g、滑石15g和当归11g。将上述药物用清水煎煮取汁,1剂/d,250mL/次,2次/d。在此基础上,为治疗组患者加用中药大黄粉煎剂进行保留灌肠,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①在进行灌肠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②将煎制好的大黄粉煎剂用无菌纱布过滤后留取200ml的药液,再将药液抽入到无菌盐水瓶中,并将输液器的下端换成一次性的无菌灌肠管[4]。药液的温度应控制在38℃左右。③在患者排净小便后调节室温,并向其讲解进行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和注意事项。④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将其臀部垫高。用石蜡油润滑无菌灌肠管后将其插入到患者的肛门内,在灌肠管深入到患者肛门的26cm左右后将其固定。⑤将药液滴注到患者的肠内,将中药的滴速控制在50~60滴/min。在滴入中药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⑥当中药的液面到达过滤器时关闭输液器,并分离一次性无菌灌肠管。在拔出灌肠管后,应尽可能地将药液保留在患者的肠内[5]。

1.3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①痊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其结石完全排除,进行B超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结石阴影消失,其各项检查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②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进行B超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结石阴影下移或部分结石被排除,进行尿常规检查的结果显示可见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③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病情恶化,进行B超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结石阴影无变化。治疗的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正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在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者有16例,为有效者有24例,为无效者有2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7%。在治疗组的6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者有28例,为有效者有23例,为无效者有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病程的进展速度快,且并发症较多。现代医学认为,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尿路感染及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均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患者形成此种结石的原因是泌尿系统的代谢出现异常、尿路发生梗阻、尿路受到感染等[6]。中医认为,泌尿系统结石属“砂淋”、“石淋”、“血淋”的范畴,尿路结石的发病机制为湿热蕴结下焦,使得膀胱气化不利致结石形成[7]。另外,由于泌尿系结石患者多为经络气血受阻,使其表现出腰腹疼痛的症状。有研究表明,通常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就会发生结石粘连的情况,对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临床上,对泌尿系统结石伴有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应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对结石且伴有积水的患者进行治疗应以理气行滞、化瘀排石为主。本次研究所用中药汤剂中的云苓具有渗湿利水之功效,石苇具有泄热清肺之功效,白芍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金钱草及内金具有排石通淋之功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在发生绞痛时多伴有大便不通的症状。因此,近两年我院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大黄保留灌肠法进行治疗,不仅可缓解其绞痛的症状,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其结石的排出。中药大黄灌肠法具有通腑泄下、理气止痛、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肠道的蠕动和输尿管蠕动,使其结石移至膀胱处,从而缓解其疼痛的症状。将药液的温度控制在38℃左右,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其结石的排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此研究结果与袁楚明等人[7]的研究结果相类似。综上所述,用中药大黄保留灌肠法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引起患者的排便反应,促进结石的排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彩媛.肾康注射液联合大黄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22(16):95-96.

[2]洪爱英,陈熙鸣,胡庆花等.中药保留灌肠缓解输尿管结石疼痛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2):98-99.

[3]黄庭兰.大黄保留灌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应用的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3):75-76.

[4]高凯勇,常青.大黄附子汤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0):107-108.

[5]黄庭兰.浅谈大黄保留灌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6):332-333.

[6]王苏丽,周毅,姚茹等.大黄保留灌肠预防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12):545-547.

[7]袁楚明,李奕琏,谢少玲等.生大黄保留灌肠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麻痹的临床研究[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1,11(6):390-392.

作者:刘存国 单位:华坪县中医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