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16排螺旋ct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静脉肾盂造影)52例、观察组(16排螺旋CT扫描)58例,观察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①观察组58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后,确诊结果:输尿管结合2例、腰大肌陈旧性血肿2例、单纯肾盂积水5例、输尿管狭窄7例、神经元性膀胱5例、输尿管占位5例、肾结石12例、输尿管结石20例。对照组52例患者经肾盂造影检查,确诊结果:16例无显影、16例单侧显影、20例显影延迟;②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6.55%(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84.62%(44/52),二者差异显著(χ2=4.7268,P<0.05)。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准确性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16排螺旋CT;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价值

0引言

泌尿系统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发病率逐年上升,可诱发尿路感染、尿路梗阻等,损伤肾功能,临床要及早进行有效诊治,提高预后[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超声、膀胱镜、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手段的诊断效果不够理想。我院对收治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应用无创螺旋CT检查技术进行诊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静脉肾盂造影)52例、观察组(16排螺旋CT扫描)5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33-72岁,平均(55.8±2.9)岁;21例多尿、18例无尿、13例少尿。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35-70岁,平均(55.2±2.5)岁;20例多尿、25例无尿、13例少尿。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静脉肾盂造影进行诊断,在造影前3天禁食产气类食物,造影前1天开始服用泻药,造影前12 h禁食禁饮,造影前排尿、排便。取患者仰卧位,摄取腹片,备好腹部压迫带,静脉注射造影剂20 ml,腹部加压,静脉注射结束后保留静脉通道,在7 min、15 min、35 min分别拍片1次,必要时延长3 h再拍片1次,肾区为重点拍摄区域。观察组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选择东芝16排螺旋CT扫描设备,实施平扫、皮质期及髓质期、延时期增强扫描。取患者仰卧位,由膈顶扫描至耻骨联合处。增强扫描时经肘静脉高压注射100 ml碘海醇对比剂,注射速率3 ml/s。设置CT扫描参数:120kV管电压、300 mA管电流,重建图像间隔1 mm、层厚0.5 mm,实现曲面图像及冠状位图像、矢状位图像重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①观察组58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后,确诊结果:输尿管结合2例(3.45 %)、腰大肌陈旧性血肿2例(3.45 %)、单纯肾盂积水5例(8.62 %)、输尿管狭窄7例(12.07 %)、神经元性膀胱5例(8.62 %)、输尿管占位5例(8.62%)、肾结石12例(20.69 %)、输尿管结石20例(34.48 %)。对照组52例患者经肾盂造影检查,确诊结果:16例(30.77 %)无显影、16例(30.77 %)单侧显影、20例(38.46 %)显影延迟;②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6.55 %(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84.62%(44/52),二者差异显著(χ2=4.7268,P<0.05)。

3讨论

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其临床预后与诊断技术高低、治疗方案合理性等有密切关系。诊断的依据主要是具有尿路梗阻的病因、相应症状、不同程度肾功能障碍[2]。体检有时可扪及增大的肾脏。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尿液检查、膀胱镜检查、尿路造影、B超、CT扫描、肾功能检查等[3]。超声显示肾脏增大、肾盂积水,长期梗阻者肾实质萎缩,肾图呈一侧或双侧性梗阻图形,静脉尿路造影可判断梗阻部位、程度及原因。CT扫描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优势,通过多维度影像技术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尿路整体状况,确定梗阻的具体位置、形态、与周边组织关系等,为医师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具体参考[4]。16排螺旋CT以其更快的扫描速度、更薄的扫描厚度、更快的图像处理技术而受到大家的认可和重视。本研究中观察组58例患者在16排螺旋CT检查诊断中,对输尿管狭窄、肾盂积水、输尿管占位、神经源性膀胱、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都进行了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达到96.55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存在无显影及显影延迟情况,诊断准确性大大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在肾盂造影检查中肠道气体、腹部脏器等干扰到显影效果,因此难以全面了解尿路全程、病因等情况,加上造影用时较长、需腹部加压,患者感觉到痛苦,又难以避免前后组织影重叠,影响了最终检查结果。相比之下,螺旋CT无需腹部加压、在短时间内可完成扫描,同时可以对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多维度重建,清楚显示梗阻部位形态、位置以及尿路狭窄情况、结石、肿瘤等,临床诊断准确性更高。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应用价值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斌,纪仁浩.16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8):879-881.

[2]王富山.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3):11-13.

[3]黄素耀.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237-238.

[4]黄旅辉,陈世达,李冲云,等.多排螺旋CT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409-410.

作者:连升 刘景哲 单位:温宿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